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鵝毛大雪掩映著一座鄉野之間的草堂,幾個垂髫小兒正在搖頭晃腦地誦讀課本,坐在堂上的先生看著這群認真的孩子點了點頭,又突然露出了一絲苦笑。
想來自己當年也是如同他們一般勤勉好學,指望著能夠靠科舉應試換來一個錦繡前程,沒想到今天卻只能在這草堂之內啟蒙小兒,當真是無可奈何。
“茫茫二十載,書劍兩無成啊…”
下面的學生似乎看到了先生的苦笑,紛紛圍了上來:“徐先生您怎么了。”
“沒事,沒事。”這位徐先生揮了揮手,“你們一定要勤學苦讀,方能不負現在的大好青春啊。”
學生們都是點了點頭,一個孩子突然仰起頭道:“這就要過年了,先生常說要我們學好寫字自己寫對聯,今天先生能否也送我們一副對聯呢。”
“好。”徐先生撫掌一笑,隨即攤開筆墨,略一思索,一副對聯立刻躍然紙上。
“好書、好讀書…先生您這對聯怎么上下聯都一樣啊”
看著眼前一雙雙充滿童真和求知的眼睛,徐先生摸了摸一個孩子頭:“這對聯看似一樣,但其中卻另有它意,且聽我慢慢道來…”
帥哥半夜嚎叫,究竟是為了哪般?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一徐姓破落大戶家中喜得貴子,家主徐鏓給這個兒子起名徐渭。
徐渭是個可憐的倒霉孩子,在出生三個月后他的爸爸徐鏓便因病去世了,他的母親周氏也只是徐鏓的妾室,現在徐鏓死了,按當時規矩家里大小事情就都由徐鏓的正房夫人苗氏做主,而她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徐渭歸屬到自己名下。
這是我兒子,和你這個小妾沒關系。
生父染病暴斃,生母不得相認,現在的徐渭和孤兒也沒什么區別了。
在十歲時,周氏因為太過思念而偷偷來看了一次徐渭,被苗氏得知后那是勃然大怒,直接將周氏趕出了徐家,就此流落街頭,而幼小的徐渭看著這一切眼中充滿了怒火,自己的親娘被人欺凌自己卻無可奈何,這無疑給徐渭的心里蒙上了一層童年陰影。
四年后,苗氏也病死了,徐渭只能跟隨他的大哥徐淮一起生活,但徐淮比徐渭大三十多歲,根本就是兩代人,平日里也就是給徐渭一口飯吃不讓他餓死而已,別的什么都不管,更別說關心徐渭的內心世界了。
或許天才總是孤獨的,而孤獨者大概也會出現天才,在無人問津的境遇之中,徐渭的文才竟然是突飛猛進,詩詞歌賦無所不通,過目不忘更是神童標配,小小年紀便展現出極高的天賦。
在十六歲時,他模仿西漢文詞大家楊雄的《解嘲》也寫了一篇《釋毀》,一經問世立刻在當地廣為傳頌,誰讀了都說好,我打小就看這個孩子行。
而且此時的徐渭身材修長、皮膚白皙,一副莊重有威嚴的臉上還帶著點嬰兒肥,儼然是一個美男子,更兼徐渭的聲音也是非常清脆悅耳,讓人聞之心動。
貌修偉肥白,音朗然如鶴唳——明·朱謀垔《畫史會要》
這樣的條件,放到現在當個練習生,絕對不用兩年半就能直接火爆出道,收獲一大群粉絲嘎嘎圈錢,但在當時卻根本不會有人看臉養他,或者說徐渭的自尊讓他不能去賺這種寒磣錢,科舉的考官更不會因為他長的帥就讓他過。
首次縣試落榜后,徐渭心中郁悶,經常在夜晚仰天對月長嘯,似乎是在搞行為藝術“cos狼人變身”。
聲音再好聽,也不能這么擾民啊,被多次投訴后,徐渭便去周圍游歷,他的才名也是再次得到了證實,所寫的文章依舊是文采斐然,令人嘖嘖稱嘆,就連名士沈煉都稱贊道:把城門一關,有才學的也就這么一個了。
并且他還拉著徐渭、陳鶴、柳文等人一起結為文社,時人稱為“越中十子”。
有了一眾好友的支持,徐渭重拾信心,二十歲這年再次參加鄉試,并且成功中了一個秀才。
身上有了功名,生活總能順遂一些了吧,的確沒錯,很快就有人來給徐渭說媒了,女方家里也算是家境富裕,但仔細聽媒人說了這樁婚事之后,徐渭確實直接氣紅了臉:豈有此理,區區典史安敢欺我!
鄉野名士生活,最后的一些閑適
這樁婚事是怎么個說法呢?
女方乃是紹興大戶潘家,徐渭的“未來岳父”潘可敬是縣中典史,算是個“正科級干部”,但他給徐渭提出的要求卻是入贅。
不是你娶我女兒,是我女兒娶你。
這等事情在當時對于一個男子來說絕對是奇恥大辱,但徐渭在現實面前卻是妥協了。
自己大哥已經不管自己了,接下來自己還要去府試、京試,哪一步不需要錢。
入贅潘家,自己起碼少奮斗十年不說,現在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總之…總之…姐姐真香,這彎路我是一點都不想走。
于是徐渭迎來了他的第一次婚姻,婚后老丈人潘可敬也是教授徐渭為官之道,怎么上下打點,但徐渭對這種事情非常厭惡,溜須拍馬和他的勤學苦讀天生就是敵人,他下決心絕不同流合污。
但現實很快打臉了,他連和人同流合污的機會都沒有,接連考了兩次都沒能考上,就在他考場失利時,他的家庭也是突然破碎。
在26歲時,他的老婆潘氏病故了。
金主姐姐沒了。
潘家也是立刻翻臉,將徐渭趕出家門。
這再次讓徐渭遭逢打擊,心里蒙上了一層青年陰影。
流落街頭的徐渭只能是四處奔波,想謀求個生計,但毫無一技之長的他卻是四處碰壁,最終只能回了老家,開了一家私塾,取名為“一枝堂”,啟蒙小兒以此糊口。
在這鄉野之間,徐渭倒是能夠潛心修學,他的書畫水平大幅度提升,很多人都來爭相求取他的書畫,但徐渭此時也是放飛自我,想買畫?行,看我兜里有錢沒錢。
人家買畫,為什么要看徐渭有錢沒錢呢?
因為如果徐渭沒錢了,那他就給買主畫一副,如果徐渭有錢,哪怕只有今天一天的酒錢,他也絕對不會動筆。
想買畫,明天我沒錢了再來,主打的就是一個絕不996,絕不內卷內耗自己。
而徐渭也的確有自傲的資本,詩詞書畫無一不是佳作,比較有名的像是《題墨葡萄詩》: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這便生動描寫出了徐渭的精神狀態,他不是不想出人頭地,他是筆下有明珠但沒地方賣,他是想要一個機會。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內,徐渭題出了一個千古佳對:
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
上聯中的第一個好是三聲,第二個好是四聲,是說人在年輕的時候“正好”讀書,卻因為貪圖花花世界的誘惑而不喜好讀書。
下聯的兩個好則是和上聯讀音相反,是說當人年紀大了一事無成時,才會想要發奮好讀,但此時生活已經給人上了壓力,人們已經沒有好好讀書的條件了。
結合徐渭的情況來看,他還是表達自己不得志,還是覺得自己如今落魄是沒好好讀書,還是應該發奮苦讀。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徐渭怎么也沒想到,苦苦尋求入仕而不得的他,竟然在戰場上遇見了自己的伯樂。
情緒價值拉滿的好老板,老徐你要老婆不要?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三十一歲的徐渭鄉試初試有名,吃了幾天官家飯,但在復試中又被刷下去了,還是無緣舉人。
十年啊,徐渭考了整整十年了,雖然是“五十少進士”,但徐渭就是接受不了自己考了十年還是連根毛都沒撈到的事實。
再次沉浸失意一年多后,一個消息傳來,徐渭猛地坐起,這事我熟啊。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東南沿海再次鬧起了倭寇,紹興也成了戰爭前線,這離徐渭就不遠了,而平時什么書都看的他對于兵法也是頗有涉獵,立刻便前往紹興給駐防官兵提了一些建議,幫助他們守城,沒想到成效頗佳,紹興守住了。
這件事情被浙江巡撫胡宗憲知道后,他立刻召見了徐渭,面對這位大明的東南一柱,徐渭也是侃侃而談,不俗的見識、出色的文采也是深的胡宗憲賞識,當即便請徐渭當了自己的幕僚。
雖然沒有正式的官方品級,但這也算是一步登天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啊,徐渭欣然答應,開始輔佐胡宗憲。
嘉靖一朝的情況,依托與一些影視作品想必大家也是有些了解,雖然現實情況不像電視劇中描寫的那樣,嘉靖天天當謎語人,但臣子想做好什么事情,先把嘉靖哄高興了是肯定的,只有這位神仙皇帝認可了你這個人,他才會認可你做的事。
眾所周知,嘉靖最熱衷的事情就是修仙了。
恰好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舟山抓住了一只白鹿,這在當時也算是不小的祥瑞了,徐渭便勸說胡宗憲把白鹿獻給嘉靖,并親自為他寫了一篇《進白鹿表》。
嘉靖讀了這篇文章之后大加贊賞,對胡宗憲進貢白鹿更是十分高興,立刻全力支持胡宗憲抗倭,胡宗憲得知后對徐渭更加尊重。
一次胡宗憲讓人找徐渭商量事情,卻被人告知徐秀才現在酒館喝酒呢,吆五喝六喝的正在興頭上,誰勸他都不好使。
胡宗憲聞言也不生氣,反而囑咐門房今天晚上別關門,自己就等著徐渭喝完了回來。
到了晚上,喝酒喝高興了又在酒館睡了一下午的徐渭方才揉著醉眼回來,也不管胡宗憲正在開會,也不和其他人打招呼,咧著懷就往那一坐:老板我來了,你找我啥事。
旁人都瞪著眼看徐渭,徐渭和胡宗憲卻不以為意,立刻把臂言歡商議事情。
而且胡宗憲看徐渭一直單身一人,還給他說了門親事王氏,雖然這位王氏脾氣很大,但徐渭也沒有辜負胡宗憲的好意。
如果情況一直這么延續下去,徐渭就先當著幕僚,等胡宗憲的官當大了,自己未必沒有入仕為官的機會。
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被罷官,胡宗憲也跟著遭到牽連,被送進了大牢,徐渭再次失業了。
王氏見徐渭四十了還有中年危機,每天脾氣更是暴躁,最終徐渭忍無可忍,將她休回了家。
對此徐渭心里對胡宗憲還是有些愧疚的,一直想找個機會去給胡宗憲說一聲情況,但隨著一個消息傳來,徐渭的天塌了,他再也看不著胡宗憲了。
癲了,這個才子終歸還是癲了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次入獄的胡宗憲不堪受辱,直接引劍自盡了。
徐渭聽到這個消息如同五雷轟頂,自己這大半輩子就碰上這么一個伯樂啊,沒想到卻先自己而去,自己只怕再無出頭之日了。
再想起胡宗憲對自己的禮遇,徐渭更是心如刀絞,亦師亦友的明燈,就這么滅了。
從此之后,徐渭的精神就有些失常,他自己給自己寫了一篇墓志銘,然后拔出來一根家里墻壁上的釘子就扎進了自己的耳朵,被人發現救回來后又用錘頭猛砸自己腰子,半年時間竟然自殺了九次。
此時他家里只有一個兒子徐枚,是當初的潘氏所生,潘氏死后被和徐渭一起趕了出來,徐枚見老爹的確是癲了,于是便托人給徐渭說了門續弦張氏來照顧他。
但此時的徐渭說白了就是個精神病人,是極度危險的啊。
一次徐渭在做夢時,夢見自己妻子張氏竟然坐在一個和尚的腿上,二人你儂我儂、郎情妾意,徐渭猛地坐起,跑到廚房拿了一把菜刀就逼問妻子,那個和尚在哪!
張氏聞言一愣:什么和尚。
徐渭在家里四處翻找,但怎么可能找到他夢里的和尚呢,這次就這么不了了之了。
十天后,徐渭睡午覺時又做了同樣的夢,這次徐渭“嗷”的一聲大叫,真的是眼睛都氣紅了,抄起桌上的燭臺一下就刺死了張氏。
可憐張氏剛剛給徐渭生下了他的第二個兒子,竟然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妻死后再娶,輒以嫌棄。續又娶小婦,有殊色…渭不勝憤怒,聲如吼虎,便取燈檠刺之,中婦頂門而死,遂坐法系獄——馮夢龍《情史類略》
此事一時間引起了軒然大波,被關進了大牢,徐渭以前的朋友聞聽此事也是可憐他這倒霉的一生,紛紛奔走救他。
徐渭這一坐牢就是整整七年,直到隆慶皇帝駕崩,萬歷登基大赦天下,徐渭方才被放出來。
這一年他已經53歲了,但除了一身一腦子毛病還是什么都沒有。
他的朋友張元忭讓他到京城,想給他謀個差事,讓他去給人說兩句好話,懂點規矩,不知這又觸及到了徐渭的什么關鍵詞,竟然直接發飆了。
如果我有罪請你一刀砍死我,而不是讓我去干這種不痛快的事情。
這樣的一個脾氣,誰也管不了他,在京城晃悠到63歲,徐渭回到了老家,他的二兒子,也就是和被他稀里糊涂刺死的張氏所生的徐枳接管了這個老父親,但對這樣一個爹,徐枳心里也不是個滋味。
精神病就算了,你為什么要殺了我母親呢。
徐渭在家里呆的也是越來越自閉,有之前仰慕他名聲的人想來拜訪他求個書畫,徐渭也是根本不搭理了,聽到敲門聲就往屋里躲。
你找誰啊。
我找徐渭。
徐渭不在家,你下輩子再來吧。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徐渭的病情也越來越重,甚至會直接拿著斧子照自己頭上砍,然后念叨著張氏對不起別找我,就跑到朋友家躲著,別人讓他回家他就說兒子徐枳打他。
被送回家后徐枳也只能一一解釋,自己根本沒有打他,他也管不了他爹。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躺在床上,蜷縮起自己干瘦的身體,他已經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但此時家里人都出去了,只剩下了一條老狗趴臥在徐渭床邊。
“我這一輩子啊…”
徐渭哆嗦著手,摸了摸老狗的頭,誰知老狗卻“呼”地噴了一口氣,扭頭便走了。
見狀徐渭摸出了一本冊子,這是自己編寫的一本《畸譜》,記錄了自己這一生。
年幼喪父失母、考試屢試不第、頭婚入贅喪妻、再婚遭遇家暴、三婚親自殺妻,唯一一個欣賞自己的伯樂還被下獄自殺,茍活七十有三除了病一無所有,兒子不親、朋友不近,就連狗都不愿意湊自己。
“難啊…”
曾經的一代才子,就此去世。
徐渭的一生的確是倒霉的,但他的這種倒霉其實不僅是他自己的原因,更是有著時代的局限性,換句話來說,當時很多讀書人如果不能金榜題名,那么他們的境遇大概也就和徐渭差不多(除了不可控因素精神病),終歸會是窮困潦倒一生,只不過徐渭的才學名聲,以及跟隨胡宗憲的經歷,讓他在史書上留下了一筆。
能夠有一個正確的事業觀,站在時代強加給自己的任務之外正確審視自己,方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