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前,50多歲的王先生被確診為肺癌,從那時起,他便萬念俱灰,一改往日的幽默、風趣,變得沉默寡言,滿眼的無助和絕望。
雖然,化療后被告知有好轉跡象,但他緊鎖的眉頭仍不見舒展。
常??粗t院走廊或光著頭,或戴著帽子、假發來遮掩的患者,癡癡發呆,幻想自己以后沒有頭發的模樣。走在街上,也總覺得所有人都在對他指指點點。
想著自己確診以來身體和心靈上承受的苦痛,以及家人為自己金錢和精力上的付出,他開始偷偷寫遺囑,計劃著結束自己的生命,也不用再拖累家人。
事實上,像王先生這樣患癌后出現嚴重心理問題(主要是抑郁、焦慮情緒)的不在少數。
多數患者在得知患癌后都會出現悲觀、失落的情緒反應,不同的是,有些患者會自我調整,逐漸改善,積極配合治療,走向康復;
而有些患者則將這些不良情緒無限放大,最后對世界不再留戀,走上絕路。
清代醫學家尤乘在其《壽世青編·勿藥須知》中說
惟知療人之疾,而不知療人之心,是猶舍本而逐末也。不窮其源而攻其流,欲其疾愈,安可得乎?
癌癥本就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可通過人體“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系統影響腫瘤的生長、復發和轉移。
所以,要治癌,先治心,不要讓自己掉入“哀莫大于心死”的絕望深淵。
正確認識癌癥
癌癥并不是絕癥,它只不過是一類慢性病,而且是一類可以長期高質量生存的慢性病。
以積極的態度,主動配合醫生參與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將命運掌握在自已手中,是完全可以提高戰勝癌癥的勝算的。
學會宣泄負面情緒
大量的臨床資料顯示,癌癥的發生與生活中種種消極的情緒密切相關,只有徹底改變,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癌癥的侵襲。
在先人的智慧,“大禹治水”中,我們就可以窺見一斑。在應對滔滔洪水時,一味靠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疏泄結合才能取得成功。
引申到心理上,也是如此,人如果一味的壓制心中的負面情緒,只會讓它越積越多,最后引發心理的“決堤”。
所以,要學會情感的表達,學會給自己“松弛”,及時宣泄郁悶、釋放壓力,走出抑郁,最終達到康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