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中華詩教深圳示范區三年實踐成果展示會”在深圳市高級中學(集團)北校區隆重舉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領導、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達及詩教委員會副主任劉琴宜、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立及惠州、香港、澳門的相關領導、嘉賓與深圳各區學校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盛事。
(中華詩教深圳示范區三年實踐成果展示活動現場)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立致辭)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達致辭)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潘希武匯報)
2021年7月,深圳市教育局與中華詩詞學會攜手共建全國首個“中華詩教示范區”。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潘希武匯報介紹,三年來,試點先行,四批次遴選確定200所“中華詩教”試點學校,覆蓋了全市各區,推動了中華詩教的普及和發展。以中華詩教為載體,聯動粵港澳大灣區,構建了粵港澳大灣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的教育新模式。
“各個試點學校通過三年創新性的探索實踐,形成情境式、跨學科項目式、全學科滲透、人工智能賦能等九類新型教學方式,實現了詩詞教育、美育、德育、人文精神教育的一體化實施與綜合育人。”潘希武說,下一步將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領導“提質、擴面、創新”的指示精神,豐富多樣化的典型案例,擴大詩教學校范圍,全面推進并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范圍內推廣輻射;同時創新示范區建設機制、輻射推廣機制,探索更有效的詩詞綜合育人模式。
(深圳市鹽田區外國語小學老師尹建浩分享詩教經驗)
(深圳市福田區深圳中學梅香學校老師謝婧斐分享詩教經驗)
(深圳市南山區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外國語小學老師沈冬妹分享詩教經驗)
在詩教典型案例展示環節,來自深圳市各試點學校的教師們紛紛上臺分享他們的詩教經驗與創新做法。深圳市鹽田區外國語小學的尹建浩、福田區梅香學校的謝婧斐、南山區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外國語小學的沈冬妹等幾位老師,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自學校在中華詩教方面的探索與成果。他們的分享生動具體,展現出深圳詩教的多樣性和創新性。
(深圳市鹽田區鹽港小學校長龍波涌介紹學校詩教工作)
(深圳市龍崗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教研部部長符卷介紹區域工作)
此外,深圳市鹽田區鹽港小學的龍波涌校長、龍崗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教研部的符卷部長詳細介紹了學校詩教工作的整體規劃和具體實施情況。他們的發言不僅展示了深圳詩教工作的深度與廣度,也為其他學校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來自深圳市各特色和試點學校的師生們,則帶來了極富詩意的節目表演,充分展示了中華詩教的魅力與活力。
(深圳市蓮南小學節目《詩經·小雅·鹿鳴》)
(深圳市龍崗區深圳中學龍崗學校(集團)蘭著學校節目《行吟空山》)
(深圳市鹽田區鹽港小學、香港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澳門培正中學、深圳市鹽田區鹽港幼兒園節目《詩經·秦風·無衣》)
(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外國語學校節目《陽光古韻》)
(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花城小學節目《山水之間的情懷》)
(深圳市坪山高級中學、深圳立人高級中學節目《楚辭·橘頌》)
深圳市蓮南小學的吟唱劇《詩經·小雅·鹿鳴》,童聲清澈、情感真摯,打動了在場每一個人;龍崗區深圳中學龍崗學校(集團)蘭著學校的《行吟空山》,以空靈的鼓聲和王維詩詞,將華夏山水的幽靜之感,直接帶到了現場;鹽田區鹽港小學、香港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澳門培正中學等共同帶來《詩經·秦風·無衣》,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師生們的團結與互助精神……這些節目充滿美感,讓人陶醉。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詩經文化傳承基地節目《華夏禮樂·大雅詩經》)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子們攜手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共同演繹《華夏禮樂·大雅詩經》,將活動帶向一個
小高潮。深圳高校學子和留學生一起,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彭紅玉領誦,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龍崗區“中華詩教”試點學校近50位校長和園長齊誦《沁園春·雪》)
在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彭紅玉的領誦下,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龍崗區“中華詩教”試點學校的近50位校長和園長們共同誦讀了《沁園春·雪》。這批詩教中堅力量的集體亮相,伴隨著回蕩在會場內外的誦讀聲,一下將大家繼續推動中華詩教的熱情燃燒得沸騰起來。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始終走在改革開放的最前列。中華詩教深圳示范區項目啟動三年以來,在多方協作下,已打造了200所“中華詩教”試點學校,積極創新詩詞教學模式,推動詩歌的種子在校園內破土而出,幫助孩子們叩開詩歌的大門。中華詩教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已成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的新型平臺,讓古典詩詞的內涵在當代煥發出嶄新活力。
(中華詩教深圳示范區三年實踐成果展示活動)
深圳市教育局和中華詩詞學會攜手,共同在深圳探索出了一種詩教新模式。中華詩教深圳示范區的三年探索,得到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領導的充分肯定。未來,中華詩教將立足時代特征,區位優勢,持續在“提質”“擴面”“創新”上下功夫,用中華詩詞之美點亮學生思想道德之光,積極探索五育融合新模式、美育浸潤新途徑,努力將中華詩教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的金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