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一手教育資訊、升學政策解讀
2025屆八省聯考已經結束,查分及模擬填志愿時間也初定3月份。
據四川省教育考試院消息,全省21個市(州)設324個考點、19260個考場,考試工作人員8萬余人。考務組織規范有序、考風考紀良好、服務保障到位,實現演練預期目標。
近日網上已有多個版本的八省聯考預測分數線流出
不少同學納悶:剛考完,八省聯考分數線就出來了?
其實,目前八省聯考評卷工作尚未正式開始,根本沒有數據支撐,更沒有理論支持,同學們就當娛樂看一看就行,不必當真,也不必因此而影響備考心態。小編會密切關注官方劃線并及時告知大家
2025八省聯考作為一場大型的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其試卷結構及試題特點多少會透露出2025年高考的命題趨勢。小編帶大家看看語數英以及6大副科都有哪些命題變化值得我們注意。
2025八省聯考試題評析
語數外試卷由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統一命制,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試卷由各省自行命制。
語文
滑動瀏覽↓
數學
滑動瀏覽↓
英語
滑動瀏覽↓
趨勢一:詞匯量要求提升
在八省聯考英語試卷中,詞匯的廣度和深度令人矚目。閱讀理解部分出現了大量生僻詞和一詞多義現象,這要求考生不僅要掌握基本詞匯,更要拓展詞匯量,理解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靈活運用。
例如,在一篇關于科技前沿的文章里,“quantum”(量子)“nanotechnology”(納米技術)等專業詞匯考驗著學生對新興領域詞匯的儲備。這反映出新高考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高標準要求,只有具備豐富詞匯量,才能在復雜的文本中準確把握主旨。
趨勢二:閱讀體裁與題材多樣化
此次聯考閱讀文章涵蓋了文學作品、科普報告、新聞評論等多種體裁,題材涉及文化交流、環境保護、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以文學作品為例,選取了一篇具有獨特敘事風格的短篇小說,考生需適應不同文學表達形式,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意圖。這種多樣化的閱讀材料,模擬了現實生活中廣泛閱讀的情境,強調學生對不同信息源的理解與處理能力,新高考注重培養學生全面閱讀素養,以應對未來復雜多變的信息環境。
趨勢三:寫作重情境與應用
寫作題目不再是傳統的簡單命題作文,而是創設了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比如要求考生根據學校舉辦國際文化節的背景,給外國友人寫一封邀請信,介紹文化節特色活動并說明意義。這不僅考查語言表達,更看重學生能否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在特定情境下清晰、得體地傳達信息。新高考寫作更注重實用性和交際性,讓英語回歸語言交流的本質。
物理
滑動瀏覽↓
趨勢一:實驗裝置、辦法創新
例如:2025八省聯考【云南卷】物理第12題,本題創新性地將彈簧與游標卡尺的測量外爪、放在電子天平上的鋼球相連,通過調節游標卡尺的長度并記錄電子秤、卡尺讀數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實驗,實驗裝置與實驗方法均比較新穎。
政策解讀:《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到,要利用日常用品改進實驗或開發新實驗,實驗課程資源不局限于實驗室的現有儀器和設備。
趨勢二:新情境
例如:2025八省聯考【陜西/山西/寧夏/青海卷】物理第14題,本題采用彎曲河道圖片的素材,創新性地將自然現象成因和物理規律聯系原結合流體考查動力學相關知識,考查了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且此題素材為教材中曲線運動部分的配圖,體現回歸教材趨勢中的開放性,情境比較新穎。
政策解讀:《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提到,在知識、能力和素養的教育培養中,應關注國家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等緊密相關的內容,為發揮高考的正向引導作用,避免考試內容與理論學習、實踐應用脫節,在命題時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使用貼近生活的素材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和素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所學內容中蘊含的實用價值。
趨勢三:模型創新
例如: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物理第7題,本題結合通過多個相同絕緣彈簧相連(并聯)的平行長直導線考查通電導線間的作用力與胡克定律,試題模型較為新穎。
政策解讀:《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到,具有建構模型的意識和能力,能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相關問題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
滑動瀏覽↓
趨勢一:設問創新
例如: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歷史第18題,設問首次結合歷史事件的排序作答,考查中國革命的發展歷程,體現對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考查,深化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政策依據:創新性要求創設合理情境,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要求對即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在新穎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動思考,完成開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務,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的水平進行測量與評價。(《中國高考評價體系》)
趨勢二:小切口主線命題
例如:2025八省聯考【陜西/山西/寧夏/青海卷】歷史第19題,試題以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音樂”為切口展開,深化對美育的考查。
政策依據:在應用性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生善于觀察各種現象,能夠主動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并解決社會生活實踐中的問題……應用性要求以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情境為載體……設計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對即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遷移課堂所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水平的測量與評價。(《中國高考評價體系》)
趨勢三:地方史
例如:2025八省聯考【陜西/山西/寧夏/青海卷】歷史第2題,以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地方方言為情境,考查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體現出對家國情懷的綜合考察。
政策依據:“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劃分”中指出,能夠具有對政 家鄉、民族、國家的認同感……能夠將歷史學習所得與家鄉、民族和國家的發展繁榮結合起來,立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年修訂>)
化學
滑動瀏覽↓
趨勢一:角度新
比如電化學試題中以互換電極考查金屬的富集,角度新穎;化學實驗基礎中以有機化合物的球棍模型考查同分異構體,角度新穎。試題如下:
趨勢二:圖像新
實驗綜合題中考查陌生儀器離心管的使用,體現考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學科素養。
趨勢三:回歸教材
化學與 STSE試題中考查教材資料卡片中的伏打電池、科學史話中的侯氏制堿法;元素及其化合物試題中考查教材海水資源的總和利用,均體現回歸教材。
趨勢四:跨學科
化學反應原理綜合試題中結合物理電量Q=nF考查物質的量的計算,體現跨學科考查。
地理
滑動瀏覽↓
趨勢一:形式創新(實驗探究)
例如2025八省聯考【陜西/山西/寧夏/青海卷】地理第18題,本題創設土壤滲水實驗情境,要求考生參與實驗過程,補全實驗步驟和結論,并根據實驗內容,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措施,通過相對完整的實驗過程,培養地理實踐力。
趨勢二:設問開放性增強
考查學生辯證思維,通過質疑題目所給結論,再結合考查方向尋找論據,開放性增強,解讀歷史背景綜合論述,考查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趨勢三:跨學科趨勢增強
例如2025八省聯考【陜西/山西/寧夏/青海卷】地理第11-12題,本題結合王維的詩句對秦嶺山中白石、紅葉等景觀的描述,考查地質和物候變化的相關知識,與語文學科交叉,體會中華優秀文化的詩句之美,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政治
滑動瀏覽↓
趨勢一:彰顯文化自信
例如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政治第12題,本題以“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為試題背景,通過某國產電影創新編排、表現形式及命名設置試題的情境,考查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知識,旨在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引導學生立足當下現實、融通古今資源、面向未來創新。考查學生的分析與綜合、信息整理與轉化能力。
趨勢二:落實五育并舉
例如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政治第15題,本題以五育中的勞動教育為切入點,將勞動教育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建構情境考查判斷、推理,引導學生在做題中感悟“人世間的一切成就和幸福都源于勞動創造”,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踐行勞動精神的精華,努力用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貢獻強國偉業。
趨勢三:創新性增強,形式多樣、問法靈魂
高考命題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形式多樣、問法靈活兩個方面:
2025陜西等四地適應性測試第10題以多圖漫畫中人物對話的組圖生動呈現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小案例,考查財產權,對學生讀圖能力以及法律原理的靈活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同時使卷面形式豐富、活潑生動,體現人文關懷,也能夠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民法典為人民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2025云南適應性測試第3題以2024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發展情況為背景,考查能支持《人民日報》刊載評論的舉措,問法靈活新穎。本題難點在于對該評論中觀點的理解,并要求學生將看似高難度的辨析評價轉化為常規設問措施類,考查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高質量發展等知識,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與構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物
滑動瀏覽↓
趨勢一:形式創新
試題以多種實例+類型組合搭配形式命制,試題呈現形式新穎,考查學生的對比歸納思維。
趨勢二:角度創新
例如2025八省聯考【河南卷】生物第18題,試題以藥物對帕金森病的治療效果和機制為載體,根據前三組實驗結果,要求學生預測④⑤組實驗結果,并完善實驗結果柱形圖。
趨勢三:跨模塊融合
例如2025八省聯考【云南卷】生物第19題,試題利用 PCR 技術鑒定7號染色體片段缺失矮腳雞的基因型,側重考查條帶圖與個體基因型之間的關系分析。
綜上,2025年八省聯考命題大致有5大變化:試題創新性和綜合性增強、設問開放性增強、跨學科趨勢增強、試卷板塊融合明顯、回歸教材和生活。
2025高考命題趨勢
近期,2025年度高考藍皮書《高考研究報告(2025)》也出爐了,該報告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自2025版起,《中國高考報告》更名為《高考研究報告》)。
本報告共分七個部分,分別討論了2024年高考內容改革的政策方向、基本特征、考查重點、未來發展趨勢、升學招錄情況、社會影響和評價體系等。
其中,分學科探討2024年高考內容改革的“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情境載體串聯線”鮮明特征,剖析“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無任務,不立題”的基本原則。
此外,教育部也明確:高考命題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注重考查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
近年來,隨著高考綜合改革在各省市的逐步深入,高考命題也更能體現創新性要求。通過命題創新,創設新穎的試題情境、題目條件、設問方式,考查考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由此可見,2025年高考命題的側重點仍將圍繞“持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展開。
每一年新高考的各科試題都對下一屆高考生備戰高考,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相當于下一屆高考的指南針。出題人的意圖、高考的新變化、新趨勢從原題中都能分析出來。看懂歷年高考真題,才能找對努力的方向。
日前,人民教育(《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的全國性教育主流媒體,擁有73年歷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動智庫”,宣傳解讀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引導社會教育觀念,提供專業解決方案,推動教育現代化)特邀權威專家對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九個學科全國卷命題逐一深入解析,以促進基礎教育戰線對高考命題改革的準確理解,發揮高考的積極導向作用。
語文
2024年三套全國卷結構相似,僅個別板塊的具體安排存在差異。甲卷包括現代文閱讀(含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古代詩文閱讀(含文言文、古代詩歌、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三大板塊。1卷與2卷將寫作從語言文字運用板塊分離出來,設為獨立板塊;現代文閱讀僅標注題號,未直接按照語篇類型呈現。不同模塊的命題重心梳理如下
1.現代文閱讀:聚焦信息獲取與辨析、審美鑒賞兩方面的實踐經驗;
2.古代詩文閱讀:關注古詩文閱讀與鑒賞經驗,具體表現為文言詞語的積累與梳理、傳統審美趣味與文化觀念的體認;
3.語言文字運用:側重語言現象分析與探究,即在真實的語用環境中,以語言材料或真實問題為載體,觀察、探索語言文字現象及其背后的規律;
4.作文:關注理性表達與交流經驗,借助話題引導學生展現對個體成長或社會生活中真實現象、實際問題的深度思考。
數學
2024年高考數學全國卷試題,突出體現了高考數學重視基礎性和聯系性,突出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考查特點
1.創設全新的試卷結構:與往年相比,新課標I、Ⅱ卷試題題量由原來的22道減少至19道,分別減少了一道多選題、一道填空題和一道解答題。題量的減少使得學生的思考時間增加,學生不必過多關注做題的進度和速度,而是更專注于深人思考。
2.注重基礎知識和主千知識:首先,從試題分值可以看出新課標卷注重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其次,新課標卷的命制緊密圍繞高中數學教材展開。
3.強調知識間的聯系和綜合應用:2024年高考數學全國卷試題強調聯系,在每道題目的考查中盡可能融入多個知識點,體現數學知識內部或者跨章節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總體而言,2024年高考數學全國卷命題體現了“注重基礎,突出主干”“強調聯系,體現應用”“注重思維,體現創新”的突出特點。
英語
2024年高考英語全國卷試題,所透露的命題方向有以下幾點
1.高考試題的語言真實、地道、靈活。真實地道的語言素材中會出現一些常見詞匯的非常見表達形式。
2.閱讀素材話題多樣,涉及生態保護、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話題。
3.閱讀、聽力著重考查歸納總結、分析判斷、批判評價等能力,更關注學生是否具備一定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是否能處理文本信息,是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曲思考和表達。
備考建議
1.開展廣泛的英語閱讀,養成積極閱讀的習慣。要想應對試題素材覆蓋的非語言知識,唯一的途徑就是開展廣泛的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
2.注意積累地道的語言表達和語言知識。建議中學生開展真實英語閱讀,關注真實閱讀材料中地道的語言表達,補充語言學或詞匯學知識。
3.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死記硬背和刷題講題的備考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在做閱讀理解時概括主旨大意、了解寫作意圖、思考語篇語義、關注寫作手法等。
以上就是《人民教育》邀請到的權威專家對2024年高考真題全國卷的部分評析。
2025年是八省加入新高考的第一年,標志著我國新高考全面落地,正式進入新的階段。初步猜測,結合2025年八省聯考的考情反饋,2025年高考或將持續體現2024年高考真題有關的命題方向、命題規律、命題原則等。
因此,小編建議:參加2025年高考的學生,與其死記硬背、“機械刷題”,費時費力,不如反復研讀高考真題,參透命題者的命題思路,知道命題者關注什么、考查什么,從而反觀和調整自己的復習方法,梳理知識框架,聚焦核心問題,提高效率,穩扎穩打,積極應對,從容備戰。
來源:西南中學生
編輯:Helen
審核:Davi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