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11時,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航天科技集團四院提供全部四級固體發動機的捷龍三號遙五運載火箭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點火升空,順利將微厘空間01組10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此次采用了一箭十星的方式,將10顆衛星送入650公里高度、傾角為55°的LEO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任務是2025年度四院商業航天固體動力運載火箭的開年第一飛,實現了新一年四院固體運載火箭商業航天發射任務的“開門紅”!
這次行動標志著捷龍三號火箭在山東海陽近岸海域首次執行低傾角軌道衛星發射,所承載的衛星為迄今最重,充分展現了火箭的最大運載潛能,并檢驗了其在寒冷氣候等自然條件下的適應能力。
中國火箭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指出,盡管此次發射地點與捷龍三號遙四任務相同,但這是該地點首次用于低傾角發射,且確保了發射與回收區域的安全。此外,此地點使得火箭能直接從組裝線進入發射場,實現了一體化作業,有效削減了成本,加速了發射流程。
據型號動力總體副主任設計師佟明羲說明,為了應對此次重載任務,火箭系統進行了軌道優化與發動機性能增強,一級發動機推力提升,工作時間縮短;箭體結構亦得到優化,星箭分離裝置得到改良,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火箭的運載能力,達到1600千克的歷史新高。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射正值當地一月,即氣溫最低、高空風力最大的時期,這為火箭的自然環境適應性提供了嚴峻考驗。型號團隊運用了針對冬季風場的軌道修正技術,顯著提高了發射成功率,并針對低溫、降雪結冰等極端環境,實施了專項分析與應對措施,確保了任務的圓滿完成。
中國火箭公司的負責人還提到,這次發射對團隊而言是一次全新挑戰,所積累的經驗將為后續任務提供寶貴參考。自捷龍三號首飛至本次遙五任務,團隊已成長為高效協作的“老手”,人員規模從150人精簡至48人,工作流程更加流暢,效率顯著提升。通過合理調整測試項目與地點,減少非必要環節,整個發射流程變得更為高效,確保了任務的順利進行。
從“一箭十四星”的國際訂單,到海上熱發射與遠海機動發射的國內首次實現,再到太陽同步軌道與低傾角軌道任務的執行,捷龍三號火箭已五次發射均獲成功。
隨著遙五任務的完成,捷龍三號火箭研制批次的最后一發任務也已落幕,從遙六開始將進入01批批量生產階段,采用去任務化方式生產,優化流程,提升服務質量,以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響應商業發射市場的需求。#財經##捷龍遙五火箭##一箭十星#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內容援引市場公開信息。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所提供內容僅供參考,不對任何人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實際建議。若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