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友支付資料圖。
從凈資產隱憂到大比例分紅 富友支付赴香港上市,圖啥?
千山
11月8日,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富友支付再度更新了港交所的擬上市資料,憑借這些詳細的運營資料也讓我們得以一窺國內主要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新形勢下的運營變化。
2024年7月,央行對外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下稱細則),細則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做出了非常詳細的要求,細則第五十九條著重提到備付金與凈資產之間的規模比例限制。
按照細則要求,非銀行支付機構凈資產最低限額以備付金日均余額為計算依據,采取超額累退方式進行確認,備付金日均余額劃分為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超過500億元人民幣至2000億元人民幣、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至5000億元人民幣、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至10000億元人民幣以及超過10000億元人民幣等五檔,對應備付金日均余額分別按照5%、4%、3%、2%、1%計算。
除了微信和支付寶等少數巨頭外,眾多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日均余額多數都不太可能超過500億元人民幣,由此上述這個5%的比例要求給眾多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帶來凈資產規模要求。當然細則還設定了一個過渡期,過渡期為細則施行之日至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截止日,過渡期結束達不到規定的,應當終止支付業務。
以富友支付舉例,富友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截止為2026年8月28日,換言之其還有不到兩年的過渡期來滿足凈資產要求。
那么富友支付的凈資產情況如何呢?
截至2024年6月30日,富友支付的資產凈值為5.87億元,同期備付金為25.29億元。如果按照上述備付金和5%比例計算,富友支付的凈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細則要求,但是存在隱憂。
隱憂在于富友支付的“物業廠房設備”資產占固定資產比例較高,導致其凈資產存在一定程度“流動和變現”困難。
富友支付的物業廠房設備資產在近三期(2022年-2024年6月30日)的規模分別為4.4億元、4.09億元和3.96億元,分別占到資產凈值的75.2%、71.5%和67.4%。對于一個第三方支付公司來說,這個固定資產占比確實高了些。
以同是在港股上市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連連數字為例,連連數字的物業廠房設備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同期(2022年-2024年6月30日)分別只有12.4%、20.2%和13%。從上述數據對比來看,富友支付身處被金融嚴管的支付行業本身又是輕資產屬性公司,其物業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確實很高。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變現”困難,上述所稱隱憂亦來源于此。
那么,一個輕資產公司為何變得這么“重”?
這個問題的答案來源于一起關聯交易。
富友科技園是富友支付控股股東富友集團早年收購的物業項目,位于上海金橋,科技園共有三幢四層高的工業樓宇,總建筑面積約 32,006.38平方米。2020年年底,富友集團將剛剛入住兩年的富友科技園打包賣給了富友支付,這筆關聯交易的總對價為6.01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正處于疫情期間,在此期間富友支付為何買樓,富友集團又為何賣樓,其中利害無人知曉。只是,作為一個輕資產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富友支付在疫情期間拿出6個億買樓膽量確實不小。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富友支付招股書顯示,富友科技園的市值只有1.03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述與股東的6億元關聯交易外,2021、2022、2023和2024上半年富友支付還對股東進行了大比例的分紅派息合計總額達到3.25億元,累計分配利潤更是占到其報告期利潤總額的92.6%。與之相比,港交所上市的連連數字在上市前并未有過分紅派息行為。
從歷史上的關聯交易到報告期內的分紅,作為控股股東—富友集團大概從擬上市主體富友支付“導出”差不多小十億的現金。
不同于目前A股對擬上市公司突擊式分紅的限制,港股并未對此有所要求。盡管如此,富友集團還需要考慮港股投資者的感受,比如有人會問:控股股東是想變成財務投資者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