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以來,全球“去美元化”加速。金磚國家將推進本幣結算、推出金磚國家支付系統,未來將會在金磚國家內外部逐步替代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東盟也宣布將計劃在跨境貿易中“去美元化”,改用本地貨幣。
但據SWIFT在2024年12月公布的全球貨幣支付數據顯示,2024年11月,美元支付全球份額上升至47.68%,再創新高。
歐元支付全球份額繼續下降至22.29%,英鎊、人民幣和日元支付全球份額分別為7.27%、3.89%和3.44%,分別名列第三至第五。
在全球“去美元化”的背景下,為何美元支付份額反而創出了新高?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受俄烏沖突和歐洲經濟明顯遜于美國等因素的影響,歐元支付份額下降明顯。在俄烏沖突之前,歐元支付份額曾非常接近美元。但自從俄烏沖突之后,市場對歐元的信心下降明顯,歐元占比大幅下降,所失去的份額基本被美元所取代。
近年來,美國經濟的表現明顯超過歐元區、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美元的強勢也明顯超過歐元、英鎊和日元等貨幣。
在這種背景下,從規避匯兌風險等角度出來,市場對美元的支付意愿上升。而在目前的全球支付市場當中,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等發達國家的貨幣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全球支付占比的統計是基于美元統計的,美元的升值,歐元、英鎊和日元等貨幣的貶值,也將會導致美元支付全球占比上升。
同時,國際支付不僅包括了跨境貿易,還有初次和二次收入的轉移、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等金融交易。在全球支付市場當中,金融交易所占比重要明顯高于跨境貿易,這也使得美元目前受金磚和東盟國家貿易本幣結算的影響相對較低。
例如,雖然中國的進出口規模明顯超過英國,在中國的跨境貿易,人民幣占比也快速上升,占據了主導地位。但由于英鎊在全球金融交易使用占比相對較高。使得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中,仍然明顯低于英鎊。
同時,雖然金磚國家有越來越多的貿易采用本幣結算,但其中有相當部分不經過SWIFT,沒有在SWIFT的統計數據體現出來。
例如,在Swift的統計當中,中國與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等國家的支付并沒有計算在內。以中俄貿易為例,本幣結算的比重超過90%。
近年來,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業務量持續快速增長。2024年,CIPS累計處理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金額175萬億元,同比增長43%。目前,CIPS的參與者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境外。
據《2024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2023年1-9月,中國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39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期CIPS處理的業務金額為30萬億元,占比77%。而在CIPS處理的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當中,不經過Swift的越來越多。
因此,人民幣真實的支付全球份額將明顯高于Swift所公布的數據。
目前,金磚國家和東盟等國家在貿易中推進本幣結算才剛剛開始,對美元的影響相對有限。未來,隨著相關國家“去美元化”的穩步推進,對美元全球支付的影響將會逐漸顯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