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器狗擁有長線程規劃能力,會外出買榴蓮還會與店家算賬砍價,這一具身智能機器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展示讓人驚嘆不已,智能機器人的迅速發展一時引發觀眾熱烈討論。
以“生成式AI創新應用”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機器狗買榴蓮的視頻片段正來源于東方衛視打造的全國首檔原創人工智能應用科學競演節目《未來中國》AI季。
涵蓋醫療健康、文化藝術、數字經濟、科學探索等多元領域,每期節目聚焦一個主題,《未來中國》AI季全方位展現著當代中國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成果。
匯聚專家學者以及來自頂尖科創企業、專業高校團隊等科研人員,從項目展演到技術交流,節目以前瞻性、專業性的制作態度,帶來了一場關于新技術革命的熱烈討論。
AI如何重塑人類生活,人類又該如何使用AI?節目對于人工智能發展的全景呈現與思辨探討,開創著國內電視節目的制作先河。
連接科技與民生
全景呈現人工智能前沿應用
當下,AI的發展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作為科學探索的新型研究者,大力推動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兩個重要獎項均頒給了AI領域的研究者,從科學事件到成為大眾熱議事件,AI的前沿應用備受世界矚目。
基于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現狀,在《未來中國》AI季節目中,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科技革新被詳細拆解,并進行著使用展示。不同領域的AI發展讓人為之振奮,集中亮相的年輕化科研團隊,更是讓人看到了未來中國的廣闊發展圖景。
從打破不可能到探索未知,如今,AI的技術應用已經悄然改變著人們生活。連接技術熱點與民生大事,《未來中國》AI季搭建起大眾了解與切身感受技術革命的橋梁,并通過科研人員的展示與講解,大力滿足著觀眾對于新技術、新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對于電視節目來說,這種科普性與時代發展緊密連接,充分發揮著主流平臺的傳播功效,打開了全民參與AI浪潮的寶貴窗口。
2024年被譽為具身智能商業化元年,越來越多智能機器人走進大眾視野。適應復雜地形的四足仿生機器人廣泛運用到消防救援、電力巡檢、警用防爆等領域,成為人類工作和生活的好幫手;以脈沖相機捕捉高速物體為原理的“具身電眼”打破人眼的視覺束縛,形成的類腦視覺不僅可以幫助視障人士擁有“視力”,在未來,“具身電眼”更可以應用到航天物理領域,既可以拍攝到最亮的新星系爆發,也可以看到最暗淡的星云,描述出最全面的宇宙全景圖。
融合各自優勢,人機共生展現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結合,在醫療領域,靈巧的機械手可以模擬人類的觸覺,完成高難度、超精度手術,不僅能幫助醫生突破生理極限,還可以幫助延長醫生的職業生命,更將為基層醫院提供醫療便利,無疑打開了醫療新紀元。
當人工智能生成技術賦能文學、藝術和創作,工業級高精度3D數據資產庫以AI為畫筆,數字化復原傳統文物,在科技與藝術結合下,得以讓全球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與精髓。
凸顯人文精神
開創人工智能時代新篇章
節目中,在第一演播室,專家與學者圍繞百花齊放的AI技術探索展開精彩的觀點碰撞,在第二演播室,匯聚一堂的科研人員和創業團隊紛紛交流研發心得、相互學習。
圍繞AI領域的突破與創新,《未來中國》AI季既提供了AI技術的展示舞臺,又以學術觀點的集中探討激發技術想象,并融入社會人文思考,引導大眾辯證看待人工智能高速發展過程中的風險與挑戰,展開關于科技倫理問題的深度討論。
多年來,人類學習自然,又試圖超越自然,如何平衡技術進步與科技倫理,《未來中國》AI季呈現出碳基生物派(人類中心主義)與硅基生物派(超人類主義)兩種不同科技價值觀的立場與緣由,對于科研人員來說,他們也將對于社會倫理與法律風險的思考融入到技術研發中,傳遞出技術發展對人類本身的關照。
用AI學習蛋白質如何進化,AI蛋白質生成大模型顛覆著生物經濟學,無疑重新定義了生命演化,然而如何合理使用它,更需要一套政策或倫理規范;數字IP資產實現8K高清AI換臉,顛覆性改變了內容生產創作方式,同時,科研人員又進一步研發監測系統,解決防范AI實時換臉詐騙等問題;面對成百上千的專用科學模型,“科學護衛”智能體系統旨在讓科學AI模型安全運行,增強對危險信息的防范能力。
當下,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多角度、長周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AI時代瞬息萬變,技術本身是中性的,科技沒有邊界,但應用有邊界。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探討問題,《未來中國》AI季深入AI領域,引導科技向善,凸顯技術的革新與溫度,一展中國的科技趨勢和未來藍圖,高效、便捷、安全化的數字化世界就在不遠未來。
從第一季節目以來,《未來中國》致力于探索前沿科技、解讀人文社會,延展科學精神,到了第三季,節目以AI之名,奔赴美好未來,展望人工智能新世界。
此前,在《未來中國》AI季籌備和創作階段,節目組集結國內前沿人工智能項目進行選拔,拜訪大量人工智能領域專家,邀請他們參與項目篩選工作以AI為題,《未來中國》AI季對于技術浪潮剖析的廣度和深度兼具專業性與普世性,這將進一步助力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期待開創下一個人工智能時代新篇章。
編輯:宇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