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討論軍史的時候,會說彭總在抗美援朝打出國威,也會說林總在遼沈戰役大殺四方,還會說粟裕在淮海戰役的出神入化,等等諸如此類大場面作戰。
但朱德元帥的軍事能力,是最容易被低估的。因為他自長征以后,就沒有在前線直接指揮了,而是和毛主席一起在中央層面指揮全軍,因此,我們討論軍事指揮能力,常常會說彭林劉徐粟等人,反而元帥第一位的朱老總,鮮少提及。
其實,朱老總的軍事指揮能力是頂級的,只是他后續一直處于中央,沒太多機會在前線展現自己的軍事能力了。但朱老總的神奇之處就在于,無論他和誰搭檔,都能發揮一流軍事水準,在關鍵時刻頂得上去。
一、和周士第搭檔,保存了南昌起義的火種
周士第其實算不上朱老總的搭檔,只是因為南昌起義失利后,由于敵軍在背后追擊,南昌起義主力部隊有全軍覆沒的風險,于是,中央決定讓朱德和周士第所部作為偏師放置在三河壩擔任阻擊追兵的任務,而主力南下汕頭建立根據地。
中央其實是打算犧牲朱老總以及周士第的部隊,讓他們堵截住敵人,給主力部隊贏得時間。
擔負三河壩阻擊任務的部隊主要周士第的第25師,因此,周士第理所當然是軍事主官,但周士第不知道怎么想的,這個時候要離開部隊“去上海找黨組織”。
周士第走后,這支部隊最有威望的人就是朱老總了,他展現出過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凝聚周士第部隊的人心,不畏艱難險阻,順利地在三河壩完成阻擊任務。
歷史出乎人意料之外,這一支原本打算犧牲的部隊,成為了后面中央紅軍的絕對主力。
二、和毛主席搭檔,紅軍戰無不勝
朱老總率領南昌起義“火種”轉戰湘南、粵北,后來帶著部隊到井岡山與毛主席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師,此時朱老總和毛主席搭檔了。
開國上將蕭克在其《朱毛紅軍側記》中曾回憶道:“在井岡山時期主要是朱德指揮戰斗。”
可以說,這段時期,是朱毛直接在前線指揮紅軍,其中朱德是軍事主官。他面對敵強我弱的局勢,開始思考并實踐人民軍隊的游擊作戰策略,先后打了五斗江、龍源口、大柏地、長汀與龍巖等戰役,全部取得勝利,證明了他的戰術有效性,其后還創建了中央蘇區。
我軍打仗有一副著名的對聯:
上聯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下聯是:“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可以說,朱德的游擊戰實踐對于毛主席游擊理論的形成,有很大的貢獻。
接下來,五次反圍剿,朱老總和毛主席都配合得非常好,紅軍展現出強大的戰斗力。
三、和周總理搭檔,仍舊能取得勝利
第四次反圍剿后,毛主席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朱老總和周總理一起搭檔了。周總理說過軍事指揮主要還是靠朱老總。
這一次,老蔣調集四五十萬人的兵力,采取分進合擊的作戰方法圍攻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此時只有7萬來人,裝備極差,但朱老總采取集中兵力在運動戰中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分別在宜黃縣的黃陂、東陂地區兩次伏擊敵人,竟不可思議地打贏了。尤其是黃陂草臺崗伏擊戰,殲滅蔣系精銳第18軍近三個師,俘虜兩位師長在內的1萬多人,及重傷其王牌第11師師長,贏得紅軍最輝煌一戰。
四、和彭德懷搭檔,也能打贏日本
抗日爆發后,朱老總又一次上前線了,這一次是和彭總搭檔。
1938年2月中旬,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衛立煌決定,將第二戰區的部隊重新劃分為西路軍、南路軍和東路軍。其中東路軍由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
1938年4月初開始,日軍調集3萬余兵力,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動了規模空前的“九路圍攻”,妄圖將八路軍總部逼到遼縣、榆社、武鄉、襄垣地區加以消滅。
八路軍以及國民黨在東路的軍隊在朱老總的指揮下,居然能夠粉碎了日軍對晉東南的“九路圍攻”,在半個多月時間內,日軍即以傷亡4000余人的慘重代價,宣告了“九路圍攻”晉東南根據地陰謀計劃的破產,這是第二戰區劃分部隊中罕見的勝利。
可以說,無論朱老總和誰搭檔,都能隨時展現出頂級的軍事素養。關鍵時刻,只要需要,他隨時能頂上去。解放戰爭的時候,華北軍區被傅作義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高齡的朱老總親赴前線,手把手現場教學,最后也能夠迅速提升華北軍區戰斗力,逆轉了華北我軍被動挨打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