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中亞有一個面積只有29700平方公里的小國家。
在這個國家最熱鬧的市民廣場上,屹立著一座古老的雕像。
雕像的原型是帶領他們國家取得獨立的民族英雄,叫馬米科尼揚。
據他們國家的歷史學家記載,這個叫馬米科尼揚的人其實來自中國,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一員大將。
為什么蜀國的大將會成為中亞國家的民族英雄,這里面又發生了那些傳奇的故事呢?
一段傳奇的歷史記載
在距離中國新疆2700多公里的中亞地區,有一個名叫亞美尼亞的小國。
在這個國家,有一個人盡皆知的民族英雄叫馬米科尼揚。
現如今,他的后裔遍布整個亞美尼亞,這也讓馬米科尼揚成為了亞美尼亞最大的姓氏。
神奇的是這個國家姓馬米科尼揚的人都堅稱自己的祖先來自中國,曾經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將軍。
這個觀點不但在馬米科尼揚一族世代流傳,亞美尼亞的一些歷史學家對此也深信不疑。
亞美尼亞古代歷史學家莫夫謝斯·霍列納齊所著《亞美尼亞史》當中,就清楚的記載著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創始人叫馬抗(Mamgon),是三世紀初從中國遷徙而來的。
為了驗證他的這個觀點,《環球時報》的記者還親自跑到亞美尼亞的首都埃里溫去驗證。
結果發現當地姓馬米科尼揚的人確實都自稱姓馬,說在中國有好幾百萬的親戚。
他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國姓馬的人真的有好幾百萬之多。
中國的一些學者得知這個消息后也非常好奇,他們專門翻閱了相關的歷史史料。然而學者們越研究越發現,這段歷史充滿了撲朔迷離。
馬氏一族的幸運兒
三世紀即公元201-300年,當時中國正處于東漢末年,也就是三國時期。
在三國歷史上,“西涼錦馬超”的名字絕對是一個很耀眼的存在。
他武力超群,曾是整個羌族的“神威將軍”。
為了替父報仇,他曾在戰場上逼得梟雄曹操割須棄袍,倉皇逃命。
歸順蜀漢以后,他更是被劉備封為“五虎上將”,執掌大軍鎮守蜀國的北部。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民間才會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武力值排行。
這個“五馬”指的就是馬超。
馬超是大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人,他的家族在涼州勢力非常大。
只可惜這個家族后來被曹操派兵誅殺殆盡,只有馬超和馬岱等少數幾人僥幸活了下來。
那這個馬抗是不是也和錦馬超有關系呢?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段關于馬抗的中文記載,據說出自東晉時期孫盛所著的《蜀世譜》:
馬超從弟岱,字伯瞻,騰兄翼之子也。父翼入許為北軍中候,后還涼州,涼州亂,將親族數十萬西入。岱弟抗,隨翼西入,或至西海。
這段記載雖然看似寫的有鼻子有眼,但很可能是假的。
首先,馬岱是蜀漢名將,曾跟隨馬超大戰曹操,進攻過成都,參與過漢中之戰,隨諸葛亮出過祁山,斬殺過魏延……
而單看這段文字的開頭,很明顯是介紹馬岱的,可是馬岱的事跡還沒交代完,突然筆鋒一轉介紹馬抗了,這很不符合常理。
古人記載歷史向來講究有始有終,人家孫盛好歹也是個史學家,不可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其次,孫盛的《蜀世譜》如今已散軼,僅存的文獻也只能在裴松之注《三國志》里能看到。但是裴注《三國志》根本沒有這段話。
所以,這里網上關于馬抗的這段介紹基本可以認定是杜撰的。
既然中方文獻沒有馬抗這個人,那么馬抗這個人真的就不存在嗎?我們來看一下霍列納齊的《亞美尼亞史》是怎么說的。
在《亞美尼亞史》中記載,大秦曾經有一隊人來過波斯,這隊人的首領就叫馬抗。
在漢末的時候“大秦”這個稱呼專指中國。
據記載馬抗曾經告訴波斯人,自己的父親得罪了國王被追殺,所以才一路遷徙而來。
這一點和馬超家族的歷史很相似,馬氏一族當時的確被曹操追殺,幾乎滿門死絕。
能夠成為遷徙的頭領,可見馬抗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在當時漢朝可是巨無霸的存在,周邊小國對大漢的人有一種心悅誠服的崇拜。
因此波斯的國王對馬抗非常器重,專門給他們劃撥了一大塊地方讓馬氏的族人居住生活。
既然已經在波斯安頓了下來,那為什么馬抗最后又去了亞美尼亞呢?
成為亞美尼亞的英雄
在歷史長河中,喊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漢朝武力是非常強盛的。
兵強馬壯的大漢王朝不但滅亡了匈奴這個不可一世的草原王朝,
之后更是多次派兵作戰,征服了周邊的很多小國。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時才有“一漢當五胡”的說法。
到了三國時期雖然皇權旁落,劉氏一族的威嚴不再,但漢民族的武力值卻并沒有損失多少。
例如,馬抗雖然在東方失敗了,但是面對西方的軍隊幾乎就是降維打擊,立下了赫赫戰功。馬抗也因此深受波斯國王沙普爾一世的青睞,一路加官進爵。
然而沒多久,中國帝王就得知馬氏一族竟然有人逃到波斯,便派出了使節,向波斯國王施壓。(有學者認為這位中國帝王就是曹操。)
就算波斯和大漢相聚萬里,但早就刻在骨子里的謙卑讓波斯國王絲毫不敢違抗大漢使節的命令,最后只能不情不愿的把馬抗等人禮送出國。
雖然明面上不敢得罪大漢的使節,但私底下波斯國王還是偷偷給馬抗出了個主意,讓他帶人去自己的屬國亞美尼亞。
沒成想,亞美尼亞對這個新來的異族人并不排斥,反而友好地接納了他。
有學者根據這一點也認為馬抗來自于馬超家族,因為馬超家族一直都生活在涼州一帶,都帶有羌族的血統,并一直與西方各國有著密切的來往。
這種血脈的融合讓他們對外族并不排斥,所以馬抗最后聽從了波斯國王的建議,帶著自己的人繼續一路向西,來到了亞美尼亞。
當時亞美尼亞的國王是特爾達特二世,這個人胸懷大志,比較有見識,知道馬抗是“大秦”的將軍之后,對他非常器重。
特爾達特二世的禮遇讓馬抗非常感激,為了報答知遇之恩,他帶領自己的族人走上了戰場,開始幫助亞美尼亞作戰。
前文已經提到過,馬抗率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這讓特爾達特二世特別高興,不但按照亞美尼亞的傳統給馬抗賜姓馬米科尼揚,而且還把自己最疼愛的公主嫁給了馬抗為妻。
至此馬抗從一個流亡之人搖身一變成為了亞美尼亞的實權派駙馬。
有了牽絆以后馬抗安心在亞美尼亞扎下了根,然后慢慢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先進的理念傳播了出去。
在當時的歷史時空中,中國的文化傳承和科技發展都是斷層的領先與全世界的。
因此在馬抗的幫助之下,亞美尼亞的國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公元451年,亞美尼亞爆發了兩次反對波斯人侵略統治的起義。
這兩次起義中馬米科尼揚家族表現的非常亮眼,他們是起義軍真正意義上的首領。
第一次戰爭中亞美尼亞起義軍的頭領叫瓦爾丹·馬米科尼揚。
瓦爾丹·馬米科尼揚和他的祖先馬抗一樣,也有著非常強的武力值,在當時的亞美尼亞威望特別高。
只可惜亞美尼亞是一個小國,軍隊的數量遠遜于波斯,所以最后他寡不敵眾,不幸死在了戰場上。
他雖然沒有能夠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但卻留下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懵懂而死,與草木同朽;生而明道,必永垂不朽!”(這種說話方式,也很像東方的語言。)
他死去之后,他的侄子瓦安·馬米科尼揚接過了指揮權,扛起了抵御波斯侵略的大旗。
在經過了數年的拉扯之后,這一次他們終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亞美尼亞也獲得了寶貴的自治權利。
因為這兩次的戰爭統帥都是馬米科尼揚家族的人,所以不但瓦爾丹和瓦安成為了亞美尼亞的英雄。
他們的老祖宗馬抗也成為了所有亞美尼亞人敬仰和崇拜的對象。
瓦安·馬米科尼揚
上述內容基本來自于《亞美尼亞史》,可見,亞美尼亞人對馬抗是深信不疑的,而且《亞美尼亞史》的記載也有較高的可信度。
“馬抗是馬超一脈說”目前是史學界較為公認的觀點,但唯一的漏洞就是找不到與之對應的中國文獻。
也正因如此,學者們還提出過另外兩種說法:
其一是“阿斗后代說”,但是阿斗叫劉禪,后代也應該姓劉,和“馬”姓是八竿子打不著。
其二是“周邊小國說”,也就是馬抗不是來自于中國,而是一支西域小國。但是這個說法也有漏洞。一支普普通通的西域小國的部隊,如何能撼動所向披靡的波斯薩珊鐵騎?而當時能與強悍的薩珊鐵騎匹敵的,恐怕也只有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了。
也正因如此,有的官方報道直接認定了馬抗是馬超一族的說法:
內容來自新華網
綜上,不管是哪種說法,基本可以確定亞美尼亞人的祖先馬抗,就是來自于三國時期的中國。
亞美尼亞到底有多美?
中亞本來就是一個戰亂頻發的年代,在加上亞美尼亞的地理位置特別敏感,所以在歷史上亞美尼亞曾多次被外族給占領。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亞美尼亞人還被奧斯曼帝國種族大屠殺,數以百萬計的亞美尼亞平民因此死亡。
一直到1918年的時候,亞美尼亞才終于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制國家。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國家可以長期的發展下去,1936年的時候,亞美尼亞共和國加入了蘇聯。
當時的蘇聯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很多小國家為了生存都選擇了和亞美尼亞一樣的道路。
背靠蘇聯確實讓亞美尼亞少了許多的紛爭,但主權的不完整也讓他們自己政府的話語權很低。
那段時間,亞美尼亞國內所有的事情都是蘇聯人說了算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91年。
這一年9月21日的時候,亞美尼亞舉行了全民公決,宣布正式獨立。
獨立以后得亞美尼亞轉身就加入了獨聯體,繼續和其他的小國家一起抱團取暖,這是一種很無奈的選擇。
在整個中亞,亞美尼亞算是比較落后貧困的。
這主要是因為亞美尼亞國內的自然資源比較匱乏,石油和其他有些金屬的含量少得可憐。
再加上其國內的海拔比較高,境內山多地少無法大力的發展農業,所以導致亞美尼亞的經濟民生長期比較低迷。
在亞美尼亞,不但石油和天然氣完全依賴進口,糧食也無法自給自足,每年都必須大量進口才可以保證國內的基本供給。
這種情況下建筑業成為了亞美尼亞的支柱性產業。
但這種經濟模式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所以亞美尼亞的經濟發展一直難有起色。
為了幫助亞美尼亞走出貧窮,聯合國協同許多國家對亞美尼亞進行了長期的援助幫扶。
中國就是這些幫扶國當中的一員。
在全世界很多大國的幫助下,亞美尼亞國內的情況漸漸出現了一些喜人的變化。
2023年亞美尼亞GDP總量為240.86億美元(暫時沒有2024年數據),接近2020年GDP的兩倍。
對亞美尼亞人來說,這個增長幅度是很不錯的,現在大部分亞美尼亞國民的人均GDP也達到了8053美元,也大約是2020年的兩倍。
亞美尼亞人本來就特別的好客愛笑,國內經濟的復蘇讓民眾臉上的笑容更加多了。
這個原因也讓亞美尼亞的旅游業發展的非常不錯。
在亞美尼亞旅游,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不是多么優美的自然風景,而是無處不在的各色美女和熱情友好的亞美尼亞民間風俗。
亞美尼亞的美女,在整個中亞都是非常有名的。
他們國家的女性不但有中亞人特有的立體感,而且還多了一份東方的溫婉和精致。
更重要的是亞美尼亞的女性平時并不需要穿戴黑紗,她們可以自信的展現自己的風姿,這在中亞是不常見的。
隨著中國和亞美尼亞之間的聯系日漸親密,不少馬米科尼揚家族的人都曾來中國“認親”,這件事情還被人民網所報道過。
有了這層“親戚”關系在,姓馬的中國人在亞美尼亞旅游是非常受歡迎的,據說馬米科尼揚家族的人會熱情招待他們。
就像學者馬良說的那樣:
當我向亞美尼亞朋友做自我介紹時,總會情不自禁地說:“我姓馬,和貴國的馬米科尼揚氏是本家。”
現如今亞美尼亞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好,相信要不了多久,這個曾經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國家也會真正富裕起來。
結語:
馬抗的事跡十分美好,唯一缺憾就是能讓這段歷史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文獻還有待挖掘。
在很長的一段歷史當中,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存在。
正是因為國家無比的強大富裕,所以當時從中國走出去的人才會特別的自信和張揚。
漢唐時期,一人滅一國的傳奇事跡并不少見,因此馬抗成為亞美尼亞民族英雄這件事情并不顯得有多么夸張。
作為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人,馬抗的見識和武力值在國內可能排不上號,但到了波斯和亞美尼亞這李,他的存在則是非常耀眼的。
參考文獻:
中國與亞美尼亞關系的歷史、現狀及前景展望——孫玉華、任雪梅·東北亞外語研究· 2018 ,6 (01)
三國時逃過滅門大禍 馬超后代扎根亞美尼亞——馬良·科學與文化·2006 (04)
亞美尼亞的東方后代——墨魁·中學生百科·2010 (09)
馬超后代逃過滅門大禍扎根亞美尼亞——北方網
亞美尼亞——絲綢之路上的合作伙伴——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