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蘇州日報》1月14日 A06版
緊扣“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做深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在新時代的脈搏中感受蘇州法院司法擔當——
開創高質量司法新局面
護航現代化蘇州新征程
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372606件,辦結315824件,同比分別上升6.6%和1.7%。
員額法官人均結案367件,高出全省平均值64件。
78個案例入選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等全國、全省典型案例,28項工作在全國、全省推廣。
26個集體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等省級以上表彰,107名個人獲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省級以上榮譽。
歲月銘刻奮斗足跡,時光印證鏗鏘腳步?;厥?024年,全市法院在市委堅強領導,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市政府、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緊扣“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全力推進審判質效提升、執行改革攻堅、五庭協同聯動、隊伍能力提升、科技有效賦能“五項工程”,做深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新一年,全市法院將以更高站位筑牢政治忠誠,以更實舉措服務發展大局,以更強擔當維護安全穩定,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以更嚴要求鍛造過硬隊伍,為蘇州在中國式現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當好排頭兵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強化底線思維
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蘇州中院開庭審理一起特大跨境網絡賭博犯罪案。
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強盛的前提。2024年,全市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嚴懲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犯罪,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依法嚴懲危害安全穩定犯罪。審結一審刑事案件12462件,判處罪犯15981人。嚴厲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堅決捍衛國家政治安全。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審結涉黑涉惡案件3件3人,執行到位“黑財”4774萬元。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扎實開展住建領域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專項行動,妥善辦理相關案件17258件,依法保障21個項目交房、2300余戶辦證。出臺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二十項舉措,審結金融借款、民間借貸糾紛案件29968件,標的額335.2億元。研發“社會治理司法指數一點通平臺”,深挖司法數據背后的社會治理問題,通過司法建議推動完善相關管理措施。9份建議獲評全省優秀。
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審結相關案件1072件,一起涉緬北電詐案入選全國懲治跨境電詐犯罪典型案例。依法嚴懲涉眾型經濟犯罪,審結非法集資、非法傳銷案件75件,涉案金額118.1億元。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76件,一起案件入選全國嚴懲危害食用農產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不斷強化人權司法保障。全面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進庭審實質化。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審結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61件。積極參與平安校園建設,選派239名法官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開展“開學第一課”等送法進校園活動322場。
聚焦中心大局
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法官與人大代表一同走進常熟市男裝中心市場,向商戶“零距離”普法釋理,護航“直播+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
緊緊圍繞大局、時時聚焦大局、處處服務大局。全市法院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精心織就司法審判與服務兼優的“雙面繡”,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精準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服務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建設。出臺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15條意見,開展“科技創新·蘇知護航”行動,審結涉生物醫藥、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知識產權案件5847件,3起案件入選全國法院五年百件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市中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入選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部際聯席會議評選的典型事例。
保障數字經濟規范發展。在虎丘法院設立全省首家數據資源法庭,聯合市人社局等單位組建新業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全市法院共審結涉數字經濟案件6894件。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化“執破融合”改革,審結破產案件1561件,化解債務879.5億元,盤活土地、房產395.2萬平方米,安置職工11998人。設立蘇州企業重整中心,為困境企業提供資金需求對接、重整事務集約辦理等服務,幫助引資219.2億元,137家企業經重整獲得新生。
護航高水平對外開放。審結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案件472件,3起案件入選全省涉外商事審判六大典型案例。上線“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解決平臺,加強與新加坡國際仲裁、調解等機構的協作,努力打造訴訟與非訴訟有機銜接的國際商事爭端解決優選地。
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依法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嚴懲“傍名牌”“搭便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審結相關案件148件。推動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常態化開展專項執行行動,為企業追回資金111.3億元。推進企業信用治理,依法為3061家企業修復信用,新納入失信名單企業同比減少45.4%。
完善涉企司法服務機制。在市級層面和各縣級市(區)建立助企發展司法服務中心,通過線下值班接待和線上AI助手解答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推送典型案例9.8萬次。舉辦護企發展系列活動,發布百條法律風險提示,深入百家企業問需解惑,幫助解決困擾企業的上市“專利狙擊”、跨境貿易爭議等法律問題35個。探索建立科技型企業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妥善辦理涉競業限制、股權激勵、人才獎勵等案件133件。深化長三角區域司法協作,與滬浙皖法院統一裁判尺度、互相協助執行,以司法一體化保障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建設。
踐行為民宗旨
增強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微視頻《庭里來了個00后書記員》獲第十一屆全國法院“金法槌獎”微視頻類一等獎。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全市法院以“如我在訴”意識,實質性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深切回應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新期待,努力實現案件辦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加強民生權益保障。用心用情辦理民生案件,審結醫療、教育、就業、婚姻家庭等案件28225件。組織開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百日行動,全年共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0141件,兩案入選最高法院發布的專題典型案例。聯合市人社局建立欠薪糾紛快速處理機制,及時為務工人員追回勞動報酬4.4億元。會同住建部門建立物業糾紛預防化解平臺,督促物業公司整改問題444項,聯動調處物業糾紛4538起。省法院在昆山召開現場會,向全省推廣相關經驗。
守護生態宜居環境。審結環境資源案件156件,嚴懲污染環境犯罪。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積極適用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司法執行方式,促進受損生態環境及時有效修復。
助推依法行政。審結行政訴訟案件1710件,審查行政非訴執行案件843件。推動行政爭議源頭預防和實質化解,與市司法局共同建立市行政爭議調處中心,發布行政審判白皮書,行政訴訟案件協調化解率40.7%。
健全便民利民舉措。在訴訟服務中心開通全國戶籍人口信息查詢服務,讓更多訴訟事項能夠“在線查、當場辦”。會同市殘聯出臺優化殘疾人訴訟服務十項舉措。積極開展判前釋法析理、判后法官寄語、疑難復雜案件聽證等工作,為群眾解“法結”、化“心結”,促進案結事了人和。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召開新聞發布會39場,發布審判白皮書34份、典型案例655個,切實發揮司法裁判的價值引領作用。5部新媒體普法作品獲評全國法院“金法槌獎”和“十佳百優”。
狠抓執法辦案
更優質更高效實現公平正義
蘇州中院邀請學生代表走進人民法院近距離了解司法實踐,學習憲法知識。
執法辦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務。一年來,全市法院發揮審判職能,把“紙上的法律”變為“行動中的法律”,把公平正義鐫刻在每一個鮮活的案例中。
全面加強審判監督管理。堅持“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完善獨任法官、合議庭、專業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運行機制。壓實院庭長監管責任與辦案責任,院庭長擔任審判長或主審法官辦理案件170435件,占結案總數的53.9%。加強對下監督指導,審結二審案件17810件、再審案件197件。
全力化解矛盾糾紛。全面對接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促進群眾訴求及時得到妥善解決。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糾紛化解前沿陣地作用,就地解決糾紛68759起,3個法庭品牌、5項建設案例獲評全省優秀。全面深化“融訴驛站”建設,實現各鎮(街道)全覆蓋,及時指導調解5506次、化解糾紛6239起。聯合行業商會建立調解中心,邀請企業家代表開展調解工作,妥善化解有關商事糾紛。支持和規范市場化調解工作,引入19家專業調解組織,成功調處糾紛27869起。做實指導調解法定職責,建立人民調解實訓基地49個,開展培訓818人次。
持續推進執行攻堅。開展異地財產執行攻堅、“小標的 大民生”專項執行行動,組織夜間執行、假日執行174次。全年共執結案件91184件,執行到位金額291.1億元。大力開展交叉執行,統籌全市執行資源,協同攻堅“骨頭案”,1171件取得實質性進展,一起案件入選全國法院交叉執行典型案例。常態化打擊拒執犯罪,彰顯執行威懾力,判處罪犯119人。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落實市人大常委會支持人民法院切實解決執行難工作決定。
不斷強化科技賦能。推動人工智能與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迭代升級“未來法官助手”系統,完善電子卷宗智能閱卷、法律文書輔助生成等功能,形成涵蓋一、二審訴訟程序和43個案由的AI智能輔助應用場景,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工作成果獲評2024年度人民法院科技創新一等獎。深化全流程在線訴訟體系建設,5項數字法院建設成果入選2024政法智能化建設創新案例。全年共網上立案6.3萬件,在線開庭5.5萬場。
堅持全面從嚴
鍛造忠誠干凈擔當法院鐵軍
法官正在化解一起涉企合同糾紛。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基礎也在人。近年來,蘇州法院著眼新形勢下法院隊伍發展新需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奮力推動法院隊伍建設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加強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舉辦主題研討會,開展全員政治輪訓,不斷提高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推動工作的能力。深入實施黨建引領工程,2項黨建品牌獲評國家級獎項。出臺加強法院文化建設意見,著力打造“吳韻蘇法”文化品牌,增強隊伍凝聚力和向心力。
錘煉過硬本領。加強教育培訓和崗位練兵,組織“蘇法之星”評選、審判工作數字化技能競賽,開展“蘇法講堂”等業務培訓1.3萬人次。7人獲評全省法院審判業務專家,1篇文書獲評全國百優,3篇論文在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獲獎,41個案例被人民法院案例庫錄用,數量均居全省法院前列。完善青年干警培養鍛煉機制,張家港法院建立“青藍傳承”導師幫帶機制,相城法院開辦“相學相長”青年講堂,相關做法均被最高法院推廣。
嚴實紀律作風。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細化5方面18項舉措,教育引導廣大干警將紀律規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狠抓政治督察和紀律作風督查巡查整改落實,切實提升司法規范化水平。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筑牢公正廉潔司法“防火墻”。組織開展警示教育活動121場5343人次,引導干警始終保持警鐘長鳴。
自覺接受監督。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向市人大常委會專項報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配合開展員額法官履職評議,辦結代表建議10件。積極參與立法工作,7條建議被國家立法項目吸收。出臺專門意見加強地方性法規適用,適用地方性法規裁判案件82件。自覺接受民主監督,主動向政協通報工作,辦結政協提案17件。加強代表委員聯絡工作,邀請代表委員視察法院、旁聽庭審、見證執行、參與調解2736人次。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全市2613名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7171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