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梁子結大了!剛上臺就“變臉”,驅逐3名我國外交官后,立陶宛新總理又開出新條件。
剛上任不久,立陶宛的新任總理帕盧茨卡斯就迅速推翻了自己先前的表態,嘴硬的表示:此前所謂尋求恢復中立兩國外交關系是外界“過度解讀”,他還聲稱中立關系的修復絕非易事。
同時盧茨卡斯還給中國開出新條件,稱恢復關系的前提是兩國互派大使,但中國需要先向立陶宛派大使,除此之外,立陶宛不會再作出任何讓步。
這話說的真氣人,去年年底,立陶宛突然宣布驅逐三名中國外交人員,讓他們在一周內離境。
現在又聲稱讓中國主動先行派遣大使前往立陶宛,兩國才有可能恢復外交關系。大有“你先來,我再說”的意思。
這倒成了我們上趕著要跟一個小國恢復關系,但事實卻是,關于中立兩國恢復外交關系這件事一直都是立方在唱單角戲,一會說要說希望跟中國恢復關系,一會又變臉提出一堆條件要中國完成,而且都是口頭表態,并未見到任何實質行動。
尤其是在最敏感的臺灣問題上,立陶宛并沒有與臺灣斷絕所謂的官方關系。自始至終,中方都沒有給出任何回應,看著立陶宛跟小丑一樣上下橫跳。
立陶宛仗著美國的支持和歐盟的庇護,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上不斷挑戰中國的耐心,與臺當局眉來眼去,試圖打破中立關系的平衡。
正因如此,中方決定下調立陶宛駐中國的外交機構級別,由大使館降為代辦處,以示警告與懲戒。
這次立陶宛新總理的涉華表態,本號淺析背后的原因有三點。
其一:政客投機取巧的政治手段。
盧茨卡斯先是放出話來,說立陶宛設立那個所謂的“臺灣代表處”是個“重大外交錯誤”。
這話一出,臺當局立馬就急了,賴清德趕緊派林佳龍跑過去,跟立陶宛簽了個經貿合作協議,就像是生怕立陶宛反悔似的。
盧茨卡斯拿了臺當局的好處,立馬就開始翻炒起“共同價值觀”這套老掉牙的說辭。現在更是直接翻臉不認賬,把自己之前說的話都給吞回去了。
說到底,這帕盧茨卡斯就是在“投石問路”,想看看中國大陸會不會給他個面子。如果中方不買他的賬,那也沒關系,臺當局這個“冤大頭”總是會上當的。
現在中立關系已經降到了代辦級,再加上這次驅逐外交官的事件,這梁子可算是結大了。
中方也明確放話了,保留對立方采取反制措施的權利。這代價,立陶宛可是承受不起的。
其二:利用反華態度綁緊美國的大腿。
帕盧茨卡斯其實并不在乎中國菲態度,還是一味地抱緊美國的大腿,在抗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立陶宛政府為了討好美國,已經到了不惜犧牲本國利益的地步。現在特朗普又要求歐洲追隨美國圍堵中國,帕盧茨卡斯當然得緊跟美國的步伐了。
其三:害怕被俄羅斯圍剿。
不過話說回來,立陶宛這么做,可能也跟俄烏戰爭有點關系。
你看俄軍在正面戰場上把北約支持的烏軍打得節節敗退,眼看就要打到基輔了。立陶宛之前可是拼命討好美國的,跟俄羅斯的關系差到了極點。
一旦俄軍拿下烏克蘭,下一步可能就會瞄準波羅的海三國,其中就有立陶宛。以俄軍裝甲集群的戰斗力,攻占立陶宛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再加上特朗普還可能要求北約成員國把軍費提升到GDP的5%以上,不然美軍就要撤出立陶宛、波蘭等國。
這可把立陶宛和波蘭給嚇壞了。他們心里明白,如果跟中國關系繼續惡化下去,那俄羅斯可就不會那么客氣了。到時候俄軍一旦發動攻擊,他們可就真的完蛋了。
立陶宛如果真想和中方恢復關系,那就得拿出點實際行動來。趕緊撤掉臺當局那個所謂的“代表處”,跟臺當局徹底“切割”。
咱們也看得出來,立陶宛政府在處理對華關系上缺乏誠意和遠見。希望他們能早點醒悟過來吧!不然的話,這立陶宛的未來,可真是堪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