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 90 鴨絨羽絨服( 絨子含量 90% )正常生產,光成本都不止兩百。那些只賣兩百的羽絨服,百分之七八十應該都是質量不過關的,經不起檢測的。”
某羽絨服廠商業務經理李旭( 化名 )這樣跟知危說道。
盡管劣質羽絨服現象年年都有,但今年似乎尤為嚴重。一邊是假羽絨服系列事件不斷登頂熱搜,另一邊是今年羽絨服普遍價格上漲,某些店鋪甚至平均提價 500 元。
為了探究羽絨服又貴又造假的原因,知危找到羽絨服產業鏈上下游數名從業人員,試圖去理清這背后的門道。
首先,據李旭介紹,業內一般把羽絨服分兩種,一種稱為品牌貨,一種稱為市場貨。
兩者的區別在很多方面,比如品牌貨基本是都是做訂貨的,品牌方會提前一到兩個季度就下單預訂,甚至還會自己提供羽絨之類的原料交給工廠,在驗收方面品牌貨也會有一套標準,而市場貨則是廠家到季節自行按照款式生產,然后賣給批發市場,或者某些電商直播間。
在成本上兩者也有區別,品牌貨的人工成本會高一些,一件一百五到兩百五,市場貨的話,一件人工成本在八十到一百之間。
當然,最大的區別肯定在于定價。
“ 現在基本上品牌都是以倍率定價的,好一點的品牌在一線城市大商場賣的價格都是成本價的8-10 倍,比如我供貨價 500 塊,它要定 8 倍的售價,就是 4000 塊,而在二線賣得比較多一點的品牌,那也得賣 4-5 倍,就是 2000 塊以上了。我們線上也在供貨,線上基本上只賣到 2-3 倍,短款最終售價在 500 多,正常長款的話要在 800 以上。” 李旭這樣說道。
羽絨服的高倍率定價模式,主要跟產品特性有關,它畢竟是強季節產品,一年只賣這一季,但品牌們的人力成本、工廠的設備成本、倉儲成本等都是貫穿全年的。
高倍率定價之下,成本的波動會造成羽絨服劇烈的終端售價波動,那么,羽絨服的成本包含哪些變量呢?
李旭告訴我們,羽絨服的出廠成本,一般包含人工成本、羽絨成本、面料成本、廠家的物流、設備、稅費等。
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一件最普通款式的羽絨服,包含人工、設備的加工費有 80-100 塊,面料一般是在一米 10-30 塊之間,加上拉鏈等其他物料成本要 40-50 塊。羽絨成本方面,今年 90 鴨絨九月份最高時候漲到 55 萬一噸了( 現在回落到 46 萬 )比去年同期貴了 50%,一件短款羽絨服最少得填充 80 克,也就是 40 多塊錢的羽絨成本,最后算下來整件出廠成本在 200 元左右。
羽絨在整件成衣的成本里看起來占比并不多,但它幾乎是唯一的變量,剛才我們提到今年 90 鴨絨九月份的價格比去年同期貴了 50%,這正是很多工廠開始接單子做羽絨服的時候。這個漲幅就意味著一件充絨 80 克的短款羽絨服在成本端比去年貴了將近 20 塊,放大到一線品牌貨的售價上就要貴近 200 元。
這就更別說長款羽絨服了,長款羽絨服的充絨量基本要在 250-300 克,成本端要比去年貴 60-80 塊,反映到一線品牌貨的終端售價就要貴 500-800 元,所以你會看到今年品牌羽絨服的掛牌價都蹭蹭漲,去年賣 2000 元的,今年賣 2500 元的,去年賣 2500 元的今年賣 3000 甚至更高。
漲價疊加了今年消費者消費意愿不高的因素,羽絨服廠家就很難受了,做品牌貨的工廠還好點,只要做代工就能賺錢,而做市場貨的廠家很多就不得不做歪心思摻假了。
李旭表示熱搜上提到的那種 “ 假羽絨服 ”,基本都是市場貨,“ 如果是品牌貨,它是會送檢的,拿件整的好衣服過去,進行破衣檢驗。而一般像低價羽絨服則不會做送檢的。”
總的來說就是,羽絨成本的上漲,讓高端羽絨服變得更貴了,而低端羽絨服中的一部分廠商為了維持價格競爭力開始造假。
那么,羽絨的價格,為什么會如此暴漲?
這是疊加多重因素的供需關系導致的,要從 2018 年開始說起。
知危咨詢了中國畜牧業協會水禽分會人員,他表示,“ 2018 年的非洲豬瘟,讓豬肉供應量變少、價格變高,人們就會把鴨肉作為替代品,鴨肉因短時間需求量激增而漲價。漲價后,養殖戶為了更多的利潤開始擴產,到 2019 年,鴨肉供應就突然多了很多,但隨著豬肉價格近年的不斷下跌,鴨肉開始產能過剩了。產能過剩后鴨肉的價格就開始下跌,養殖端因利潤微薄而減少了養殖量。”
養殖量的減少,造成了出欄量的減少,使得羽絨的產量減少,而好巧不巧,羽絨的需求量突然暴增了。
某羽絨供應商經理林東( 化名 )告訴知危,“ 2023 年雙十一,國內遇到了強降溫,消費者購買羽絨服欲望就非常強,大家都在買,剛好那個時候鴨子的價格都在下跌,養殖戶養殖的意愿不強,鴨絨的供給變少,導致羽絨的供需非常不平衡,最終價格上漲。”
看到這里,我們發現,原來網上流傳的豬肉降價導致羽絨服變貴,還真不是一句玩笑。但,這里面有一個漏洞,雖然鴨肉便宜了,但羽絨價格漲了,養殖戶們不會因為羽絨價格的暴漲而去多養鴨子嗎?
答案是不會,因為盡管羽絨服供不應求,但對養殖戶來說,羽絨占整鴨的利潤并不高,只有 30% 左右,所以為了羽絨而多養鴨,最后還是不賺錢。
這里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每年有那么多舊衣服被淘汰,羽絨價格現在這么高,為什么沒人做羽絨回收再利用?
林東告訴我們,這在業內叫“ 復用絨 ”,之前我國向國外出口了很多舊羽絨被、羽絨服,這些地方會把絨給拆開再賣回來賺錢。一些工廠為了節省成本,就會摻入這些回收的絨。
但,復用絨是很容易出問題的,林東解釋道,“復用絨最大的問題是 APEO( 一種表面活性劑 )會超標,因為 2016 年版的國標對于 APEO 沒有要求,當時大家為了把絨洗得干凈,會使用非常強力的洗滌劑,而這種洗滌劑里邊含有比較多的 APEO,這種物質超標會對人體有害,2021 版國標已經加上 APEO 含量要求了。”
除了復用絨,林東還告訴我們一種叫 “ 膠水絨 ” 的技術,就是可以把 “ 絨絲 ” 粘在 “ 絨朵 ” 上。絨朵主要來自鴨腹部、背部和翅膀根部,是保暖的關鍵因素,像前文提到的 90 絨,就是指一公斤羽絨里面,90% 都是絨朵,而 “ 絨絲 ” 是羽毛末端的單絲,保暖性差,還容易鉆毛。把它們用膠水粘在一起,就可以以次充好了。
林東告訴我們,這種手法消費者在買羽絨、甚至檢測的時候都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是膠水絨充到衣服里,消費者買了之后只要過水就會發現羽絨服的蓬松度大幅下降,衣服變得很干、蓬松不起來了,就也不保暖不了。
事實上,據林東所說,廠家如果鐵了心造假,消費者能發現的幾率很低。所以對于羽絨服,林東建議盡量只去買品牌貨,并且最好避開一些看起來很熟悉但其實只是做品牌授權的品牌。
至于價格,在供需關系面前,暫時是無解的,想要價格低的買到好羽絨服,要等到下一個周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