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醫藥企業防范商業賄賂風險合規指引》(以下簡稱《合規指引》),對醫藥企業防范商業賄賂合規體系搭建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引,幫助企業建章立制,有效凈化市場環境,形成公平競爭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我國醫藥合規體系。
《合規指引》包含4個章節,共49條。“總則”章節對《合規指引》的目標意義、基本原則、適用范圍、術語定義等作出系統說明;“醫藥企業防范商業賄賂風險合規管理體系建設”章節倡導醫藥企業管理層提高合規意識,鼓勵建立合規管理組織、合規制度、合規運行機制并注重合規文化建設;“醫藥企業商業賄賂風險識別與防范”章節對醫藥購銷領域9個具象場景的行為規范和風險識別防范事項進行詳細指導;“醫藥企業商業賄賂風險處置”章節指導醫藥企業通過完善內部管控措施、配合監管執法實現風險的有效管控。
《合規指引》明確,醫藥企業是防范自身商業賄賂風險的第一責任人,應當落實主體責任,加強防范商業賄賂風險的內部控制與合規管理,自覺抵制商業賄賂行為。倡導醫藥企業引入專業機構對自身防范商業賄賂風險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執行情況開展評價。
《合規指引》充分貼近醫藥行業實際,注重具象化描述和實操性指導。匯總梳理學術拜訪交流、業務接待、咨詢服務、外包服務、折扣折讓及傭金、捐贈贊助和資助、醫療設備無償投放、臨床研究、零售終端銷售等9個具體場景的商業賄賂風險點,覆蓋醫藥購銷領域全業務流程。對每個場景內的風險因素進行逐一評估,根據風險等級進行明確的分類提示,列出正面、負面兩張參考“清單”:對于醫藥企業經營行為的規范要求,劃分為“應當、可以、建議、倡導”四個檔次進行規范提示;對于醫藥企業應予識別、防范的風險按照違法性風險程度,劃分為“禁止、避免、關注”三個檔次進行分類規制。在指導醫藥企業準確識別、評估、分級商業賄賂風險的基礎上,提出對于商業賄賂風險的分類處置預案,引導企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切實提升合規管理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合規指引》的發布是推動醫藥領域商業賄賂治理關口從事后執法向事前預防轉移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提升醫藥領域商業賄賂治理效能,持續規范和凈化醫藥行業市場秩序,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行業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