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歷史覽大千萬象
“世紀大盜”軍閥孫殿英炸毀并盜取清東陵,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罵名,當年他為充軍餉,更是為了一己私利,把慈禧和乾隆地宮的隨葬品一盜而空,其中不乏像翠玉白菜,九龍寶劍,夜明珠等無價之珍寶。
同時由于盜墓手段粗暴和孫殿英本人以及手下士兵的無知,毀壞了許多珍貴文物,還有一些被嫌棄而隨手一扔。
這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所說的,乾隆當年入棺時的裹尸布,一件珍貴的“陀羅尼經被”,后來遺失民間,而它的再次現世更是意外。
東陵盜墓
“陀羅尼經被”流失過程
1928年,孫殿英駐守馬蘭峪的時候,借軍事演習為名,封閉清東陵周邊地區。
隨后用炸藥炸開了清東陵兩座陪葬品最為豐厚的地宮入口,就是慈禧的定東陵和乾隆的裕陵。
進入地宮后,所有人都被里面的奇珍異寶所震撼,孫殿英帶領手下將兩座大墓的文物裝了幾十輛大車運走。
此后盜墓一事敗露,全國聲討予以制裁,孫殿英無奈之下,挑選其中的精品夜明珠,九龍寶劍等送給了當時的國民政府要員,意在買通予以保命。
炸開的墓道口
其部下拿到的文物在各地銷贓時,都有不同程度的查獲。其余的寶物包括士兵在盜墓時的偷拿攜帶,很多從此就流落民間。
不過就在他們打開棺槨,被金銀首飾、珠寶玉器的光彩奪目吸引時,包裹慈禧和乾隆尸體的經被卻被丟棄,士兵們把經被上的各類寶石,珍珠珊瑚等扯下后就丟棄一旁。
世紀盜墓發生后,末代皇帝溥儀及那些滿清遺老既憤慨又心痛,曾派人重新到慈禧和乾隆墓中,重新收拾并整理零散的隨葬品。
陀羅尼經被
慈禧的那件陀羅尼經被,在當時地宮重新封閉后,就一直存放在墓中,直到1979年定東陵地宮重新開放,才又被拿出來進行了修復,然后展覽供世人鑒賞。
而另一件乾隆的陀羅尼經被,在當時整理裕陵時,被帶了出來,此后幾經輾轉流落于民間。
“陀羅尼經被”為何物和價值
陀羅尼經被,也叫“往生被”,據說是從元朝就已經開始使用,但是在元朝和明朝時期的相關文獻中,都沒有明確記載。
包括解放初期,國家主動挖掘明十三陵中,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定陵時,也沒有發現類似的經被。
陀羅尼經被
所以目前明確使用的,就是清朝喪葬制度里面的一種裹尸布,一般屬于在帝王、皇親國戚,或者有功大臣等才能使用,但根據身份不同其具體形制也有不同。
由于是貴族所用,自然是比普通裹尸布要華麗的多,所謂陀羅尼經被,就是在織被上繡有梵語經文,和金剛菩薩等真言密語,以及佛家浮圖圖案等,意在超度亡靈,擺脫生前一切苦難,去往西天極樂凈土。
皇帝用陀羅尼經被的質地,一般為高檔的緙絲工藝,表面通常鑲嵌珠寶玉石、金銀飾品、珊瑚等襯托其華貴,不過作為乾隆皇帝的裹尸布,那當然是更加的奢華。
陀羅尼經被
目前清朝皇家的陀羅尼經非常稀少,現存的一個是慈禧當年下葬用的經被,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乾隆的陀羅尼經被,也是現今唯一皇帝使用的裹尸布。
乾隆陀羅尼經被的再次現世
2005年,在一次拍賣會上,一件來自晚晴的袈裟,看上去已經很頗為陳舊,在眾多拍品中顯得很不起眼,價格當然也不高,才9萬人民幣的起拍價。最后這件破袈裟無人問津,以至于最后流拍,不過有一位秦姓收藏家卻對它很感興趣。
其實是因為平時手頭拮據,對于幾十萬上百萬,或者更高的拍品無從下手,只能在拍賣會上撿漏。秦先生隨后湊錢找到拍賣行,以起拍價購得了這件陳舊的袈裟,拍賣行自然是樂得出手。
袈裟被秦先生帶回家后,在細心研究的時候,在其夾層里,意外發現了一件繡有經文的絲織布。后來經過專家鑒定,通過質地,修飾,工藝等,又咨詢了乾隆六世孫愛新覺羅毓從的確認,認定此布為乾隆棺槨中用于裹尸的陀羅尼經被。
陀羅尼經被
三年后這件經被在拍賣時,以6000多萬的價格被收藏家買走,10年后又一次拍賣已經漲到了1.3億。
這件陀羅尼經被之所以炒到如此高的價格,一是因為現存稀少,工藝水平高。二是因為歷史有名的乾隆皇帝代入棺槨的貼身隨葬品。
綜上所述,陀羅尼經被的確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