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
1、2025年1月第3本;
2、2020年~至今,理財系列共計閱讀44本;
3、2024年目前共計已閱讀42本(計劃52本)。
周六了,這是我本周看的第2本書,字數只有2.394萬,頁數也只有78字,印象里這應該是我看的第一本袖珍書。
也沒什么,本來現在就是為了湊閱讀量,看厚看薄都是看,先完成任務要緊些。
雖然可能有人不理解我干嘛這么做,一個月看十幾本,有意義嗎?寫出來的讀后感又能看嗎?我自己也感覺其實沒啥意義也沒法看。
包括現在寫這篇,我也不知道發完又會掉幾個粉。
但我還是想先完成再說,強迫癥也好、閑的沒事干也罷,總之這個執念我目前是無論如何都想完成的,那就先做了吧!
認真想一下也是有好處的,自己定的目標,自己再完成它,對后續的新目標與新目標的執行,也會是一個好的范本,同時又給自己施加一定的壓力。
做事做人不都是要這樣?仁、義、禮、智、信里面雖然“信”排在最后,可不代表它就不重要。
說回本書,因為篇幅小其實并沒有怎么介紹到袁崇煥,當然關鍵的一些信息點還是提供了的,比如他是在明朝抗擊的皇太極,是在前面十多次大戰失敗的情況下臨危受命的,同時也是這之后第一個帶兵打了勝仗的,最后他是被閹黨陷害而死的,受的刑法叫做“磔(zhe 二聲)刑”。
磔刑,看書里描述就是“凌遲”。
我百度了下并沒有說“磔刑”就是“凌遲”,所以應該還是有區別的,至于具體是什么區別,你們自己查查,我沒看出來。
摘抄的句子不多,所以這次我就不單獨列了,標粗第一句——對待“天時”:第一要“敬天時”,第二要“順天時”,第三要“知天時”,第四要“借天時”。
以上這句講的是袁崇煥帶兵打勝仗的分析,認為他首先是有了“天時”的加持。
因為前面失敗的將軍太多,有了眾多的案例可以參考,所以他才有了正確的對策。當然,之所以打勝仗跟他本人也有很大關系。
因為首先他是一個內心里有國家的人,他的成長過程看到那么多次敗仗,對他肯定有了很大的影響。
后來很多人都畏怯去守邊關時,才有了他的挺身而出,并且我想當時他一定有了充足的準備去打一場打勝仗。
本書獲得的另一個知識點,就是——佛學的“智”,梵文音譯為“般若”。
這個我是第一次知道,謝娜的“菠蘿菠蘿蜜”的歌詞我倒是挺熟悉的。為什么會講到“智”這個字,也是因為分析袁崇煥得出的。
不然呢?如果他是個空有一腔為國為民熱血而沒腦子的愣頭青,沒有智慧,再多士兵他也是無法打出來勝仗的吧!
啊, 突然想起書里提過一段話,大概是說作者請教一個得道高僧為什么“仁義禮智信”里面,“智”是排在第4位的。
剛又打開書翻了一下,找到了。原來是作者某次去佛光寺參觀,星云大師作陪時問的,不過大師的回答我不是很明白,原話是“人的許多錯誤是因智慧不夠而犯下的”。
可是,這跟為什么排第4位的問題,好像沒什么關聯?
哈,大概是我自己沒參透吧,不糾結,說下一句本書里獲得的比較有意思的一段話,也是最后一段——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名寺很有意思:普陀山供奉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化身,慈悲就是仁;五臺山供奉文殊菩薩—智慧的化身,智慧就是智;九華山供奉地藏菩薩—威行的化身,威行就是勇;峨眉山供奉普賢菩薩—賢正的化身,賢正就是廉。
不知道你們看了覺不覺得有意思,這四座佛像代表的,剛好可以反映出來袁崇煥身上的特點。
因為“仁”,他的心系天下所以他才敢于在無人擔大任時,徑自去了邊關;因為“智”,他做了詳盡的分析,并且嚴格執行,所以他打了第一次久違的勝仗;因為“勇”,他敢于堅守崗位,明朝才得以喘息;因為“廉”,他負責過千萬計的軍餉卻沒有一絲私心,成就了民眾愛戴的一代名將,從而啟示了后人。
書,自然是很簡單的一本小書,我從本書里收獲的,一定也不是所有。
就像我上面說的,我也是在堅持按計劃完成任務的基礎上,才能不斷從這些一本又一本與我事業、人生、家庭的書里,盡力去獲得些什么。
如果你問我“獲得”二字很重要嗎?我的答案當然:非常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