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的本意,是對未來的未知的某個時刻或者事物產(chǎn)生一種憧憬、向往。
當把期待視為一種微妙的暴力時,往往是在說這個期待帶有了某種越界的嫌疑,超出了期待原本的愿望和期許。
比如,帶來壓力與負擔的期待: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某件事抱有很高的期待時,這種期待就可能會給對方帶來無形的壓力和負擔。
比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孩子可能會因此感到焦慮和壓抑,擔心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而受到責備或承擔失望的情緒。
又或者,具有情感操控性質(zhì)的期待:期待有時會變成一種情感操控的手段。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我對你期待很高”,可能會讓對方感到有義務去滿足這種期待,否則就會覺得對不起對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主選擇的自由。
期待的發(fā)生,多數(shù)是形成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中,但同樣也會發(fā)生在個體自身之中。
當一個人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壓力。
比如一個人期待自己在短時間內(nèi)取得巨大的成功,但現(xiàn)實往往需要時間和努力的積累,這種過高的期待就可能會導致自我否定和挫敗感,形成對自己的暴力。
面對期待,想要減弱期待中所隱含的暴力影響,我們需要學會理性的看待,并掌握平衡。
任何的期待,處于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情景,都會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影響,既有正向效果,也必然包含有負向效果,因此需要適時的調(diào)整自己對各種期待的理解與參與度。
理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局限和選擇,不必強加過高的期待。
尤其在關系中,期待是相互的,不是單方向的施予與承接,有時適當?shù)膶⒈舜岁P系拉遠一些,距離所產(chǎn)生的美,會更容易看清楚彼此所處的位置。
同時,面對期待,我們可以更注重過程與體驗。與其過分關注結(jié)果和期待的實現(xiàn),不如更加注重過程中的體驗和成長。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享受努力、學習和與他人互動的樂趣,這樣即使結(jié)果不盡如人意,也不會因為期待落空而感到過于失望。
另外,與人相處時,培養(yǎng)同理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難處,減少對他人的期待,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對建立和諧和健康的人際關系會更有幫助。
——劉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