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中國最偏遠的一個縣,沒有之一。
其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東南部,全境都被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廣闊的青藏高原所包裹,山勢崎嶇,雨林密布。
復雜的地理環(huán)境,讓墨脫成為了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
作為進出墨脫唯一通道的扎墨公路,全長不過百余公里,卻修了整整50年,直到2013年才實現全面通車。
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但毫無疑問,墨脫的公路,比蜀道更難。
交通的閉塞,將墨脫與世隔絕,鮮為人知。
它就如同一朵隱秘的蓮花,盛放在喜馬拉雅山東段。
不過,這樣的日子可能即將一去不復返了。
據新華社消息,大家討論已久的墨脫超級水電站,也就是官方所謂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fā)工程,目前已獲政府核準。
對于墨脫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喜訊。
畢竟水電站建設向來都是大民生工程,對于當地的工程建造,物流運輸以及商貿服務等諸多產業(yè)都有著巨大的帶動作用。同時當地的電力、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水平,也會隨著電站的建成而獲得顯著的提升。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墨脫將會因為這一工程而聞名世界。因為雅魯藏布江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地勢落差較大,有著極其豐富的水能資源。尤其是墨脫所在的下游大拐彎地區(qū),短短數十公里的距離,卻存在著高達2000米的巨大落差,堪稱世界水能富集之最。
這意味著一旦墨脫水電站建成,將大概率會超越三峽工程,成為世界上發(fā)電總量最高的水電站。這也是為何很多人都喜歡稱墨脫水電站為“超級水電站”。
當然不僅僅是墨脫,咱們整個國家都會因為這一超級水電工程,收獲到巨大的好處。不說別的,單在能源方面,墨脫水電站平添出的巨大發(fā)電量,就可以讓咱們國家目前的電力供應緊張問題得到極大地緩解。
不過有人歡喜,也有人憂。像咱們隔壁的印度,就對咱們國家的這一工程頗為不滿意。比如前段時間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有記者就印度稱對中國在西藏建設大型水壩表示擔憂一事提問。
這里可能就有人不是太理解,為什么咱們國家在自家境內修電站,印度會不高興?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還得要從雅魯藏布江這條大河說起。其有著多個名字,除了叫雅魯藏布江外,還叫布拉馬普特拉河,賈木納河。
因為這是一條跨國大河,發(fā)源于我國境內,然后流入印度與孟加拉國,最終匯入孟加拉灣。其中在我國境內時便叫雅魯藏布江,印度段則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國后又改稱賈木納河。
這也就是說,咱們國家在雅魯藏布江上搞水電建設,其實就是在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游段做工程。基于水電工程筑壩修閘的特性,如果把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比作是一條自來水管道,那么咱們的水電工程就相當于是在這條管道上安了一個水龍頭或者說閥門,可以隨時隨地地調節(jié)該管道流量。
毫無疑問,這勢必會對下游的印度帶來影響,而且這個影響還不小。
因為對于印度而言,布拉馬普特拉河作為僅次于恒河的全國第二大河,一直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現代,除了基本的農業(yè)生活需要外,還包括航運交通,水利發(fā)電等等。
比如同樣是在水利發(fā)電方面,據相關數據顯示,整個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內,印度可能開發(fā)的水能資源超過3000萬千瓦。這個數字雖說和上段的雅魯藏布江沒法比,但也不容小覷,尤其是對于印度這樣一個基建水平相對落后的國家而言。
目前印度方面已經是在該河流域內規(guī)劃或修建了多座水電設施,用以水利發(fā)電。試想一下,在上游流量調節(jié)由我國掌握的情況下,印度的這些水電設施運轉無疑就會存在一定的隱患。說不好聽一點,要是哪天咱們把閥門一關,印度的這些電站可能就沒水發(fā)電了。
另外在農業(yè)生活方面,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內地形因為是以河谷和平原為主,人口相對比較稠密,且是以農業(yè)為主要的生產方式。所以該地區(qū)對于該河的水源需求極大,地里的莊稼可都指著這條河呢。
這也就是說,咱們在上游如果不給放水下來,該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可能就得要面臨著缺水的困境。
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相對平坦的地形和稠密的人口,無疑會給到印度方面在該地區(qū)極大的防洪壓力。據統計,目前印度在該河流域內有44個城市都建有防洪工程,堤防總長度超過3800公里。
想象一下,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如果要是上游的大壩發(fā)生什么“意外”,那下游的這些地方可就得遭殃了。
客觀來講,如果站在印度的角度,基于以上的這些影響分析,他們會對咱們國家的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產生擔憂甚至于發(fā)出反對的聲音,其實也很正常,畢竟誰也不愿意受制于人。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種莊稼,村里人老是會和鄰村吵架。因為鄰村和自家村用的是一條灌溉渠,而鄰村因為是在上游,總是喜歡堵著水不往下游放。這樣一來,我們村里的莊稼就沒水灌溉了,可不就是得吵架嗎?
事實上類似的這種情況,在世界上也很常見。比如位于非洲的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因為是流經11個國家的跨國長河,所以鬧出了不少關于水資源分配利用的爭端。
其中鬧得最兇的復興大壩爭端,讓埃塞俄比亞,埃及以及蘇丹三國吵了十多年不說,還一度引發(fā)了邊界沖突,搞得局勢非常緊張。其分歧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上游的埃塞俄比亞在尼羅河上修了一座復興大壩,打算用來蓄水發(fā)電。
而面對埃塞俄比亞的操作,下游的蘇丹和埃及兩國都覺得自己吃了虧,尤其是將尼羅河視為生存“大動脈”的埃及,那更是覺得被人給掐住了命脈和脖子,恨不得要去埃塞俄比亞拼命。
總而言之,對于印度的擔憂,咱們還是表示理解。但是理解歸理解,不代表我們就需要因此去做出改變。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雅魯藏布江上興建水利工程,對于整個沿河流域而言,本身就是一件重大利好的好事。哪怕是位于下游的印度,也能從中獲得不小的益處。
要知道水利工程的作用可不僅僅是發(fā)電,還包括著調節(jié)水流,農業(yè)灌溉,防洪減災等諸多的利好作用。
以防洪為例,我國的雅魯藏布江作為上游,由于地勢落差較大,水量充沛等因素,對于下游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和孟加拉國的賈木納河,本身就存在著較大的洪水隱患。尤其是下游流域還存在地勢平坦,人員稠密等諸多加劇洪水災害的因素。
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如果遇到一些雨水充沛的季節(jié),雅魯藏布江的水量猛漲,那么無疑會對下游產生極大的洪水壓力。而這時候咱們水電工程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因為當雅魯藏布江上筑有大型水壩時,便可以對暴漲的洪水起到充分的攔截作用,從而去保證下游的不受洪水沖擊。退一步講,即便是水量太大攔不住,那也能贏得相對充足的反應和應對時間。
反之在下游遭受干旱災害的時候,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也可以通過加大上游蓄水的釋放,去盡可能保障下游的用水需求。
簡單點講就是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如果興建完成,便可以對雅魯藏布江做到最大限度的人為水流調控。旱時放,澇時蓄,從而在程度上去減小下游受到旱洪災害的影響。
所以如果是站在防災的角度來看,印度對于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其實應該是要大力支持才對,而不是采取擔憂甚至反對的態(tài)度。
只不過印度對于咱們的防備心理過于嚴重,總是將事情往最壞的一方面去想,擔心咱們會旱時蓄,澇時放,時不時的去卡他們的脖子。
事實上印度這就屬于有些杞人憂天了,實際上完全沒有那個必要。因為關于這樣的擔憂最終會不會成為現實,決定權其實是在印度人自己手中。
畢竟只要印度和咱們關系處好一點,大家和和氣氣的,誰又會閑著沒事來卡他們的脖子呢。如此一來,印度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擔心。
而反之印度若是和咱們關系不好,總喜歡沒事找事,那我們又何必去在乎他們的態(tài)度?畢竟咱們是在自家的國土上搞建設,誰也沒資格來指手畫腳。
所以于情于理,關于咱們在雅魯藏布江修電站這事兒,印度的態(tài)度我們都無須在意。他們若是支持,我們自然高興。他們若是反對,我們也不會搭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