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清,號畊夫,原中煤地質報社記者美術編輯,一九四六年二月生于河北省涿州市。幼喜繪畫,初習芥子園,六十年代得河北美術出版社鄧汝遂先生指教,繼從孫書考先生習幻燈美術。八一年后從中央美院教授金鴻鈞先生學習花鳥畫至今。曾先后得到著名畫家俞致貞,齊良遲,張世簡,姚治華諸先生的指教。作品散見報端,入選《世界華人書畫家年鑒》《翰墨中國》等多部畫集,在各級美展中獲獎。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張玉清花鳥畫選》。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張玉清《藝無止境》中國當代藝術精品選。
心物交融 筆墨生輝——品讀張玉清工筆花鳥畫
幾乎每一位畫家在創作時都要面對傳統與經典,都需要從傳統中獲得一定的經驗與互啟示,或為借鑒前人的技法技巧,或為表現與前人的差異性。而創新對藝術家個體而言,是體現其創作價值的重要指標。張玉清在繪畫創作中常看畫冊,讀畫論,日夜鉆在筆墨丹青中,致廢寢忘食。他的創作道路以傳統經典為師,又不僅僅視傳統為唯一的淵源,他的創新是依托傳統的創新,是在傳統中注入新的文化因子,這種創新反而使傳統得到激活,讓優秀傳統藝術呈現出它的當代魅力。
“妙于生意,能不失真”。張玉清的工筆花鳥以“氣韻生動”為首要目標,而 “氣韻”則表現在“生意”的營造上。畫中的 “真”是對物象的造型再現,“意”則是通過對物象的寫真表現傳達出生意氣韻。張玉清不僅了解花、鳥的形態結構,而且還了解植物四時、朝暮、花、蕊、莖、葉,鳥類的羽翼分布,各角度呈現姿態等細節。在充分了解對象形體結構的基礎上,通過主觀營造選擇理想的畫面形式,追求造型生動與凝練,將情感與感受融入其中,使畫面煥發勃勃生機。植物的生長遵循自然原則,故而不免存在過多的繁復和層疊,所以在寫生過程中他會對物象進行深入地觀察,充分掌握植物的結構,并通過變換觀察角度,尋找最美和最適宜表現的植物姿態,并有意識地進行歸納和概括,為創作打下基礎。
張玉清的工筆花鳥,運筆嫻熟,力道深厚,線條遒勁有力,剛柔并濟。他善用“游絲描”,在用筆上講求緊致連綿、線型如一,營造一種古樸、柔韌、精深、循環、縹緲的質感,其小寫意作品倡導“以書入畫”,使線條由原有方圓粗細變化開始融入干濕燥潤等獨特音蘊。 在創作之時全身心投入,每一處都不會給人輕慢,草率之感。其畫骨法用筆墨線清晰,色彩淡雅。在進行暈染時,顏色的選擇非常講究,采用逐層套染,在反復著色的過程中,每層都能暈染到位,而目每層的融糅都要進行合理把控,使色彩融合得更加自然,筆清墨秀,給人以典雅精妙之感。
他在繼承傳統筆墨技法的基礎上,將西方藝術的視覺力量與東方藝術的節奏感相結合,將裝飾的某些元素消解為彩色墨水的奇妙構圖。他敢于使用各種色彩,作品具有強烈的色彩主體意識,但整體色彩和諧、清新,可讓觀者感受到絢爛之美。張玉清的作品《燦爛春光》是對固定光源的表達,他利用復色、背光、側光、光影等元素,在傳統繪畫色彩的基礎上運用了西方繪畫中結合光照的設色技法,并凸顯冷暖對比。由于畫面中色彩的光感效果被強調,花鳥畫呈現出絢麗多姿的色彩和浪漫情懷。
張玉清注重工筆花鳥畫的抒情性因素,通過工筆花鳥畫這一畫種來抒發自己高尚、真摯的思想感情,使工筆花鳥畫的抒情、言志傾向獲得進一步加強,深化、拓展了工筆花鳥畫的表現領域和表現題材,亦是傳統工筆花鳥畫的突破。臨其意韻清雅,摹其境界深遠。無論畫作尺幅大小,均能呈現出深遠的境界。比如《趣動池荷》出水的荷花是作品中的主體,荷葉雖然只有三四片,但是卻能將意境清晰地展現出來,整幅作品采用的是精干技法,而且暈色顯得非常瑰麗,畫作內容精練,留白使人展開無限想象,仿佛人們眼前所見的是一池風景,圖幅并不會產生限制,只是選擇局部就可將意蘊展現出來。
整體而言, 張玉清接續了五代以來的優秀繪畫傳統,致力于工筆花鳥畫的創作,推陳出新 ,使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煥發了青春,為我國當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將文人畫的寫意精神、野逸格調與宮廷工筆重彩的繪畫風神結合起來,并吸收了民間繪畫的積極元素,使工筆花鳥畫面目一新,將傳統工筆花鳥畫發展當代階段。未來如何讓中國繪畫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從張玉清的畫作中可以學到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