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1年是周朝歷史的轉折點,發生了改變周朝歷史的犬戎之禍,西周滅亡,東周大幕隨之拉開。
申侯這位有野心的諸侯,也是靠近周都的強大諸侯,他把女兒嫁給了周幽王,試圖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
但周幽王廢掉了申侯的外孫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宜臼回到申國后,申侯立他為“天王”,公然與周幽王對抗。
周幽王發兵攻打申國,申國聯合犬戎和繒國(鄫國)等勢力與周幽王對戰,所以申侯的叛亂并非孤立事件。
犬戎是長期與周朝敵對的部落,位于西北的陜西和甘肅一帶。
犬戎的力量強大,且在西周政權逐漸衰弱之時,犬戎看到了機會,決定加入申侯的叛亂,借此摧毀周朝的統治。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繒國等部落攻破了周朝的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附近)。
周幽王在這場戰斗中戰敗被殺,周王朝的中央政權徹底崩潰。
與此同時,犬戎部落不僅屠殺了周幽王,還劫掠了周朝的財富和資源,進一步摧毀了周朝的政治體系。
周幽王的死后,周平王(周幽王的兒子)繼位。但鎬京被犬戎破壞,周平王無力繼續在西部統治,因此被迫遷都至雒邑(河南洛陽)。
周平王的即位也使得周朝的中央政權從此陷入名存實亡的局面,周王室的威信逐漸消失,諸侯國逐漸崛起,最終導致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分裂局面。
此后的春秋戰國,諸侯爭霸成為歷史主旋律,最終導致了戰國七雄的崛起,直到秦國統一中國。
近年來,學者們越來越重視“王權衰弱”這一主題,認為犬戎之禍不僅僅是由于外部敵人入侵,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西周王朝的中央集權體系的衰退。
周幽王的暴政和荒唐行為,以及他在政治上對貴族的疏遠和對外交政策的無視,導致了王權的衰弱。
有學者提出犬戎之禍其實是對周幽王統治不滿的“復仇”行為。犬戎本是西周的邊疆部落,長期在西北邊疆地區與周朝保持相對獨立的狀態。
隨著周朝的力量衰弱,犬戎等部落逐漸獲得了更多的政治和軍事自主權。犬戎的入侵不僅僅是對幽王個人統治的挑戰,更象征著周王朝對外部勢力的失控。
申侯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利,而是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了西周內部貴族階層的利益,因此他的反叛也有著更為復雜的社會背景。
學者們指出,這場災難不僅僅是西周的滅亡,更是中國歷史上從“宗法制”向“分權制”過渡的開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