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23日,新華社向全國發了一條消息:“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彭加木在新疆羅布泊的考察中失蹤,已經第7天沒有音訊了。”
這一條簡短的消息,猶如一聲驚雷,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關注。而這同羅布泊地區的神秘和彭加木自身的傳奇是分不開的。
早年間,彭加木曾在國民黨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工作,解放后擔任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1956年調新疆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
進疆后,他安裝了中國第一臺高分辨電子顯微鏡,并用這臺顯微鏡找到400多種動植物病毒,填補了我國在這個科學領域的空白。
憑借在酶、纖維狀蛋白質、動植物病毒等方面有突出的研究,他在國際科研界引起震動,成為世界上知名度較高的學者。
1980年6月彭加木在羅布泊
1980年5月上旬,他率一支由地理、化學、氣象、沙漠以及考古等多專業人員組成的10人科學考察隊,乘坐一輛大卡車,兩輛越野車,進行科學考察。這也是全世界首次由北向南縱穿整個羅布泊成功,徹底改寫了中國科學家沒有人進去羅布泊的空白歷史。
但就在6月17日,彭加木在給考察隊留下一張字條后離去,字條上寫有“我往東去找水井”,結果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很快,彭加木突然神秘失蹤的消息驚動了黨中央、國務院。
中央對彭加木失蹤問題十分關心,多次過問,得知小分隊尋找的情況后,又作出批示,再次組織力量進入出事現場,為尋找彭加木作最大的努力,無論如何要查清他的下落。
大規模地搜救迅速展開,部隊和考察隊出動大批飛機營救,并在方圓數百里的沙漠中展開“梳頭式”搜救,后來當地牧民、科技人員,甚至彭加木的兒子彭海也都參與其中。
而這樣大規模的搜索,為搶救彭加木的生命,同時也是為澄清社會上露頭的一些謠言和猜測。
諸如“彭加木被外星人劫走了”、“彭加木跑到蘇聯去了”以及“彭加木出現在美國”等等。
尤其是說彭加木出現在美國的傳聞,說得有鼻子有眼。自稱彭加木朋友的中國留美學者周光磊向國內寄回一封信,說他在同中國駐美大使館官員和中國赴美留學生吃飯時,看見了彭加木和兩個美國人一起進入了飯館,他上前問候,彭加木匆匆離去,特將此事“專函稟告淑芳嫂(彭夫人)”。
外國媒體對此大肆報道,引起軒然大波。結果后續調查顯示,“周光磊”這個人,根本不存在,彭加木的夫人表示從不認識此人,而且此人給她寄信,也將她的名字“叔芳”,錯誤寫成了“淑芳”……
很顯然,這是一起精心策劃的鬧劇,意圖也很明顯,是在污蔑科學家彭加木的人格。中國科學家彭加木在沙漠失蹤,葬身沙漠,這和他在美國出現以暗示其出逃美國,這簡直是天差地別的兩種結論,產生的負面影響也不可估量。
為平息謠言風波,中央又批準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搜尋行動,不惜一切只為找他。
如此從1980年6月至這年年底,中央調動部隊、直升機,前后一共組織了四次大規模的搜尋行動。
救援行動本身的壯烈和豪邁令人深感敬意和感奮。可是,死不見尸,仍然是一個解釋不太清楚的問題。
和之前三次救援行動一樣,第四次還是一無所獲。這次之后,基本上證明了一個事實,彭加木已經捐軀羅布泊了。那為什么搜尋隊伍始終搜尋不到彭加木的蹤影呢?
這就不得不提及羅布泊這一地區的神秘性了。這里作為我國重要的核試驗基地,曾因蘑菇云的升起而聞名世界。而我國核試驗基地之所以選在這里,正是因為這里位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寸草不生,荒無人煙,能充分保護我國核試驗項目的機密性。
曾幾何時,羅布泊還是一個內陸湖泊,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上富庶的貿易站,后來因為我國西部地區氣候日益干燥,羅布泊日漸干涸,淪為鹽層地帶和沙漠,最后竟成了人們談虎色變的恐怖無人區。四世紀著名的高僧法顯路經這里,曾在《佛國記》里描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1900年,瑞典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從沙漠南緣進去后,中途7峰駱駝和3名仆人全部死掉,他本人九死一生,爬到和田河畔,被當地牧民救起,才揀回條命。
長此以往,因無路,無地圖,無參照物,羅布泊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自然條件最惡劣、最貧困的地區,有“死亡之海”之稱。但這里又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我國地質工作者,千千萬萬像彭加木這樣的人,將生死置之度外,歷盡艱難,就為了探得這里蘊藏的資源情況。彭加木捐軀羅布泊,遺體始終未找到,但中國地質工作者也未曾停下考察開發羅布泊的腳步。
1995年,我國地質工作者在羅布泊有了重大發現,探得當時中國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的稀缺資源鉀鹽,徹底緩解了中國鉀鹽短缺的問題。
此后,我國對羅布泊的考察開發工作繼續,而在此同時,大家并沒有忘記彭加木,依舊記得尋找彭加木的遺體。
只是這么多年,考察隊也曾發現不少遇難者遺體,但一一確認后,都不是彭加木。
這么多年來,彭加木的失蹤依然是個謎,有說他可能是陷入了羅布泊的沼澤,有說他可能被野獸傷害,還有說他可能被敵特劫持殺害,這些說法都缺乏合理性。
彭加木本人其實是個極富野外考察經驗的人,他的持續行軍能力在科考小隊中是佼佼者,他曾隨考察隊進入云南西雙版納密林考察,失蹤了一個多月,都能安然歸來。
在彭加木的隊友看來,羅布泊一帶的條件,他是能夠克服的。而他遇難的最大可能,是舊病復發后體力不支暈倒,最后被大風卷起的流沙所埋。
因為彭加木進疆后,曾兩度患癌,組織上找來稀有的進口藥物,才保住他的性命,但醫生也說,他的惡性腫瘤雖暫時得以控制,但隨時可能復發。
彭加木的戰友,同時也是在第四次大規模搜尋彭加木時接任羅布泊考察隊隊長一職的夏訓誠曾表示,彭加木失蹤時,身上穿的是勞動布工裝,遠望同沙漠顏色一般,極不容易分辨,他唯獨希望彭加木“那時若有一件信號服穿在身上該多好!那樣,結果或許是另外一種情況”。
但無論如何,如今,包括彭加木的家人已經接受了找不到彭加木這件事。1982年,彭加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2009年,彭加木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我準備讓我的骨頭,為新疆的土壤里多添一點有機質。”彭加木重病中曾說過的這句話,仿佛一語成讖。其余一切風言風語,終將隨風散去。
素材來源:
[1]張勇.彭加木失蹤詳情[J].科技文萃,1995,(08):36-39.
[2]何生祖.彭加木失蹤之謎[J].文史精華,2001,(02):4-9.
[3]張夢君.尋找彭加木[J].炎黃春秋,2007,(05):30-36.
[4]黃林.彭加木:縱穿羅布泊第一人[J].科學之友(A版),2008,(04):30-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