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斌
華東師范大學全球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上海市美國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首席專家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三思派特約專家
日前,位于上海青浦的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簡稱“華為青浦研發中心”)正式啟用。作為全球知名的創新龍頭企業,華為將規模最大的研發中心布局在上海,既是其全球布局的戰略選擇,也將為上海乃至長三角的創新發展帶來重要機遇。
01
華為研發中心落戶青浦彰顯上海城市綜合實力、獨特優勢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大國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全球創新版圖加速重構。上??苿撝行慕ㄔO正由“搭框架”全面邁向“強功能”的新階段,面臨的挑戰和形勢更加復雜多樣。作為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一大標志性項目,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的落成和啟用既彰顯了上海城市的綜合實力、獨特優勢,也將為持續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形成全球影響力提供重要動力。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位于金澤鎮西岑社區,2021年9月開工建設,2024年7月建成。這座占地2400畝、總建筑面積達206萬平方米的“研發巨艦”,規模遠超蘋果總部、微軟西雅圖總部,是華為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上的新里程碑,也說明上海在國際化、市場化環境以及公共配套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
一是國際化開放優勢。
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新世紀以來,上海加快推進“五個中心”建設,國際化程度持續提升,集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數十個重大國際交流平臺。
二是市場化規模優勢。
上海是中國市場機制最為完善、市場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擁有較大的經濟規模和比較完整的現代產業體系,營商環境優良,適宜企業進一步開拓市場并塑造新的市場競爭優勢。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43萬億元,同比增長4.7%,保持高質量發展的總態勢。
三是一體化戰略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進入國家戰略疊加效應釋放的機遇期。這是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和創新機構入駐的重要優勢。同時,華為入駐的青浦是長三角一體化的“上海之門”,華為研發中心所在的金澤鎮則是上海唯一與江蘇、浙江都交界的鎮,“西大門”疊加“金三角”的地理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四是集成化配套優勢。
上海在科技金融、公共配套以及創新文化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也是國內為數不多在這些方面都具有優勢的大都市之一。這對像華為這樣的全球化企業具有較大吸引力。
五是綠色化生態優勢。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所在環淀山湖區域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縱橫交錯的河網、星羅棋布的湖泊以及古橋古剎隨處可見,具有獨特的生態綠色稟賦和水鄉文化意蘊。正如任正非先生2021年在華為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所說的,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環境優美,適合外國人生活?!叭绻衅甙税賯€外國科學家在這里工作,他們就不會感到是在外國了?!?/p>
正是因為上海的國際化、市場化以及自然人文生態、綜合配套服務等各方面優勢,許多跨國公司和國內巨頭才會紛至沓來,在上海設立總部或研發機構,進而拓展更大范圍的市場空間、實現更高程度的創新發展。
02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有望為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帶來四大溢出效應
國際知名科創中心建設和發展的歷程表明,高能級創新機構往往會對其所在地區的科技和產業發展帶來強大的溢出效應。例如,硅谷的形成就得益于斯坦福大學的溢出效應;廣東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積極布局華為生態鏈企業,形成了通信信息產業集群??梢钥隙ǎA為青浦研發中心也必將為上海高質量發展乃至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帶來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
一是資源匯聚效應。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入駐,帶來的直接效應就是近120億元的投資。隨著研發中心投入使用,還將導入大量高素質人口和研發型人才,并通過人口導入帶動消費、就業等各方面資源匯聚,促進周邊居住、交通、商業、文化、醫療、教育等配套條件和服務改善。據報道,華為研發中心自身將有三四萬名科技研發人員進駐,加上為園區提供配套服務的人員以及上下游企業人員,預計將直接導入10萬人至15萬人,逐步形成一個產城融合的創新創業社區。
二是產業帶動效應。
作為未來技術創新的核心基地,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將承載涵蓋海思芯片、5G/6G無線技術、智能手機、汽車以及數字能源等領域的研究重任。在此過程中,基于華為強大的產業鏈整合能力,將吸引新一代通信產業的大量上下游企業集聚,進而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產業創新集群,帶動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目前,亨通光電、京東方等華為核心供應商已表示將入駐青浦,青浦方面也將圍繞新一代通信設備及華為產業鏈緊密合作型企業開展招商,打造高品質的產業研發生態圈。
三是區域協同效應。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內,是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支點。它不僅是一個技術創新高地,還是促進區域協同創新的重要力量。據了解,長三角其他地方也在積極謀劃承接華為產業和技術溢出,如浙江嘉善已吸引華為建立數字經濟創新中心。依托這一平臺,當地開始規劃泛華為產業園區,打造與華為全鏈條對接的產業體系。
四是品牌標桿效應。
近年來,創新要素日益呈現向大都市集聚的新趨勢。華為研發中心落戶青浦,體現并契合了“科技回歸都市”的發展趨勢,也將對其他跨國公司和科技企業產生示范引領效應。同時,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和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在研發管理、人才聘用方面的機制和做法也將給上海企業提供學習和借鑒的范本,從而賦能企業管理與創新。此外,作為全球研發創新的領軍者,華為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品牌,可以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亮麗名片。
03
釋放華為溢出效應,持續增強科創中心策源功能
經過10年建設,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進入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新興產業引領、全球資源配置等為核心功能的新階段。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特別是加速變化的世界科技創新版圖,應當堅持以開放促創新,在積極承接華為等國內外一流企業創新溢出的同時加快培育本土創新引擎企業,持續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科創中心策源功能。
一要強化本地創新網絡建設,增強研發機構根植性。
包括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等在內的國內外研發機構,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下一步,可通過搭建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國內外研發機構深度嵌入城市和產業創新網絡。比如,依托華為等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面向行業細分領域,建設工業軟件、5G/6G、芯片研發等開源平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產業創新實驗室等,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布局,讓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二要培育本土創新引擎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自主性。
強化科創策源功能,必須注重培育科技創新引擎企業,著力提升自主科技創新能力。比如,更加重視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使之盡快成為科技創新發展的主力軍;支持本土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企業通過“賽馬”“揭榜掛帥”等機制,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基礎研究項目或重大科技項目。
三要完善國際化市場化創新生態,增強科創中心軟實力。
建設國際科創中心,既需要龍頭企業的“硬科技”,也需要借鑒相關企業的研發管理經驗。比如,可聯合華為舉辦全球性、高規格的行業峰會,并打造永久會址;探索與華為聯合設立產業創新引導基金,壯大耐心資本,擴大對智能計算、新一代通信等領域創業企業和科技創新項目的投資;依托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等,打造“根技術開發者聯盟”,形成“根技術開發者社區”;借鑒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的規劃布局理念,打造一批生產生活生態水乳交融,生態環境優良且充滿活力、富有生機的“科創街區”“科技小鎮”。
本文來源于2025年1月11日“上觀新聞”。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