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征稿:
回眸我的2024
即日起,《光影視窗》面向廣大攝影愛好者、書畫愛好者和文化藝術愛好者,征集“回眸我的2024”專題稿件。所有投稿在《光影視窗》及各相關電子平臺展播 并在微信群進行交流。評選優秀作品,頒發榮譽證書。要求所投稿件編寫簡短文字,對一年來的創作情況進行回顧。并配發年度內創作的代表作品。做到圖文并茂,同時也可以配發小視頻作品。
“回眸我的2024”征稿第一期:
回眸我的2024
作者:張長青
2024年,注定會成為我生命中一個特別的年份。這一年是我離開老家20多年以來,在老家留住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我母親于2023年10月1日,突發急性大面積腦梗,在醫院治療20余天后,按醫囑回老家休養。我和妻子一起,開始了對母親,15個月的陪伴奉養。
我們在臥室安置了一張病人專用護理床,白天和晚上都跟母親廝守在一間房里,專職精心地護理和照顧母親生活。
母親只能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自主進食,大小便失禁。有時會清醒一些,大多時候都是糊涂和無意識狀態。
我們每天把配好的食材,用破壁機打成流食,通過鼻飼幫助母親進食。
我們要時刻關注母親的病情變化,做好日常護理。喂飯喂藥,翻身和活動身體,洗臉理發,擦洗身體,涂抹防治褥瘡的藥膏。
除了喂食治療腦梗的藥物,還要根據病情,增加消炎,化痰,幫助排便和防治褥瘡感染的藥。小便用導尿管,大便往往需要妻子用手摳,幫助排泄。
天長日久不能總是請大夫到家里,更換胃管和導尿管,我們只好自己學習,自己給母親更換胃管和導尿管。
臥床時間長了,母親的身體機能越來越差。剛開始一兩周沖洗一次膀胱,后來幾乎隔一天就要沖洗。否則就會減少尿液量,堵塞尿管。褥瘡是臥床病人最難避免的并發癥,經常是犯了治,治好又犯。每天都要涂藥和更換尿墊,甚至一天多次更換。每天關注尿量是不是減少,防止出現炎癥,尿液混濁也容易堵塞尿管。痰也是越來越多,需要一遍一遍地清理。
雖然努力做到更好,但還是沒法把老人留在我們身邊。
母親最終于12月22日中午12時30分去世。享年九十二歲。
十天后的中午12時35分,我的次子兒媳在鄭州婦幼保健院生下了我的小孫女,母女平安健康。為俺家又增添一員新兵。
這一年是俺家里最不尋常的一年。十二月份,在部隊服役十六年的大兒子退伍回到了家里。趕上送奶奶走完最后的生命里程。
辦完母親的后事,退休在福州的哥哥要走了。他說,等清明節和母親去世百天的時候,再回來看望老人家。
一句話讓我心里生出翻江倒海般的波瀾。母親在,家就在。哥哥姐姐時刻在心里關注、關心,牽掛著這個家,時刻都想著回來看望和陪伴老人。我一直覺得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也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份親情。
如今老人家突然走了,這個老家也就像是散了一樣。我突然才明白我真的成了沒媽的孩子,沒有了母親的庇護和嘮叨。哥哥姐姐也似乎從這一刻開始,會離我越來越遠了。
我也是六十歲的人了,因為母親在,哥哥姐姐一直像照顧小孩子一樣關心我照顧我,如今沒有了母親,就沒有了老家的大家庭,沒有了可以對老家的依賴和任性。我無法再像小孩子一樣等著哥哥姐姐的包容和愛護,反而以后倒應該是我,多去哥哥姐姐面前走動了。沒有了媽媽,他們就成了我的家長。
原來,真的是:“媽媽才是家啊”。
至于我的攝影愛好,這一年里在老家生活,拍片很少。只是偶爾去拍一點家鄉的田園風光和山水人文。有時間就去家鄉的學校拍一點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也義務幫助學校做一些攝影方面的事情。
直到最近回到鄭州,才又回歸到攝影的業余愛好中。
2024謹此回眸,心中是對親人親情的萬分不舍,對新出生小孫女的美好祝福!對家鄉的眷戀,對親人朋友的感恩和祝福!希望新的一年里我的親人們都平安健康,幸福順意!
01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慢慢學會了回憶。總是想起過去那些艱難且快樂的日子。回憶童年時那些很傻很快樂的瘋狂,回憶曾經的青梅竹馬或者很鐵很鐵的好朋友。逝者如斯,往不可追。漫步家鄉的小道或山坡,嘴角便會不經意地漏出縷縷笑意。
02
其實從內心里說,我們那代人還是很有一些情懷和理想的。但是被現實打擊得身心疲憊,灰頭土臉的則是大多數。但是心底的善良和對家鄉的熱愛眷戀依然縈繞于心,醒里夢里揮之不去……
03
老家的山腳下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水利工程華山水庫,曾經是西漢時期的馬仁陂蓄水工程遺址。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有專門記載。被譽為“仙陂春雨”,為泌陽八大景之一。
04
家鄉的孩子們比不上城里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條件,但是他們很樸實很快樂。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憂傷,他們也不會表達留守兒童對父母不在身邊的傷心和遺憾。但是,我想他們內心其實是有這樣那樣的缺憾的,只是他們不懂得表達,久而久之就變得隱忍和承擔了。
05
豫劇是國內影響最大最普及的劇種,稱為“國劇”也沒什么可遜色的。豫劇唱段無論悲喜,與家鄉的風光都很相得相益。山水本無情,隨心而動,喜則見喜,憂者得憂。更多的是讓人心曠神怡,新生豁達。那么多聽見豫劇就反感,就想瞌睡的青春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都會哼上幾句豫劇了。
06
在老家一年多的時間里,無論忙閑,我堅持和各位編委老師一起協作做好每周一期的《光影視窗》的選稿和編排發布工作。特別是母親去世的日子里,剛好趕上星期天。第二天要上線發布了,無論關注和閱讀《光影視窗》的攝友有多少,我都無法對他們說,因為我家里有事要停發一期《光影視窗》。我實在是說不出口這樣的話,我不能辜負大家的期待。所以我對各位評委老師說,請提前做好選稿定稿工作。我在夜里守靈的時間用手機把作品編排好,不耽誤第二天正常發布。
偏偏那一期選用的作品比平時要多。我又沒法用手機上傳視頻作品。所以在晚上12點,我編排好第282期《光影視窗》以后。無奈地告訴評委老師們,可能只能發布照片作品,當期的視頻作品發不成了。
后來我通過用兩個手機互相配合才把視頻作品編排成功,早上五點發布上線。當天上午九點在家里舉辦了母親的喪葬后事。
07
回到鄭州后,又開始了常規的自由拍生活。活動拍照,好友約拍,幾天時間先后拍攝制作了鄭州跨年文化節活動。還跟風拍了東風渠生態文化公園,阜新里特色文化步行街。白廟地鐵站和東風路地鐵站等,還在德化步行街和紫荊山公園進行了隨拍。其實我在攝影上只是一個剛入門的菜鳥,不懂攝影,只是貪玩。大多時間都是跟著湊個熱鬧而已。
而且現在拍小視頻較多,拍照片基本上被拍視頻耽擱和擠掉了。無論是拍照片還是視頻,后期的編輯制作才是最費力最耽誤功夫的。拍攝就像是收莊稼,后期制作和編輯才是深加工,細加工。才是出產品的重要工序。
08
回眸往事,不是為了追悔懊悔,痛定思痛,也不是為了沾沾自喜,自我陶醉。總結是為了發現不足,明確方向繼續努力。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愿新的一年里所有攝友都能有更大的進步,取得更輝煌更優異的豐碩戰績。
責編:張長青
編輯:張長青
編委:劉 鋼郭黎明曹華東
邊 原戴 鋼吳秉秀
張長青 羅 琦 姬寶山
《光影視窗》
聚焦光影溝通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