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水師在清末海防中的地位
在清代,廣東省擁有較長的海岸線,又多有海盜水匪出沒,搶劫來往商船,外海巡緝任務本就十分繁重,因為有這種“剛性需求”的存在,兩廣早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就領先全國購置蒸汽輪船增強外海水師戰斗力的“前瞻性舉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通過“調撥認領”的方式獲得了福建船政建造的“伏波”級炮艦“安瀾”、“濟安”、“飛云”等艦,成為廣東水師擁有的第一批可以出海的蒸汽軍艦。
伏波級炮艦
但好景不長,隨著“安瀾”艦在1874年臺灣事件中在臺南旗后(位于高雄灣入口處)遭遇臺風不幸沉沒;“濟安”和“飛云”兩艦在1884年馬江之戰中戰沉,至此廣東水師所擁有的第一批可以出海的大型蒸汽軍艦全部損失。
銅版畫、馬江之戰
本廠長繪制的馬江海戰中中彈起火的飛云艦
此后,雖然廣東水師始終沒有放棄獲取蒸汽軍艦的努力,但由于廣東受地理條件限制,“天高皇帝遠”,長期游離于在國家海防建設計劃的邊緣內外,加上歷任兩廣總督對于海防事務并沒有太大的熱情。因此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軍艦數量多、噸位小、武備差、型號雜亂成了廣東水師長期以來無法被抹去的標簽。
“廣甲”號誕生背后的故事
轉機來自于中法戰爭結束后的第二次全國性的海防大籌議,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決心趁這個機會開啟組建新的廣東蒸汽艦隊的計劃。鑒于兩廣財力并不豐厚,短時間內無力購買大型出海軍艦,因此張之洞的第一個舉措是向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分兩批訂購了3艘二級魚雷艇和8艘守口魚雷艇,全部都以“雷”字加八卦中的某一字命名,希望魚雷艇這一當時新銳的海戰兵器能夠承擔保衛廣東沿海各口的任務。此外,張之洞又從香港雇傭工程師,在新買下的廣州黃埔船塢訂造了“廣元”、“廣利”、“廣亨”、“廣貞”四艘淺水炮艦,用于省城廣州附近的珠江水系巡緝。
張之洞
有了這一批數量可觀的艦艇的加入,廣東水師一時間風生水起。
得知廣東水師的建設成果,軍機處立即向張之洞發出指令:調“廣元”等新式軍艦參加1886年在天津舉辦的水師大會操,正好讓朝廷檢閱兩廣海防建設的新成果。
張之洞心中清楚這批淺水炮艦和魚雷艇根本沒有出海的能力,要是讓這些軍艦依靠自身的航行從廣州開到天津無異于癡人說夢!
所以張之洞只好上折子表示:廣東軍艦“只能行內河及淺洋近岸,曾到汕頭,因遇風行駛,已甚勉強,閩洋、北洋自更難往”,請求中樞免去調兩廣軍艦去北洋受閱的任務。
接到張之洞的坦白折子后的中樞對這種浪費白銀的面子工程表示非常不滿。1887年5月28日,一封由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發出、李鴻章轉發的電報送到了張之洞手中:“四新輪只行淺洋,自難調閱,聞粵輪五十余號大抵皆然,現復籌款續造,設仍如是,遇事止可守而不能戰,雖多何益?”電報最后還附上了一段慈禧太后對廣東水師裝備建設的指導性指令:“酌裁小輪,以數只并一大輪,庶海戰有資,不必專恃外援。希即酌復!”
慈禧太后
就這樣,在內河沿海轉悠了幾十年的廣東水師,終于在慈禧太后指示的推動下再一次向外海邁出了步伐。
鑒于廣東省原本的稅收根本無力籌措建造出海大艦所需的巨款,因此張之洞采用向省內商紳攤派的方式捐輸集資,并通過鹽運使“勸諭鹽埠各商竭力襄助”,經過努力籌措到了80余萬兩白銀的造艦款項。這筆錢根據國外各船廠的一般報價核算,只能購買兩艘“致遠”級巡洋艦的艦體費用(不包括武器彈藥),斷斷不能撐起廣東外海水師的門面。反復比較斟酌后,張之洞把目光投向了福建船政。希望以貼補材料費的“協款”方式為廣東水師建造一批巡洋艦。
時任船政大臣的裴蔭森和張之洞是同治二年癸亥恩科的同科進士,面對當年翰林院的老同學從廣東發來的請求,正苦于經費不敷,繼續建造軍艦的裴蔭森大喜過望,當即將船政之前建造過的全部軍艦圖紙連同報價打包寄往廣州以供張之洞參考。
裴蔭森
雙方經過反復商議,決定由參照船政為兩江協款建造巡洋艦“開濟”、“鏡清”、“寰泰”三艦的模式,為廣東建造四艘一千噸級的小型巡洋艦,兩廣為每艘軍艦貼補材料協款9萬兩(不包括軍艦所裝武器的費用),剩下的人工和材料費則由船政每年的固定經費承擔。除這四艘巡洋艦外,利用船政空閑船臺見縫插針的再為兩廣建造四艘淺水炮艦,兩廣為每艘淺水炮艦協款3萬兩。協款總價為48萬兩,正好占到張之洞募捐攤派所得款數總額的六成。相比動輒50萬兩一艘的巡洋艦外購報價,協款船政建造巡洋艦的價格被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由于兩廣方面對軍艦的需求十分緊迫,經過裴蔭森的安排,船政將一艘于1885年11月24日開工,已經完成大部分艦體的建造準備下水的“第六號鐵脅輪船”先安排給廣東水師,充作廣東水師“四大四小”八艘軍艦訂單中的第一艘巡洋艦訂單。
1887年8月6日,“第六號鐵脅輪船”趁著馬江大潮成功下水,被張之洞命名為“廣甲”號。
“廣甲”號的結構和性能
從艦型和結構上看,“廣甲”號屬于“威遠”級鐵脅木殼蒸汽軍艦的深度改進型。
“廣甲”艦的首尾垂直線間長為67.66米,略短于“威遠”的69.47米,艦寬10.27米,略寬于“威遠”的9.95米,艦艏吃水3.35米,艦尾吃水4.23米,艙深7.71米,標準排水量1300噸。動力選用從英國謨士來鐵廠進口的一臺“康邦”蒸汽機與兩座圓形高壓鍋爐,功率為1600馬力,在試航的時候航速超過14節,這個航速大大超過采用相同動力配置的“威遠”艦。
威遠艦
相比“威遠”艦,“廣甲”艦在艦體結構上的最大改進之處有以下三處:
第一處重大改進是在位于艦體水下部位兩側各安裝了一條舭龍骨,改善了在高海況下的航行性能;
第二處重大改進是在艦體前部兩側各增加了一處大型耳臺,用于布置大口徑火炮,以提高戰斗力,這種配置借鑒于船政建造的“開濟”號巡洋艦;
開濟號巡洋艦
第三處重大改進是在第一根和第三根桅桿中段的平臺上設置有裝甲防護并裝備機關炮的戰斗桅盤。
上述三處改進從“第五號鐵脅輪船”即“橫海”號炮艦開始就已經出現并經受了考驗,在“廣甲”號上再度成功應用,也體現了福建船政在建造軍艦方面經驗、技術和技藝的日趨成熟。
“廣甲”號的武備配置
“廣甲”號巡洋艦最初配備的的武器彈藥系時任船政大臣張佩綸(張愛玲的祖父)通過德國泰來洋行經理福克向德國克虜伯公司訂購的,原本打算用于“橫海”號軍艦,因為克虜伯公司方面發貨出現延誤而錯過了“橫海”號,被轉用在“廣甲”號上。
張佩綸
“廣甲”號的主炮采用三門150毫米35倍徑克虜伯后膛炮,其中兩門安裝在艦體前部兩側的大型耳臺上,各擁有120°的射界,第三門安裝在艦體后部的艉樓甲板上,擁有210°的射界。
150毫米35倍徑克虜伯后膛炮
“廣甲”號的副炮采用四門120毫米克虜伯后膛炮,安裝在艦體中后部兩側,通過炮門向外射擊,射界為90度。另外為了防備魚雷艇,“廣甲”號還配備了四門哈乞開斯37毫米五管機關炮,其中兩門安裝在飛橋甲板兩側,另外兩門分別安裝在前桅桿和后桅桿的戰斗桅盤內。此外,“廣甲”號艦艏前部兩側還各安裝了一具向前方發射的14英寸魚雷發射管,“用以沖擊敵船”。
相比炮位布置方式落伍,且還在使用舊式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威遠”艦,“廣甲”號的武備配置顯然是有了質的飛躍。
“廣甲”號在廣東水師中的用途和定位
1887年12月4日,“廣甲”號正式竣工,首任管帶為廣東水師軍官武永泰,大副為船政學堂廣東籍學生程璧光。1888年1月14日,“廣甲”抵達虎門,正式加入廣東水師,并搭載張之洞出海檢閱南海防務,先后途經海南島的海口、廉州的北海、欽州、潮州、汕頭等洋面,最后經停香港后返回虎門。
剛加入廣東水師時的廣甲艦
從此,廣東水師再度擁有了能夠出海作戰的近代化蒸汽軍艦。“廣甲”號也當之無愧的成為廣東水師的旗艦。由于“廣甲”號擁有全套風帆和索具裝備,因此也充當了黃埔水師學堂的出海練習艦,此時的“廣甲”號管帶已經改為廣東水師盡先補用副將劉恩榮兼任黃埔水師學堂總管,大副兼副總管依然是程璧光。
程璧光
雖然“廣甲”號的噸位和性能相比同時擁有大量西式軍艦的北洋海軍甚至是南洋水師的軍艦都不算突出,但是在廣東乃至東南亞海域絕對是一時翹楚,受到各方關注,廣東水師也正是從獲得“廣甲”號開始,真正成為清政府的一支重要的海防力量。
“廣甲”號和北洋海軍的緣分
1890年,張之洞因籌辦修筑盧漢鐵路而被調任湖廣總督,接任兩廣總督的是李鴻章的大哥李瀚章。由于有這層關系,李漢章開始大量借調北洋海軍的現役軍官來充當廣東水師新式軍艦的管駕職位,在這一時期,“廣甲”號管帶吳敬榮、大副宋文翙等一眾中高級軍官,都由北洋海軍現役軍官充任。其日常管理和操練也完全照搬《北洋海軍章程》的相關規定,以至于“廣甲”號和隨后加入廣東水師的“廣乙”號和“廣丙”號三艦幾乎就成了北洋海軍在廣東的一支分艦隊。
李瀚章(右)和李鴻章合影
“廣甲”號先后在1890年和1893年兩次北洋海軍主力北上參加海軍會操,并在1894年年初編入北洋海軍,以應對越發緊張朝鮮局勢。1894年9月17日爆發的黃海大東溝海戰中,吳敬榮管帶的“廣甲”號和方伯謙管帶的“濟遠”號穹甲巡洋艦編為一個小隊,部署在北洋海軍陣型左翼末端參戰。
甲午戰爭前夕的濟遠艦
甲午戰爭前參加北洋會操的廣甲艦
戰斗初期,“廣甲”號表現英勇,在“濟遠”號畏縮不前的情況下主動跟隨“致遠”、“經遠”小隊一起攻擊日艦,并取得了一定的命中戰果。但當“致遠”戰沉、“經遠”重創,“濟遠”調頭逃跑后,“廣甲”號的作戰意志也隨之崩潰,跟隨“濟遠”逃離戰場,致使北洋海軍整個左翼完全崩潰。
由于不熟悉海域,慌不擇路的“廣甲”號在當天午夜在大連灣內大窯口沖灘擱淺,后經搶救無效,被迫拆卸武裝后棄艦自毀。
“廣甲”一生就此終結。加上主在豐島海戰中損失的“廣乙”艦和在北洋海軍覆滅后被日本擄走的“廣丙”艦,廣東水師可以出海作戰的主力軍艦再度全軍覆沒。
本廠長繪制的廣甲艦二視圖
“廣甲”號的歷史地位
“廣甲”號雖然存在的時間并不長,從建成到損失也只有七年,但也擁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
首先,“廣甲”號是“威遠”級軍艦的“最終進化狀態”,在“廣甲”號身上,“威遠”級軍艦達到了技術頂峰,徹底完成了由炮艦到巡洋艦的技術進化轉變過程。
其次,“廣甲”號是福建船政以協款的形式而不是無償調撥的形式為廣東水師提供的第一艘軍艦。
其三,“廣甲”號是廣東水師的第一艘練習艦,在其之前,廣東水師沒有練習艦這一艦種。
其四,“廣甲”號是廣東水師的第一艘近代意義上的巡洋艦,開啟了廣東海防擁有巡洋艦這一艦種的先河。
其五,“廣甲”號和北洋海軍的“互動”是廣東水師試圖融入國家海軍的嘗試。
以上,足以讓“廣甲”號史上留名。
廣甲號3D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