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長江邊的蛇山上。蛇山又稱黃鵠山、黃鶴山。黃鶴樓是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有“天下絕景”之稱。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以后各代屢毀屢建。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因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清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為一場大火焚毀。
1985年,新建的黃鶴樓又屹立在長江之濱。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康太守》
唐·王維
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
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鐃吹發(fā)夏口,使君居上頭。
郭門隱楓岸,侯吏趨蘆洲。
何異臨川郡,還勞康樂侯。
《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于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
唐·白居易
江邊黃鶴古時樓,勞置華筵待我游。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聲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濺頭陀寺,紅葉林籠鸚鵡洲。
總是平生未行處,醉來堪賞醒堪愁。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宋·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注釋:
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年),偽齊劉豫被金國所廢后,岳飛曾向朝廷提出請求增兵,以便伺機收復中原,但他的請求未被采納。次年春(1138),岳飛奉命從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領部隊回鄂州駐屯。在鄂州,岳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抒情感懷詞。
《黃鶴樓記》
唐 ·閻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jīng)》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xiāng)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荊岳沔等州都團練使,河南穆公名寧,下車而亂繩皆理,發(fā)號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車送遠,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王室載懷,思仲宣之能賦;仙蹤可揖,嘉叔偉之芳塵。乃喟然曰:“黃鶴來時,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紀茲貞石。
時皇唐永泰元年,歲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釋: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樓叫黃鶴樓。《圖經(jīng)》上說:“費祎成仙,曾經(jīng)騎著黃鶴返回在這里休息,于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事情記載在《神仙傳》上,事跡保存在《述異記》上。
觀看黃鶴樓這座矗立著的樓宇,高大雄偉,高高聳立。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的翅膀一樣高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黃鶴樓上可以遠眺城鄉(xiāng)景色,低頭可以拍擊云氣和煙霧:這里也是楚地和吳地山川勝跡最美的地方。沒有必要去瀨鄉(xiāng)的老子祠,去東陽的八詠樓,這里就可以觀賞景色、會集神仙了。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荊岳沔等州都團練使、是河南的穆寧,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發(fā)出號召老百姓就十分擁護。有時在公務之余他來此小憩,有時他登車在此把客人送到很遠的地方,他游覽一定來這里,設宴也一定在這里。
從黃鶴樓上可以極目遙望浩浩的長江,可以看見眾多的高山。朝中的文人想抒發(fā)感懷的時候,可以來此讀到王粲的《登樓賦》,如果想尋找仙人的蹤跡,來此可以找到荀叔偉駕鶴來臨的地方。
于是人們常常感嘆說:“在榮華富貴之時,人們常常一起歌詠這雄偉的黃鶴樓,等到衰敗的時候,看到黃鶴樓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
我奉命執(zhí)筆,在這堅硬的石頭上寫下了這段文字。時間是皇唐永泰元年,太歲紀年為大荒落,四月二十七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