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聽聞過這樣的說法:被所謂的“艾滋針”刺傷、遭受蚊子叮咬或是與他人共用餐具會導致艾滋病感染?事實上,這些說法都是缺乏科學根據的謠言。
艾滋病,其正式名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發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該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接觸以及母嬰傳播這三種途徑進行擴散。在人體感染HIV后,可能需要2至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當免疫系統遭受嚴重破壞時,才會最終發展成艾滋病。盡管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一直是公眾高度關注的話題,但遺憾的是,許多關于其傳播的誤解仍然讓人們對艾滋病充滿恐懼,甚至到了“談艾色變”的地步。
這3大群體或正成為艾滋病的高發人群
1.老年人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所發表的論文數據揭示,我國年齡在50歲及以上的HIV感染者年報數量正顯著攀升,由2015年的32,850例增長至2022年的51,856例。在全體感染者中,男性占比約為女性的三倍之多。
HIV在老年人群體中的高發趨勢與兩大因素緊密相關。首先,社會普遍忽視老年人的性需求,認為他們無需性生活,但實際情況是,老年男性的生理需求可持續至60歲以后,而女性則在此年齡后需求顯著降低。這種供需不匹配導致男性老年人的生理需求難以滿足,進而可能促使他們尋求不安全的商業性服務或同性性行為,從而增大了HIV感染的風險。
其次,由于老年人已無生育顧慮,往往錯誤地認為無需使用安全套,這一觀念也極大地提升了他們感染HIV的概率。
2.同性戀
根據聯合國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從2010年至2022年,男同性戀者及參與男男性行為的人群中,HIV年感染率上升了11個百分點。
男同性戀群體HIV感染率的持續攀升,與他們的特定性行為方式緊密相關。男男性行為通常涉及肛門性交,而肛腸黏膜構造特殊,僅為單層柱狀上皮,既薄又敏感,其下密布毛細血管及易受HIV侵襲的靶細胞。性活動過程中,黏膜容易受損,為病原體提供了通過破損處進入血液的途徑,從而引發感染。
此外,許多男同性戀者并無穩定的性伴侶,加之男男性行為不會導致懷孕,因此安全套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這些因素均進一步增加了HIV感染的風險。
3.青年學生
據統計,2022年中國15至24歲青少年中,有1.07萬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通過男同性戀行為傳播的比例高達82.5%,而通過異性性行為傳播的比例為15.6%。
青少年學生易受艾滋病侵襲,這主要與兩大因素有關。首先是他們的性生理特征:青少年正處于從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青少年在五六年級就步入了發育階段,而初中階段更是性成熟的高峰時期。性生理的成熟往往伴隨著性好奇和性沖動的產生,導致不少青少年在這一階段開始嘗試性行為。
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社會環境:我國的教育體系長期存在著“性話題禁忌”的現象,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傾向于回避與性相關的話題。這種避而不談的態度,直接導致了青少年在不安全的性行為中頻發問題,使得性傳播成為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徑。
這些癥狀,可能是艾滋病的信號
1.皮膚干燥瘙癢
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就是早期出現的炎癥性皮膚問題,包括丘疹、濕疹、嗜酸性毛囊炎以及脂溢性皮炎等?;颊叩钠つw往往會無緣無故地感到瘙癢,或伴有干燥及脫皮現象。紅斑或風團可能出現在頭部、面部、軀干、腹股溝以及四肢等各個部位的皮膚上,引發劇烈的瘙癢,嚴重干擾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
2.發熱
發燒在艾滋病患者中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機體對疾病的自然反應、抗艾滋病毒藥物的副作用,以及因免疫系統功能減弱而引發的其他并發感染。
此外,發燒還可能伴隨著一系列其他癥狀,比如疲乏無力、淋巴結腫脹和夜間盜汗。針對發燒的不同程度和成因,醫生會制定相應的多種治療策略。
3.生殖器潰瘍
生殖器皰疹的出現或許預示著HIV感染的早期與晚期階段。皰疹的感染也可能是罹患艾滋病毒的一個風險因素。在性接觸過程中,生殖器潰瘍為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提供了便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于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常常會經歷更為頻繁且嚴重的皰疹發作。有研究顯示,無論是在感染HIV之時還是之后,生殖器潰瘍的癥狀均會有所增多。
4.腹瀉
腹瀉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常遭遇的并發癥之一。營養不足會惡化因病毒本身或治療藥物所引發的腹瀉癥狀。部分艾滋病毒治療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包括腹瀉。然而,除非有醫生的特別指示,堅持服藥至關重要。
在艾滋病毒感染期間,腹瀉可能表現得非常嚴重,并可能伴隨惡心或腹部疼痛。艾滋病毒本身即可作為導致腹瀉的直接因素,當沒有其他明確誘因且腹瀉持續超過一個月時,這種情況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可被診斷為艾滋病毒性腸道疾病。
懷疑自己感染了HIV怎么辦?
首先,請回想近期是否有過任何高風險性行為,例如未采取保護措施的性接觸、與多名性伴侶發生關系、或是參與了包括肛交和口交在內的同性性行為。
隨后,建議主動聯系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尋求專業指導,并按照醫囑在適當的時間內進行HIV抗體檢測。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艾滋病存在一種所謂的“后悔藥”,即“暴露后預防”(PEP),它要求在發生高危行為后的72小時內盡快服用特定的阻斷藥物,以有效預防HIV感染,實現及時的補救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