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輝
日前,湖北宜昌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支持城區用人單位將在宜昌合法生育婦女產假延長至一年,配偶護理假延長至30天。據了解,宜昌市這一政策于2024年9月出臺,系鼓勵性政策而非強制。宜昌市人社局勞動關系科工作人員表示,有20多家單位選擇執行,大部分是政府部門和國企,之后將出臺配套政策。
宜昌市政府這一政策雖為鼓勵性,但其背后的意圖與愿景值得肯定。然而,若要其落地生根,還需有更多扎實舉措作為支撐。
延長產假的好處不言而喻。從母親的角度看,足夠的產后恢復時間有助于減少產后抑郁等心理問題,同時也有利于母乳喂養和養育孩子。從家庭層面講,更長的產假能讓新手父母有更多時間適應角色轉變,增進親子關系。此外,從社會長遠發展的視角,支持家庭育兒實際上是在投資未來的人力資源、促進性別平等,構建更加和諧的生育友好型社會環境。
然而,放眼全國,目前我國基礎產假為98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部分地區如北京、上海等已實施產假延長政策,但普遍未達一年之久。政策的多樣性與靈活性雖體現了地方特色,但也帶來了執行上的良莠不齊。
首當其沖的是企業成本問題。產假延長意味著企業需要承擔更長時間的人力成本空缺,這對中小企業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其次,職場性別歧視風險加劇。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延長產假可能加劇企業對女性職工的偏見,影響女性職業發展。再者,政策執行的監管與激勵機制缺失,使得政策效果打折扣。
面對這些挑戰,必須有扎實的措施予以應對。首先,政府應出臺更為具體的配套政策,如提供稅收減免、補貼支持等,減輕企業因延長產假而增加的經濟負擔。這一點,宜昌市人社局表示后續將出臺配套政策,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其次,建立健全職場性別平等機制,加大對性別歧視的監管和懲罰力度,保障女性職工平等就業權利。
同時,加強社會支持系統建設,如發展普惠性托幼服務,減輕家庭育兒負擔,讓女性能夠更順利地返回職場。此外,還應注重政策的宣傳與引導,改變社會對延長產假的認知誤區,營造支持女性職業發展與家庭兼顧的良好氛圍。
延長產假至一年,是順應時代發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但要使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還需政府、企業、社會等共同努力,拿出更多扎實有效的舉措,確保政策紅利能夠惠及每一位女性職工,讓家庭更幸福,社會更和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