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體檢報告一出,你是不是也緊張得不行?只有看到體檢結果上沒有紅色的異常指標,才狠狠地松口氣。但你可能不知道,常規體檢其實只能告訴你有沒有“生病”,無法提示早期器官功能和代謝受損的情況。
要想更早、更精準地發現身體里的健康隱患,咱們還得關注一個神奇的機制——內穩態。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隱形守護者”,看看它是怎么在生活中默默守護咱們的身體健康的。
啥叫內穩態呢?你有沒有想過,當咱們熬夜、暴飲暴食,或者情緒大起大落的時候,身體是怎么自動調整,恢復到健康平衡狀態的?靠的就是內穩態。簡單來說,內穩態就是身體在遭受外部壓力后,恢復平衡的能力,它是維持健康的關鍵。
最近,湯臣倍健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作的內穩態研究成果登上了國際知名科研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他們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代謝健康量化模型,叫“健康狀況圖譜”(Health State Map, HSM)。這個模型能對人體進行全面的代謝健康評估,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內穩態概念的多維度量化評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給咱們建立以健康為核心的評估體系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團隊招募了111名年齡跨度從20歲至70歲的健康、肥胖和代謝高危個體,通過營養“壓力實驗”,即給予研究參與者含有糖、脂、蛋白質三大宏量營養素的標準混合食物,從而觀察其在空腹狀態下的代謝狀況和餐后的“穩態彈性”,以及對糖、脂、蛋白質的應答反應。
研究發現,即使空腹狀態下代謝健康狀況相似的人群,其餐后代謝穩態能力也表現出顯著差異。而即使某些個體在餐后整體恢復穩態的能力相似,他們在糖、脂、蛋白質代謝應答方面也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有助于識別那些特定營養素代謝穩態受損的個體。
這就說明,單一的健康評估(比如常規空腹體檢)根本不足以全面反映一個人的真實健康狀態。而有了研究團隊打造的健康狀況圖譜,咱們就能更全面地評估一個人代謝健康狀況,甚至還能預測潛在的健康風險。
也許不久的將來,咱們的健康將不再是簡單的“有沒有生病”,而是通過精準的內穩態評估,調整生活習慣和營養攝入,從而提升更高質量的生命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