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借助網絡傳播,“打卡”由原來的記錄考勤之意衍生為在某個地方游覽,并迅速成為流行詞匯。我對“打卡”的理解就是在景點游玩拍照片,和幾十年前在景點留影沒什么不同。其實要說沒不同,難免武斷,差異還是有的:從前手機不普及,能否完成拍照,往往取決于景點是否設置了照相部;即便有條件自備相機,但又往往局限膠卷量少價高,想實現“拍照自由”幾乎沒有可能。
其實叫打卡也好,叫留念也罷,無非就是證明自己來過某地、某景,從這個角度說,如果拍照時背景中直接出現地名,無異于“通關文牒”上直接蓋上了大印,而火車站站舍上的出現的地名,通常最為直觀,因此也成為舊時拍攝紀念照的首選。另外,吉林站前的鐵路局(分局)辦公樓、鐵路公園、蘇軍紀念塔等“吉林特征”鮮明的建筑物也曾是吉林站前拍照留念時的背景首選。
如今,打卡地若想升級為“網紅”,不僅需要景點本身具有“新、奇、特”屬性,而且還要仰仗媒體宣傳的推波助瀾——培育期未必非得很長。幾十年前的情況不同,當時拍照留影勝地往往依靠積年累月形成的“口碑效應”,是徹頭徹尾的“名勝”。放眼吉林市,北山公園的名勝景點不僅集中,而且社會影響巨大。
北山上的名勝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純粹的歷史景點,如玉皇閣、關帝廟、藥王廟等。其中玉皇閣中的“天下第一江山”牌坊、朵云殿,自民國時開始,就是拍照勝地——在此游覽拍照的照片中,不僅能看到賀龍元帥等國家領導人,還有川端康成等外國名人。另一類是與自然相結合的風光景點,如公園大門、臥波橋、攬轡橋、曠觀亭、攬月亭、劃船湖、烈士塔等。北山公園的名勝對吉林市市民影響極大,許多家庭都有著與之相關的旅游紀念照。
作為山水相擁的城市,幾十年前的吉林市也不乏與水有關的景致。在許多家庭珍藏的紀念照中,以吉林大橋、橋頭廣場、天主教堂、松江路為背景的極多。從偽滿時期開始,上述場景就成為吉林市與水韻結合的特殊象征,歷經幾十年的時光打磨,成為一代代吉林人認同的標志性景點。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與水相關的景點四時風光各異:江堤春柳、盛夏江濤、水天秋藍、凜冬霧凇,皆有勾魂攝魄的魅力,尤其是霧凇之美,堪稱奇景。
從晚清開始,江南公園就是吉林百姓的休閑游覽去處。在幾十年前,江南公園內的迎賓樓、園中園、花窖都是拍照留念的重要景點。尤其是迎賓樓前帶有熊貓、梅花鹿等塑像的水池,在樓房、樹木的掩映下,既有園林之美,又能用一種更為夸張、開放的方式表達“動物園”特色,因而吸引了眾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當然,每個人眼里的世界不盡相同,不同的景點在不同人的心中有著不同的地位。在以上提到的這些景點中,若論哪個最讓人心儀,答案可能五花八門。另外,大美吉林市曾經的拍照景點,也不止前述的這幾處,若您記憶中還有留有其他拍照留念勝地的印記,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郭金夫老師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