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試飛6代機后,美軍內部開始討論,計劃將主力從第一第二島鏈后撤7000公里,重點布局以夏威夷為首的第三島鏈,去年,美國剛剛決定實施將駐扎在日本沖繩縣的9000人轉移至關島,并在12月開始了第一批大約100名后勤人員的后撤行動,如今美軍又在討論后撤至第三島鏈,究竟意味著什么?
美國島鏈戰略的部署
上世紀50年代,太平洋方向是東西方對峙的重要戰線,為圍堵和封鎖亞洲東岸,擴大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縱深,美國提出通過在太平洋部分戰略性群島進行軍事力量部署,形成有效的島鏈封鎖屏障,以此擴大在太平洋的軍事存在。
具體實施包括三條島鏈。首先是第一島鏈,該島鏈北起日本群島、西南串聯琉球群島、我國臺灣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該島鏈島嶼分布密集, 尤其是琉球群島是第一島鏈的主要核心之一,同時也是美軍在日本部署兵力最多的地區,并且超70%的美軍設施都集中在該群島上,其中包括白灘海軍基地、普天間基地、嘉手納空軍基地、那霸基地等,在菲律賓則有巴薩空軍基地、倫維亞空軍基地、包蒂斯塔空軍基地等,美軍通過在各島上進行軍事部署,扼控津輕海峽、大隅海峽、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巴拉巴克海峽等多條連接東海和南海進出太平洋的咽喉要道,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曾將第一島鏈稱之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第二島鏈則在第一島鏈以東,是日本本州島與印尼和馬來西亞之間,一道分布比較松散的弧形戰略防線,主要由日本的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硫磺島,以及位于太平洋深處的馬里亞納群島、哈馬黑拉島等群島組成,第二島鏈一直被視為第一島鏈在太平洋方向的補充和延伸,以此加強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震懾。
其中位于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的關島,是該島鏈的核心。關島總面積549平方公里,屬于美國的“非正式領土”,島上人口17.8萬。位于關島西海岸中部的阿普拉海軍基地,是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軍基地之一,該基地水域面積高達18平方公里,港內港外共有39座碼頭,基地內還有一座水上飛機場,跑道長約2500米,另外還有彈藥庫、雷達等設施。該基地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前進指揮基地和唯一的核潛艇基地,可為船只提供維修補給和駐泊,能夠滿足一個航母編隊的需求。另外關島北側的帕提角和阿墻角之間的平坦高地上,還有一座安德森空軍基地,該基地占地面積82平方公里,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后勤支持中心。
第三島鏈則北起白令海的前哨阿留申群島,經夏威夷等群島一直向南延伸至大洋洲,這一島鏈長度最長、弧度最大,是美軍支援亞太的大后方,被視為是美國太平洋戰略的中樞,同時也是美國本土在太平洋方向的重要防御前哨,該島鏈建立進一步強化了美國本土的安全防御。其中心是夏威夷群島,夏威夷群島呈弧形橫貫北回歸線,主要包括考愛島、尼豪島、瓦胡島、夏威夷島等八個主島以及124個小島組成,其中位于瓦胡島的珍珠港,是美國在北太平洋中最大的安全停泊港口之一,駐有美國海軍基地,并肩負造船等任務。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以琉球群島為首的第一島鏈,一直是美軍封鎖東北亞的最關鍵屏障,但2012年美日已經達成協議,計劃將目前駐留在沖繩的大約1.9萬美軍人員中,4000人轉移至關島,并計劃在2028年前后完成轉移任務。另外還有消息稱,美軍還計劃向夏威夷和美國本土等地區轉移大約5000人,也就是說,計劃執行完畢后,駐留在沖繩的美軍人數將縮減大約一半。
去年6月,據日媒透露,美軍已經決定執行此項任務,12月14日,第一批約100名駐沖繩美國海軍陸戰隊后勤人員,已經開始向關島后撤,與此同時,美國還加強了對關島的防空系統等戰略部署。
然而如今,美國似乎對第二島鏈也正在失去“信心”,近期,美國海軍學院公布的多篇論文中,提及建議美軍戰略性放棄第一和第二島鏈,轉而將主力后撤7000公里,也就是以夏威夷群島為首的第三島鏈。
美國為何要后撤至第三島鏈
近年來,隨著我國軍事能力的不斷增強,海陸空三軍在全球范圍內都處于領先地位。在海軍方面,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了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三艘航母,其中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超8萬噸,并搭載了最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而我國也是世界上除美國之外,唯一擁有該技術的國家。
同時我國還自主研發了055萬噸大驅、052D型驅逐艦、039型常規潛艇等先進艦艇。去年12月27日,076兩棲攻擊艦首艦成功下水,被命名為四川艦,這也是全球首次采用電磁彈射技術的兩棲攻擊艦,其性能已經達到了準航母水平,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海上戰備實力。
空軍方面,我國擁有自主研發的殲-20、殲-10、殲-35等多種類型的先進戰斗機,并構成了空軍隱身機群,不僅能夠躲過世界上大部分雷達、紅外等探測設備,還搭載了先進的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先進航電系統,具備極強的空中優勢。另外,日前我國還首飛了最新型戰斗機,很多人猜測大概率是全球首架六代機,此次試飛,再一次刷新了世界各國對中國軍工實力的認知。
另外我國還擁有射程超1萬米的洲際彈道導彈、強大的反導系統等,第一島鏈在戰略上已經“名存實亡”的同時,我國戰略輻射范圍基本已經能夠覆蓋關島,明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另外,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亞太等周邊國家的快速發展,美國在太平洋等地區的戰略部署負擔正在加重,據最新數據顯示,2025財年,美國的軍費支出提升至 8950億美元,繼2023財年9160億美元后,再度逼近九千億大關,多年來,一直占全球軍費總支出的三到四成,比深陷俄烏沖突中的俄羅斯,還要高6倍以上。
高昂的軍費開支,導致美國國內醫療、教育等民生投入不足,引發社會不滿,同時由于第一第二島鏈正在失去效用,美國在亞太一味地支出,只會造成更多資源浪費,在此背景下,為減輕負擔,美國不得不考慮重新調整戰略,將重點放在第三島鏈,加強本土的后勤保障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