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革命歷史上,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斗爭的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
但由于各種原因,在解放后的黨史、革命史中,關于賀敏學在這一時期的歷史功績少有提及,甚至在很多人的回憶文章中也很少能夠見到賀敏學的身影。
不過,早在1954年,毛主席在會見賀敏學時,便毫不吝嗇地稱贊他做到了“三個第一”:
“武裝暴動第一,上井岡第一,渡長江第一。”
賀敏學出生在江西永新一個比較殷實的家庭,從小便能夠滿足溫飽,還被送去了學堂讀書識字。因為他是家中長子長孫,因此也備受寵愛。
原本賀家指望著他能夠學有所成,光耀門楣,但賀敏學卻更愛好江湖俠氣,喜歡舞刀弄棒。后因得罪兵痞離家避難后,賀敏學便拜師學了一身功夫。
1926年9月,在賀敏學的引導下,北伐軍進入了永新境內,并趕走了原先駐扎在這里的軍閥。賀敏學隨即留了下來,經營永新,出任永新縣農民自衛軍副總指揮。在他的影響下,妹妹賀子珍、賀怡也積極投身于革命。賀家三兄妹在當地也頗有名氣。
1927年3月,在革命處于低潮的大背景之下,賀敏學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很快,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白色恐怖席卷全國,永新的國民黨反動派也秘密召開會議,計劃實施“反共”。敏銳察覺到異常的賀敏學,當機立斷決定先下手為強,率領農軍一舉逮捕了這些人。
6月10日,國民黨反動武裝突襲永新,賀敏學等一些負責人和革命群眾被捕。幸運的是,賀子珍、賀怡逃過一劫。
賀敏學在獄中也在積極開展工作,與其他共產黨人取得聯系,并設法與外面取得了聯系,最終決定聯合周邊三縣的農軍發動暴動。
7月26日,永新暴動正式打響。這是在我黨領導下的一次農民暴動,給當時處于低潮的革命帶來了希望和斗爭的勇氣。
永新暴動后,因國民黨軍瘋狂反撲,賀敏學等人商議后,決定主動撤出永新,而他則跟隨袁文才、王佐上了井岡山。
來到井岡山后,賀敏學積極幫助袁文才和王佐的兩支農軍整訓,提高部隊戰斗力。在這一過程中,賀敏學與兩人很快便成為了至交。
這一時期,面對國民黨軍的“進剿”,賀敏學、袁文才和王佐率領部隊在井岡山的叢林中與敵人周旋,打埋伏。與此同時,賀敏學還和賀子珍一起加強對袁、王二人的思想引導。
9月29日,毛主席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了永新三灣,賀敏學聽說消息后,立即派人偵察情況。
起初,賀敏學并不知道這支在三灣一帶行動的部隊就是毛主席率領的起義部隊,后來雙方在互相試探、偵察的過程中,逐漸確認了對方的身份。
起義軍如果想要在井岡山立足腳跟,首先就要得到袁、王二人的支持,而相關溝通、聯系工作需要依靠賀敏學。
最終,在賀敏學的積極牽線和推動下,袁、王先后表態支持中共主張,毛主席與兩人之間的關系也進一步升溫。就這樣,毛主席率領起義部隊順利在井岡山上落了腳。
緊接著,毛主席便開始投入到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工作中。在賀敏學的建議下,毛主席萌生了改造袁、王兩支綠林部隊的想法。這一過程中,賀敏學再次承擔起了溝通樞紐的作用,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
1928年2月,袁、王兩支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袁文才已經是共產黨員,改造比較順利。但針對王佐的工作進行得卻相當艱難,他對中央派來的干部“心存戒心”,相關工作遲遲難以展開。
毛主席在意識到這一問題后,當即改派賀敏學前往,加強對王佐所部的領導。賀敏學一上任,就在軍中開設了政治文化等課程,從思想上改造士兵,不少老兵也一改以往的舊習氣,與此同時,賀敏學還十分重視軍事訓練,并積極推動黨組織發展,建立支部,發展黨員。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部隊上下煥然一新,袁、王兩人對中央派來的黨員干部也能夠給予信任,并肩作戰。
1928年,王佐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賀敏學是其入黨介紹人之一。
這一時期,在中國革命陷入最低潮的關鍵時刻,賀敏學憑借自己的特殊身份,為改造袁、王的綠林部隊做了大量工作,可謂殫精竭慮。這也是我黨改造舊軍隊的開始,為軍隊日后的發展和政治工作內容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和建設過程中,賀敏學也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朱毛會師后,前委決定派遣一批干部前往各縣創建并發展地方武裝力量。賀敏學奉命下山,在各地開展革命活動,拉起了多支部隊。
1929年,紅四軍撤離井岡山后,賀敏學繼續留下來堅持開展游擊作戰。此后十年間,賀敏學經歷了多次生死一線的危機,但幸運的是,每次都能轉危為安。盡管過程兇險、艱難,但他從未離開過革命隊伍,更沒有動搖過共產主義思想。
抗日戰爭爆發后,賀敏學進入新四軍隊伍。在這里,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提到過自己與毛主席在井岡山時期的過往以及他們的關系。就連他的妻子李立英也是從別人那里聽說的。
每當有人問起這些事情時,賀敏學總是毫不在意地反問一句“講這些有什么意思呢?”
新中國成立后,賀敏學離開軍隊,投入到了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中。而關于過去的功績,尤其是在井岡山時期的貢獻,被他深藏在了記憶中,幾乎從不與人吐露。
但黨和國家并沒有忘記他的貢獻。1979年,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前,胡耀邦還向有關部門詢問道:“現在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同志,在世的都有誰呢?”
經過調查統計,胡耀邦很快便收到了一份名單,他在上面看到了賀敏學和賀子珍的名字。看到賀敏學的名字,他更是感慨不已:“像賀老這樣的同志,全國也沒有幾個了。”
1988年4月26日,賀敏學在福州病逝。黨和人民痛失這樣一位好黨員、好干部。
參考資料:黨史文苑2021年2期、湘潮2014年11期、百姓生活2016年1期、蘇區研究2018年3期、大江南北2022年7期、黨史博覽2016年11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