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我司請假的媽媽特別多,一問,都是孩子發熱、發熱、發熱……
有的是流感,有的是肺炎、有的是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還有的甚至不知道為啥發熱。
看著娃高燒、咳嗽、嗓子痛、吃不下,家長們是真的心焦。那么,怎樣判斷孩子發熱是什么引起的?要不要去醫院?血常規怎么看?如何護理?相信今天這篇一定能讓你心里更有底!
01
發熱了,什么原因引起的?
兒童發熱的常見病因,可以大致分為這 3 類:
這里我們列出其中 8 種的典型癥狀,爸爸媽媽們可以對照孩子的情況,做出一個初步判斷
02
什么情況該去醫院?
出現以下任一情況,建議立即帶娃去醫院看看:
03
1分鐘,教你看懂發熱必查的血常規
發熱了去醫院,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開具不同檢查,但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大概率少不了一張——血常規+超敏 C 反應蛋白(CRP)。
血常規扎手指就能查,最快 10~15 分鐘就能出結果,但這張小小的單子卻能看出很多問題:細菌 or 病毒感染?嚴重程度等。很多爸爸媽媽希望自己也能看明白,那咱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
注:1.發熱 12 小時后血常規結果會更準確;
2.以上僅作為大致了解,血常規只是診斷的一部分,具體還是要讓醫生結合體征、其他檢查共同判斷。
04
發燒吃什么藥,要不要吃“消炎藥”?
除了剛才提到的那些緊急情況,大多數發熱還是可以通過在家護理解決的。大原則就是:1.多喝水多休息;2.不要捂太嚴實,注意散熱;3.合理用藥。
前二者比較好理解,但具體該吃什么藥,什么時候吃,爸爸媽媽們可能還不太清楚,咱接著往下看:
我們常說的“消炎藥”,比如頭孢、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其實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殺菌的,針對細菌或支原體感染,但對病毒感染無效。像普通感冒、流感、手足口等等,大多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用“消炎藥”并不對癥,白白增加了細菌耐藥性。而且,“消炎藥”本身存在肝腎毒性,還有過敏風險,不建議自己在家用,弊大于利。
那為什么去醫院醫生會開呢?可能是以下2 種情況:
?? 檢查發現確實有細菌感染;
?? 醫生憑臨床經驗判斷,可能有細菌/支原體感染。
病毒感染大多是自限性疾病,不用藥自己也會好。而且,目前也沒有什么特別有效的、針對呼吸道病毒的藥物,除了奧司他韋這類抗流感的藥物。
但奧司他韋也只是對流感病毒(甲流、乙流)有用。所以,如果是流感引起的發熱,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奧司他韋越早用效果越好,懷疑孩子是流感的話一定要盡早就醫)
來源:微博@海報新聞
其他病毒感染呢,明確診斷后輕癥主要靠自愈,多喝水多休息。家長注意觀察,病情加重或出現異常,及時就診。
6 歲以下的兒童,一般不建議用止咳藥。如果咳嗽,可以按照表格護理:
至于退燒藥,要不要用,需要結合寶寶的體溫和精神狀態綜合判斷:
有的娃可能燒到了 38.5℃,但 Ta 還是能吃能喝能睡,精神頭也不錯,那這時候先觀察、不用退燒藥也可以。
但有的可能沒超過 38℃ 就不舒服了,比方說哭鬧、煩躁、不喝奶吃輔食等等,那提早一點用藥,讓 Ta 舒服點也是可以的。
另外,給小寶寶吃退燒藥也是有明確的劑量、種類要求的,吃多少可以參考說明書,按體重給藥,吃哪種可以參考下面:
p.s.:兩種退燒藥不建議同時/交替使用,除非遵醫囑
最后,再來總結一下,遇到孩子發燒,爸爸媽媽首先應該冷靜,不要自亂陣腳;然后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判斷、處理;多喝水多休息,注意散熱,合理用藥;如果出現異常情況,馬上去醫院。
只要按照這四步走,打贏“發燒”這場仗,就是這么簡單!
參考資料:
[1]羅雙紅,舒敏,溫楊等.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6,11(02):81-96.
[2]Uptodate 臨床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