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開始大量遷移,我國更是備受青睞,據數據顯示,中國境內的日本公民已經超過了10萬人,其中上海和蘇州日本人數量尤為突出,那么,日本作為亞洲僅有的四大發達國家之一,為何要選擇大量外遷?面對日本人的大量遷移,我國又是否應該歡迎呢?
日本人為何開始大量外遷
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島嶼國家,該國地處太平洋西岸,國土呈弧形島鏈延伸,從東北至西南依次是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以及九州島,另外還包括6800多個附屬小島,總陸地面積37.8萬平方公里,與我國云南省差不多大。日本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該國東西兩側毗鄰太平洋和日本海,東北與鄂霍次克海相接,西南面向東海,從九州島的長崎向西距離我國上海只有460海里,同時日本還扼守朝鮮海峽、宗谷海峽等海上要沖,這一地理位置也使其成為連接亞洲與美洲的重要通道。在經濟上,日本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2023年該國GDP4.2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四,僅次于美國、中國和德國,人均GDP能夠達到3.38萬美元,是我國的近三倍。
同時,日本的制造業也十分發達,該國手握半導體、光刻膠、機床、機器人、軍工等多種尖端科技。
但即便如此,日本人近年來仍在大量外遷,據統計,近年來日本人向海外遷移人數達到了上百萬,這主要受多重因素影響。
首先日本國土面積十分有限,資源十分匱乏,發展所需的能源和原料嚴重依賴進口,而日本所處地區地緣關系復雜,要想從中東等國家進口能源,就需要漂洋過海,途經馬六甲海峽、南海等海域,進一步加大了該國的進口難度,側面也凸顯了該國的發展局限性。
并且,日本人口眾多,全國總人口達到了1.25億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348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5倍,這就導致日本國內十分擁擠,加上資源有限,嚴重影響了該國公民的生活質量。
其次,日本雖然目前仍處于世界主要經濟體行列,但過去30多年里,日本的經濟一直處于增長失速狀態,繼2010年日本GDP被我國超越,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后,2023年再度被德國超越,退居世界第四,2023年其經濟體量已經倒退至1993年水平,預計2024年德國將繼續超越日本,并且與日本的差距再度拉大。經濟的衰退導致日本的很多產業正在失去競爭力。與此同時,日本出生率低下,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正在導致該國某些市場勞動力面臨短缺,經濟發展面臨更多挑戰。加上人文工作環境壓抑,內卷嚴重,學歷貶值現象明顯,越發加重了公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很多年輕人為了尋求新的生活方式,開始選擇向海外遷移。
另外,日本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該國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震海嘯頻發,平均每年地震多達上千次,同時日本境內還多火山,火山數量占全球的7%,其中80多座還都是活火山,隨時都有著噴發的可能,嚴重的自然災害,給日本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同時也激發了更多人想要搬離日本,尋找更適合居住和工作環境的想法。多年來,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是日本移民的主要目的地,與此同時,中國很多城市也成為日本人遷移的主要目的地。
我國多座城市備受日本人青睞
上海市我國距離日本最近的城市之一,同時上海還是我國與日本合作最多的城市,據統計,當前,已有超1萬家日本企業在上海進行投資,并且上海與日本還建立了多條直飛航線,從上海虹橋機場乘飛機前往日本,全程甚至只需8小時,完善且成熟的航運體系,為日本與上海的往返旅客和跨境電商提供了便利。
同時,上海港還是一座國際大港,該港地處長江入??谔?,前可通中國南北沿海各省市,對接世界各大洋,后可貫通長江流域,聯系江浙皖等地區。并且上海港還是我國與日本海運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在陸運上,上海公路鐵路縱橫交錯,京滬線、滬杭線等多條重要交通干線,將上海與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緊密相連,海陸空兼備的發達立體交通體系,成為吸引日本人的主要條件。
另外,上海還是我國經濟第一大市,GDP高達4.72萬億元,憑一己之力貢獻了全國3.7%以上的經濟體量,并且上海還是我國的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信息服務業、房地產業、旅游業、外貿物流業,以及其他新興產業,都是拉動上海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這些產業也是日本人比較擅長的領域。加上上海又是一個十分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城市,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商業環境優勢都十分明顯,這也是上海能夠吸引大量海外投資和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蘇州對日本人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蘇州地處上海西側,西抱太湖,北依長江,是江蘇省內地級市,多年來,蘇州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成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2023年該市GDP高達2.47萬億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六。制造業是蘇州的“強市之基”,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4.4萬億元,在“2024先進制造業百強市”中,位居第二,不僅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領域擁有完整產業鏈,和一定規模產業集群,同時人工智能、新能源、集成電路、納米科技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也十分強勁,蘇州也因此成為日本企業最熱門的投資城市之一。據統計,蘇州全市引進日資企業超3000家,占江蘇省日企總量的一半以上,截止到2023年底,共有175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蘇州投資,其中47家均來自于日本,包括豐田、松下、三菱等世界知名企業。并且日本還是蘇州第六大貿易伙伴,2022年雙邊貿易額高達326.7億美元,隨著兩地貿易和產業鏈供應鏈的日益緊密,使得蘇州成為日本人在華工作和發展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除了上海和蘇州,我國北京、廣州、香港、臺北等城市,也居住著較多日本人,這些日本人大多從事金融、貿易、教育等領域,雖然競爭壓力較大,但所在城市經濟比較發達,交通便利,社會服務非常完善,因此備受日本人青睞。那么,你覺得面對日本人的大量遷移,我們該不該歡迎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