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4 年,各地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攻堅戰,全國空氣質量總的形勢呈改善態勢,藍天白云漸成多地常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然而,歲末年初,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出現反彈,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依然面臨嚴峻形勢。
2024年12月底,受不利氣象條件、污染傳輸和當地排放影響,湖北省多地出現中重度污染天氣,相關市州及時啟動黃色預警,部分升級為橙色預警。
1月初,河南省中東部和西部、南部污染擴散條件較差,出現中度及以上污染過程。自1月3日0時起,南陽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Ⅱ級響應)。
受當地污染累積和上游污染輸送的共同影響,1月4日20時起,江蘇省蘇北5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沿江8市啟動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
1月5日,盆地氣象條件進一步轉差,區域性污染天氣進一步加重,四川省成都市將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
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1月2—8日,重慶市出現一次區域性、長時間、大范圍、高強度空氣污染過程。
這一波重污染天氣究竟緣何而來?為什么霧霾總發生在秋冬季?有哪些知識點公眾需要了解?
根據《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部署,到2025年,我國要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70%以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
大氣污染問題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解決起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近年來我國春季沙塵、夏季異常高溫、秋冬季高濕靜穩等不利氣象因素頻現,也給大氣環境質量帶來了較大沖擊,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任重道遠。
大氣污染防治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有松懈,重污染天氣隨時可能出現反彈。
2025年是“十四五”大氣污染治理收官之年,各地要緊繃大氣污染防治這根弦,以治氣攻堅目標任務為導向,從源頭減排、過程管控到末端治理全鏈條發力,嚴格落實各項防治要求,全方位筑牢大氣污染防線,為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讓百姓的藍天幸福感更可持續。
來源:中國環境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