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小人書是張鹿山所繪,林林改編的東周列國故事《荀林父喪師》,講的是楚晉爭霸的故事。
楚晉為爭奪霸主地位,時起戰爭,楚莊王因鄭國還依附晉國,想到自己曾被晉兵打敗的恥辱,決定親率大軍,起兵伐鄭。
很快楚軍到了鄭都滎陽,將滎陽圍困起來,日夜不停地攻打,鄭襄公下令死守,同時派人向晉國求援。
晉景公拜荀林父為中軍元帥,先軫之孫也就是先且居的兒子先谷為副,士會為上軍元帥,郤克為副,趙朔為下軍元帥,欒書為副,韓厥為司馬,兵車六百,前往救鄭。
晉軍剛到黃河渡口,聽說鄭已投降楚,荀林父召集眾將商議,士會認為既然已經來不及救鄭,追楚也師出無名,不如班師再議。
先古卻反對,他說晉因扶危救困才得以稱霸諸侯,鄭不得已而降楚,晉若放過楚,哪里還有小國肯依靠晉呢!
荀林父猶豫不決,先古請求自領本部人馬前去,“我若不去,人將說堂堂晉國,沒有一個敢戰的,豈不羞恥!”說罷不顧軍令,召集部下,追擊楚軍去了。
路中遇到趙括、趙同,三人合兵一處,引軍渡過黃河而去。韓厥知道消息來見荀林父,荀林父忙問計策,韓厥建議事已如此,不如進兵,勝則有功,若敗了,六個正副元帥分擔罪名。
荀林父當下傳令進兵,過了黃河,在敖山、鄗山間安營。楚聽說晉來追,孫叔敖覺得已得了鄭,沒必要與楚打,伍參卻主戰楊威。楚莊王思慮一番,決定回軍抵敵。
而鄭襄公知道晉兵已來,害怕晉國責備,派大夫皇戍先到晉營,先古和和趙括、趙同私下和皇戍定下共同攻楚的盟約。
同時,鄭襄公也派人到楚營,勸楚莊王與晉兵交戰,楚莊王聽從孫叔敖的建議,派人到晉營講和。
荀林父巴不得休戰,先古卻當場大罵楚使,楚莊王立即派樂伯帶人直沖晉營,抓住晉營前一個游兵,其他人都嚇得一哄而散。
荀林父知道楚軍來挑戰,都是先古惹出來的事,先古卻不以為意,魏犨之子魏锜主動請纓,前往楚營一探。
荀林父囑咐他要先談和議,才合禮節。出了營帳,趙旃對魏锜說:“你去請和,算是回了楚使的禮,我去挑戰,算是回樂伯的禮,各干各的。”
士會知道后擔心兩人血氣方剛惹出事來,前去報告荀林父,郤克也勸荀林父早做打算,先古卻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他什么!
眾將在荀林父面前你一言我一語爭執起來,可荀林父卻始終拿不定主意,士會和郤克回營后,各領本部人馬,分作三處,埋伏在敖山前以防萬一。中軍大夫趙嬰齊也擔心荀林父會敗,預先在渡口安排船只。
再說趙旃,答應荀林父到楚營講和,卻在楚營附近等到天黑,和隨從二十多人,學著楚語,混進楚營,與楚兵刀戈相見,大多數人被抓,少數人帶著趙旃倉皇而逃。
楚莊王傳令進軍,直搗晉軍大營,晉軍毫無準備,荀林父見漫山遍野的楚軍殺來,慌得沒了主意,只能傳令死戰。
可是哪里抵擋得住,見大勢已去,荀林父和韓厥從后營引殘兵敗將倉皇逃往黃河,遇見頭上中了一箭,鮮血淋漓的先古,荀林父大罵他逞強闖禍,先古默默無言。
到了黃河,趙朔、欒書也吃了敗仗逃回,兩軍合兵一處,竟因爭搶船只而打起來,先登船的人只顧逃命,以至于有些船連人帶船都翻掉了。
趙同、魏锜等一般敗將也陸續趕來,荀首得知兒子被俘,救子心切,不聽荀林父的話,聚荀氏家兵前去營救,魏锜素來與他要好,也陪他而去。
這一支隊伍士氣相對更加旺盛,荀首、魏锜在前,眾兵隨后,沖向楚軍,射倒襄老,楚莊王的兒子谷臣也被射中右腕,被魏锜趁勢活捉。
再說士會且戰且退,將公子嬰齊引到敖山,嬰齊見敖山楚兵甚多,不敢戀戰,鳴金退兵。士會整頓兵馬,依敖山地勢,結成營寨,占住險要。
幸虧趙嬰齊從北岸打發船只來接應,晉軍才得以連夜渡河。荀林父引敗兵回去拜見景公,景公大怒,責怪荀林父損兵折將,喪師辱國,要將他處斬。
群臣保奏,景公依群臣之見,下令殺了先古,命荀林父加緊練兵,以備來日復仇。后來在鄢陵一戰,果然大敗楚國。
《荀林父喪師》敗在荀林父優柔寡斷,沒有主見,而先古剛愎自用,不聽號令,全軍上下,人心不和,眾將也是各有己見,才讓楚軍有機可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