27歲的年齡差,身份財富的巨大差距,面對梁思成和林洙的婚姻,過去和現在的旁觀者們眾說紛紜。也許只有真正處于關系中的兩個人才知道其中很多隱情,可惜梁公已逝,只留林洙一人寫出片面之語。
對于林洙此人,評價褒貶不一,但從大部分聲音中可判斷出,應是褒遜于貶的。2004年6月份,她的書《梁思成,林徽因和我》,似乎只從一個書名中,就可以品味出很多東西。作為梁思成院士的第二任妻子,林洙身上可討論的東西很多,也別具一番趣味性。
無法參與那段歷史的我們,也許可以通過蛛絲馬跡,在自己的心里編織組建起一個相對完整的脈絡。
由小見大,一字一句,一言一行
梁思成與林徽因二人的結合,說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好像也是不夠的。
作為中國第一個女性建筑學家的林徽因,和建筑學泰斗梁思成,他們對古建筑的保護和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貴付出。
在1930到1945年的15年間,夫婦二人走訪調查了190個縣共計2738處古建筑,其中就包括小學生語文課本中耳熟能詳的趙州橋。
一生鉆研建筑的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資料中的一筆一劃,每行每句都是血淚的結晶,甚至很多都是時間和智慧不可復制的偉大凝結。
但是在梁思成逝世后,這些東西都被打上了價格。
《營造法式》,218.5萬元
清代繡片(一組九件),115,000元
圣彼得大教堂(重建圖),92,000元
其中作為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所贈予的禮物——《營造法式》,是宋代建筑學的精華,一本歷史價值極高的古籍天書。
而給這些東西打上價格的,正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
作為局外人,我們沒法強制要求林洙無償貢獻出這些東西,畢竟作為遺孀的她有權利決定如何讓處理這些資料與物件。
可其中有幾個細節不得不讓人向負面推理。
比如,清華大學曾向林洙提出收購遺物和書稿,但是并沒有達成共識,因為林洙對于清華給出的價格并不滿意。
比如,林洙甚至曾想要拍賣出梁思成的大學畢業證書等,引起業界嘩然,迫于壓力,她取消了相關的拍賣。
再比如,有一些遺物例如繪制圖,林洙是分開拍賣的,好像并不是迫于生計才去拍賣,僅僅只是為了個錢字。
這一系列的細節加起來就不由得細思極恐,耐人尋味了。
1963年“雙反”期間,梁思成被系里找去談話,原因是懷疑林洙挪用公款,談話過后的梁思成對林洙說了意味深長的一番話。
大致意思為組織不是輕率的,掌握了一定的材料,若林洙真的有問題,坦白就還有余地,沒有問題就全力配合組織,但如果繼續隱瞞,組織查明后,他選擇相信組織并且兩人直接結束。
是否挪用公款,我們不得而知,只是一大一小兩件事,不同時期的林洙身上的共同點已是呼之欲出。
還有一件已經無法考證的小趣事。在得知梁思成與林洙結婚后,平時作風嚴肅的劉敦楨先生曾寄給梁思成一封沒頭沒尾,內容只有“多此一舉”四個字的信件。
放在誰與誰的婚姻,甚至這四個詞本身都是帶有諷刺意味的,但畢竟時間久遠,其中的真實性有待推敲。
若是真實,看似小小插曲,而細品之下,趣味十足。
他,她以及林洙。
梁思成與林洙的認識是通過林徽因。
彼時林洙的父親是林徽因同鄉,因林洙學習欠佳,所以找到了林徽因,希望她能幫襯一下。
因為那一年的清華大學并沒有開設研修班,林徽因思慮下沒有過多推辭,安排了每周五,周二親自來輔導林洙英語。
一來二去下,林洙與梁思成就算無過多交流,彼此也知道對方的基本信息。
機緣巧合下,程應銓應他人委托,照顧林洙上海的返程,林洙父親本身學識不低,與一表人才的程應銓一聊如故,后來就大力撮合林洙和程應銓。
而梁思成和林徽因也十分賞識程應銓的才華,他在建筑上具有較高的眼界和認識,曾經也翻譯過許多建筑學著作。
1949年夏,程應銓與林洙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梁思成證婚人。
但是在1957年,因為同僚抱不平,程應銓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本身學歷不高卻是系任秘書的林洙也受到了牽連,她被下調成了一個小小的資料室管理員。
事業不順的程應銓在這時卻迎來了林洙的一紙離婚書,并且林洙還禁止兩個孩子與程應銓來往。
理由是,害怕程應銓這些事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覺得若不這樣做無顏面對以后子女的質問。
據程應銓侄女的描述,林洙似乎對他絕大多數都是不滿,甚至于只做過兩件讓林洙滿意的事。
第一次是程應銓加入中國建筑學家代表團,去往東歐國家進行參觀交流,林洙作為一名著名建筑學家的妻子十分風光。
第二是程應銓有次翻譯著作,得了一筆很是豐厚的和稿費。
程應銓口中兩次的滿意,竟然和他們兩人本身無關,一為名,二為利,那么林洙當時的離婚理由就顯得諷刺意味十足了。
并且在離婚后,林洙還聲明,若是程應銓能在兩年之內摘掉扣在頭上的帽子,她會考慮和程應銓復婚。
而梁思成和林洙結婚前,系里曾問過程應銓是否還考慮和林洙復婚,他的態度很堅決,表示自己又不是“太監”,絕不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
林徽因和梁思成二十七年的婚姻中,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從誡)。
出眾的父母往往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52歲便遺憾離世的林徽因,應該是梁再冰心中一種林洙不可觸及的神圣。
在一次梁思成外出期間,林洙私下取下了客廳中所掛的一幅林徽因像,是由著名油畫家李宗津所作。
梁再冰看見這一幕后,十分氣憤,直接給了林洙一巴掌,并且拂袖而去。在她心中,林洙的行為不僅僅是一種取代,更是試圖抹去母親在這個家的存在。
委屈不已的林洙跑去跟梁思成哭訴,但是得知此事的梁思成并沒有說什么,他選擇了沉默,沒有偏袒哪一方。
前夫眼中的林洙,梁再冰眼中的林洙,是是非非中,林洙的形象逐漸鮮明起來。
27不僅僅是年齡。
自古老夫少妻就是人們茶余飯后交談的常見話題,六十多歲的梁思成,結婚之后所得到的,能是什么呢?
感情的滿足?生活的便利?或是其他東西?
學識不高的林洙,應是不懂梁思成的陽春白雪的,她系秘書的身份,也是大多沾了前夫程應銓的光。
但林洙的身上也有優點,她懂得洗衣做飯,照顧老人。
林徽因的母親年事已高,躺在床上不良于行,吃飯穿衣洗澡大小便,都需要人的照顧。不可否認的是,林洙在這方面是沒有懈怠的。
62塊的工資,如果讓林洙母子三人使用,想必是緊緊巴巴的,而婚后梁思成會每個月給林洙的母親80塊作為兩個孩子的撫養費。
雖然如此,但梁思成對于林洙的兩個孩子絕大部分感覺只是一種責任, 并不會過多教導,大多都是訓斥。
林洙的兒子成績并不是很好,有次暑假帶回來的成績單是一個2分,一個3分,而林洙女兒則是5分滿分。
梁思成訓斥了林洙兒子一通,自小頑皮的男孩并不服氣,生氣之下一口氣喝掉了梁思成面前水杯里的水,然后奪門而去。
而對于梁從誡有次撿了炮仗回來,梁思成卻是笑罵道:不怕炸死你爹媽?
后梁思成留下了張字條,20多天都沒有歸家,林洙無法,只能保持沉默,下為內容。
“我坦白告訴你,我不喜歡你的沉默,我很忙,沒時間哄你。”
寥寥幾字,不難看出梁思成與林洙的關系并不是對等的。
但同時,身份上的落差帶給林洙的也是身份上的躍遷,作為新晉的建筑系“第一夫人”,林洙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光鮮。
借助著身份之便,林洙得到了不少好處,甚至后來給自己兒女安排工作,都是借著身份的便利。
晚年的梁思成,已經有過林徽因那樣的妻子,他與她的經歷不可復刻,歲月更不可能重來。
掉了牙,瘸了腿的花甲老人,但是經濟充裕,名聲顯赫,他缺的,也許只是早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粥,和晚上干凈整潔,舒適衛生的臥床。
27歲代表的是年齡的差距,閱歷眼界的鴻溝,身份態度的不對等,更是身體情況的顯著差別。
梁思成是文人雅士,但他為了林徽因可以摒棄“君子遠庖廚”的觀念,為林洗手做羹,在林病重之際悉心照顧。
但林走后,時間仍在繼續流逝,匆匆流年里,梁思成和林徽因母親,都在經受歲月的蹉跎。
到了老年,梁思成對別人無心照顧,更不想照顧,這時34歲林洙的示好,或許是另一層面的“恰到好處”?
斯人已逝,最大的尊重留給曾經努力奮斗的偉人們,感謝他們做出一切貢獻,精神長存。
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許有些偏向于主觀臆斷,但事實并不會說謊,文人圈中不愿交談的這段婚姻,也只是被很多人當成一種談資。誠然結婚是兩個人的事,但無法否定林洙在這段關系的算計,她的算盤聲身邊人聽的最清。
自古絕大多數人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只是林洙的某些吃相顯得有些太多難堪了,分開拍賣的遺物,冠冕堂皇的離婚,浮于表面的心機,許多事絕不是空穴來風。
兩人婚姻中,林洙收獲不少,名利,風光,該得到的不該得到的,她都沒有落下。很多時候并不是惡意揣測婚姻的單純,不過是漏洞太多,遮羞布不夠用罷了,
結語
人間的四月天應是明媚溫暖,光亮舒適,讓人輕松愉悅的,只是沒想到四月天后,卻迎來了陰雨連綿。陰雨帶來了泥濘,路上土地坑洼渾濁,但是陰雨應是暫時的,四月天才會長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