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我所扮演的,基于社會需要的角色之中,
出場次數最多的角色,恐怕是觀眾。
觀眾這個身份沒有賦予太多復雜的成分,
相比于那些靠著舞臺最近的,亦或是觀賞方式更為“高層次”的人而言,
我這種小角色本就無足輕重,
只不過這些無足輕重的存在,一旦“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候,
原本被刻意復雜化的問題,
就會在質變之后,
徹底敗露無疑。
之前參與過一出舞臺表演,
從始至終,能夠吸引我抬頭的只有一個節目,
就是小品。
小品的演出者,刻意模仿了陳佩斯大師的小品風格,
而他們演繹的內容,恐怕也存在著某種顯而易見的借鑒,
當然,借鑒的好,自然有人鼓掌,
借鑒的不好,那么就會以抄襲為名,找到一個可供抨擊和批判的理由,
在我觀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
我注意到前面幾排的“重量級人物”頗有默契的提供給后面的人更好的視野,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總算低頭了。
我很好奇,于是走過去看,
我發現他們之中的不少人,都低著頭不知道在干什么,
如果是看手機,那應該能看到亮光,但他們似乎看的又不是手機里的內容,
而只是盯著手機擺弄,
我不想錯過太多精彩的片段,于是退回座位,
認真欣賞這出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小品,
其實這個小品內容本身,就是講了一個老掉牙的段子,
說是兩個人上臺領獎,主持人采訪他們,你們有什么要說的,
他們其中一個人拿起話筒,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另一個人就提醒他,你要先感謝凌導,
然后呢?然后感謝同行,
再感謝組吱者,感謝觀眾,
感謝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這個段子我看過原型,是陳佩斯大師早年的作品,
笑點即是諷刺,幾個都包袱的地方,
觀眾們以笑聲和鼓掌的方式,給予臺上表演者高度的認同,
當然,這里所說的觀眾們,
并不包括剛才那些低著頭不知道在干嘛的人,
后來,小品結束,下一個節目,是攢勁的歌舞節目,
這時,我突然意識到前方的視野突然出現遮擋,
定睛一看,哦,
剛才低著頭不敢看節目的,
現在齊刷刷的昂起頭顱,
跟著太上靚麗的舞姿,
一起搖擺。
散場之后,回家路上我還琢磨這件事,
這諷刺的小品,他們低著頭不看,
那誘人的嗨舞,他們倒是看的挺歡,
想來想去,我得出一個不成熟的結論,
其實他們一直都在看,
而且看的東西都挺有目的,
比如嗨舞,他們看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
不僅喜歡,因為離得足夠近,
也比我們這些坐在后面的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
至于那小品,其實他們也是在看,
我們這些后排之人,看的是段子,
他們呢?他們看的是手機,但是是沒亮屏的手機,
沒亮屏的手機,就像是一面鏡子,
所以,我不能說他們沒有看小品,
他們只是一邊聽著小品里的說法,
一邊低著頭照鏡子:
一樣米養百樣人,
一個小品,看段子的人笑了,是因為他們笑的是段子里的事,
看鏡子的人低頭,
并不是因為只有低頭才能看鏡子,
而是抬頭看鏡子的模樣,
就好像是用鏡子遮掩著什么,
這對于坐在前面的人來說,
毫無疑問,是一種羞辱,
而對于后面的人來說,
如果那是一種羞辱,
恐怕也是自取其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