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西藏日喀則發(fā)生6.8級地震,隨后又在日喀則的定日縣、定結縣、得榮縣、拉孜縣分別發(fā)生了8次地震,并造成了126人遇難,188人受傷,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曾經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等大型地質災害給每一個中國人留下的悲痛記憶,那么,我國地震最多的省份位于哪里?又有哪些省份完全不在地震帶上呢?
我國主要包括哪些地震帶
我國是一個地震災害頻發(fā)的國家,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上分布有8大地震帶。從東向西依次是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華北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南北地震帶、滇西地震帶、喜馬拉雅地震帶、青藏高原地震帶以及西北地震帶。
其中地震強度最大的是青藏高原地震帶,青藏高原在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下地殼抬升而形成,該地區(qū)的興都庫什山、 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等山脈更是在這一作用下形成,由于常年積累了巨大構造應力,因此地震強度巨大,該地震帶影響范圍包括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寧夏、四川、云南等全部或部分地區(qū),同時對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家部分地區(qū)也會產生一定影響,據統(tǒng)計這里8級以上大地震發(fā)生過9次,最著名的便是1950年西藏察隅發(fā)生的8.6級地震,不過由于該地震帶所涉及大部分地區(qū)人跡罕至,因此造成的損失并不是最大的。
青藏高原地震帶南側還有喜馬拉雅地震帶,該地震帶涉及范圍非常廣,在我國境內主要影響喜馬拉雅山區(qū),此外向南還影響印度北部、中南半島等地區(qū),向西則延伸至伊朗、土耳其,以及地中海等地區(qū),甚至對南歐、北非也有影響,堪稱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動帶。
華北地震帶北起燕山南側,南界新鄉(xiāng)至蚌埠一線,西界太行山東側,向東則位于遼河-遼東灣坳陷西緣,東南還延伸至宿州,由郯廬地震帶、燕山地震帶、河北平原地震帶、山西地震帶、渭河平原地震帶等多條地震帶組成,該地震帶范圍廣闊,人口密度非常高,主要包括黃河下游地帶以及渭河平原等地區(qū),涉及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等全部或部分地區(qū)。尤其是河北地區(qū),大型地震頻發(fā),1679年河北三河曾發(fā)生過8級大地震,1976年唐山發(fā)生7.8級地震。
東南沿海地震帶范圍則主要包括福建、廣東兩省沿海地區(qū),由泉州—汕頭地震帶、邵武—河源地震帶、靈山地震帶、瓊雷地震帶等多條地震帶組成,地質活動呈現南強北弱的趨勢。歷史上泉州—汕頭地震帶曾在1067年至1976年間出現過一次8級地震,1600年和1918年廣東南澳曾分別發(fā)生過7級和7.3級地震,不過百余年里,這一地區(qū)再無發(fā)生過7級以上大地震。
南北地震帶覆蓋范圍也非常廣,從寧夏經甘肅東部以及四川西部,延伸至云南,大致呈南北方向縱貫我國大陸,南北甚至還可延伸至蒙古國以及緬甸,其中包括賀蘭山、六盤山、川西、滇東等多個地震區(qū),這一地震帶上幾乎集中了我國有記錄以來超一半的8級以上地震,2008年的汶川7.8級大地震,便是由于該地區(qū)的龍門山斷裂活動所造成。
滇西地震帶則位于南北地震帶南側,范圍主要包括云南西部地區(qū),北起洱源,南至勐海,縱貫滇西地區(qū),基本與成昆鐵路平行,1988年,滇西南的瀾滄-耿馬曾發(fā)生過7.6級大地震,由于當時房屋建筑的的抗震能力不強,導致超41萬間房屋毀壞,并造成了27.5億元的經濟損失和數千人傷亡。
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是圍繞太平洋的一個巨大地震頻發(fā)區(qū),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區(qū),太平洋北部的阿留申群島、勘察加半島,西側的日本、我國東南沿海以及菲律賓、新西蘭等地區(qū),該地震帶是世界上范圍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全球每年80%的地震都發(fā)生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我國受這一地震帶影響的主要是東北地區(qū)的長白山一帶,以及福建沿海和臺灣省,我國臺灣省,位于亞歐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聚合交界地帶,花蓮縣的花東縱谷便是這兩個板塊的交界線,因此地震頻率非常高,1867年臺灣基隆近海地區(qū)就曾發(fā)生過大地震,并引發(fā)了巨大海嘯,給當地居民造成了巨大損失。1935年臺灣苗栗發(fā)生7.1級大地震,并在地面形成了一條長達37公里的巨大斷層,這也是臺灣省有史以來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
西北地震帶則主要包括阿爾泰山、天山、塔里木盆地南緣、河西走廊等多條地震帶,受影響地區(qū)主要包括廣大的新疆、青海、以及甘肅西部沿河西走廊等地區(qū),可以說,新疆是我國頻率最高的省區(qū),2001年,新疆與青海交界處的昆侖山口地區(qū),就曾發(fā)生過8.1級地震,造成的山體斷裂帶長達400多公里,不過,由于新疆地區(qū)大部分都是戈壁沙漠和人跡罕至的無人區(qū),加上在政策支持下對當地進行房屋改造、以及日常做好地震應急培訓,因此發(fā)生大型地震后,基本不會造成太大人員傷亡和損失。
我國哪些省份不在地震帶上
從我國8大地震帶分布范圍來看,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幾乎各個地區(qū)都有地震帶分布,只有我國中南部腹地以及南側沿海等地區(qū),幾乎避開了所有地震帶,這部分地區(qū)所涉及的省市區(qū)包括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廣西、上海、海南、澳門、香港,以及浙江、貴州,由于這些地區(qū)大部分不在板塊交界處,因此地殼運動相對較弱,但也只是發(fā)生地震的概率比較小,并不代表完全不會發(fā)生地震,比如貴州距離南北地震帶附近,因此,很容易受其影響,去年7月24日,貴州六盤水市就曾發(fā)生過4.6級地震,今年1月7日,貴州銅仁市的沿河縣還發(fā)生了3.6級地震,除了貴州,湖南、湖北、海南、廣西等地區(qū)歷史上也都曾發(fā)生過6級以上地震。
但浙江由于地處板塊的中心點附近,因此發(fā)生地震的概率最小,并且是我國境內有歷史記載以來,唯一沒有出現過6級以上地震的省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