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十字路口
1936年12月26日,蔣介石乘坐飛機回到南京,兩小時后張學良由宋子文陪同也到了南京。宋美齡非常感動,感慨道這是漢卿給國家的一份圣誕大禮。
張學良這位“圣誕老人”接下來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送蔣回南京后,張學良與宋子文并肩走在北極閣的小道上,張學良對于自己未來命運還是有點疑慮,據隨護了張學良30年的特務熊仲青回憶道,張學良玩笑似的問了句:“蔣介石長會不會讓自己掉腦袋?”宋子文回答的是“明天就要軍法會審了?!?/p>
當時擔任軍法會審審判長的是曾在江西舉兵討伐袁世凱的李協和,張學良先是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后又被特赦交改為軟禁,這就開啟了張學良半個世紀的幽禁生涯。
面對這位審判了自己命運的李協和,張學良談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句話。
張學良問到李協和為何要去討伐袁世凱,李協和回答道:“蔣先生不是袁世凱?!倍竺嬉痪湓捀亲審垖W良樂開了花,張學良非常喜歡這句話,在生前的采訪時提起這句話露出了驕傲的神情。
他聽到李協和對別人說:“真不愧是張作霖的兒子。”
張作霖從一個醫馬土匪到到地方一霸,統領著中國當時最富饒的土地,是實實在在的亂世梟雄。
雖然老張沒文化,但是十分重視對于子女的教育。年少時,張學良曾經告訴父親自己也想當個軍人,戎馬一生。
老張聽了哈哈大笑,告訴兒子要想干這行,先要把腦袋拴到褲腰帶上。
比起那些吸引人的勝利者書寫的英勇事跡,軍人所面臨的更多是難以忍受的傷痛與令人無比恐懼的死亡,戰爭是殘酷無情的,要當軍人腦袋里就沒有“死”這個字。
張學良對于逼蔣抗日后自己的命運其實是沒有把握的,但是他就是個不愁的人,就算明天就掉腦袋,今天也能睡得著。過了幾十年太子爺般優渥的生活,他有著很樂天的一面,所以他幽禁的那幾十年到底過得如何呢?
?兩位將軍令人唏噓的不同命運
一起策劃西安事變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楊虎城將軍,1937年他先到廬山看了蔣介石,后到南京謁了中山陵,最后迫于形勢選擇出國避難,那時的上海機場有萬人相送。
在民族危亡時刻,這位愛國將領怎坐得住,在海外得知“七七事變”的爆發后,楊虎城立馬起身奔赴國難。
回國后迎接他的卻不是尊護他的將士們,而是蔣介石的特務爪牙與監禁的苦悶。楊虎城被扣押后,長期被關在貴州息烽的玄天洞,與輾轉于此的張學良近在咫尺卻不相知。
這位鐵血將軍身世與張學良父親類似,作為一個草莽英雄,清末出生在陜西蒲城的一個農家,父親因參加哥老會被清廷處死,楊虎城成為了刀客,劫富濟貧,后來加入了于右任成立的靖國軍擁護孫中山的護法運動。
北伐時與李虎臣共同鎮守西安城,二虎以不到一萬人對抗對抗有八萬多人的直奉聯軍,頑強抵抗,城內餓死三萬人,樹皮都被吃掉了。
楊虎城評價自己功滿三秦,怨滿三秦。就這樣一位鐵血將軍在他人生的最后篇章卻等到了一個悲慘的結局。
1949年蔣介石大勢已去,氣急敗壞的他想到這十幾年來自己波折的命運,將槍口對準了那些給他制造了“麻煩”的人,而楊虎城當然在他的仇恨大名單內。
先被“干掉”的是楊虎城的兒子,當時他手上還拿著因絕食而死的母親的牌位。楊虎城經歷了喪妻喪子之痛后也被殘忍殺害。
除了他的幾位至親,當時喪命的還有他的秘書與秘書身邊的孩子。紅巖史里的“小蘿卜頭”年僅8歲,就被殘忍殺害,他是楊虎城秘書宋綺云的兒子。
讓人稍微欣慰的是,楊虎城將軍的遺體后來被移葬回西安,西北將軍最終還是回到了他的榮耀之地。
而此時的張學良早已經運到了臺灣, 他的住所從南京溪口,再到湖南郴州,安徽黃山地……清靜少有人煙。他過的是相對自由閑適的生活,都難以算作軟禁,安排的是最好的住所。
離開大陸前,他住在戴笠的別墅里,這里本來是軍統局總部所在,而楊虎城曾關在附近一個叫楊家山的地方,太太因絕食而死。
在貴州修文,張學良住的是王陽明曾經居住講學的地方,而王陽明是蔣介石最崇拜的人。他在那個混亂年代還有網球打,喜歡赤裸著身體到河里游泳。
據張學良前司機龔永玉回憶,那時候張學良回到臺灣后一個月能得到五萬塊的招待費,司機同樣作為采購員,雞成籠的買,魚成箱的買 ,罐頭成打買,還要兩塊大冰塊當天然冰箱。
臺灣新竹當地村民回憶,張學良和趙四小姐野餐時會把雞魚扔給他們,雙方都高高興興。
可是這樣一天天,不知愁的張學良還是會有憂傷的時候,他在新竹曾寫下一首詩:山居幽處境,舊雨引心寒,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干。
作為一個東北人沒能在抗日戰場上報仇雪恨,沒能在國家艱難時刻做出貢獻,張學良感到非常遺憾。在生活的助推下,張學良走向了宗教。
原本張學良就對佛教感興趣,在臺灣時與佛教名人印順也有來往。年輕時參加青年會也與基督教也有淵源,宋美齡在這時候也向他推薦董顯光。
他的身邊不只有宗教大師,還有藝術大家,張大千也曾在他家里談笑風生,比起英年早逝的楊虎城將軍,他還算是幸運的吧。
?多年后知道真相的“小家伙”
張學良多年后通過美國公使約翰才了解到,蔣介石本要殺掉自己,是宋美齡嚴肅的表示:“如果你要動小家伙,我立刻走開臺灣,把你的事情都給公布了?!?/strong>
宋美齡比張學良長幾歲,所以親切稱他為“小家伙”。
早在1925年,張學良與宋美齡就認識,那時宋還不是蔣夫人。晚年張學良接受采訪,提到蔣夫人可以算得上自己的知己。
正是因為宋美齡,他得以保全性命,54年的幽禁生活過得衣食無憂。
可惜楊虎城在張學良這個歲數還在奮力向上爬,沒能有機會和這些上層人士喝一杯,在相近的年齡,張學良已經從父親手中接下了東北軍。
兩位將軍都有著傳奇的一生,他們承受著不同的生命考驗,他們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向上攀登的自豪或者是與生俱來的驕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向往的。我們從模糊的信息碎片中描摹出兩者的形象,感慨人世的無常,追尋歷史真相永遠是一個充滿魅力過程,我們從中看到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