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延遲退休政策配套的多個制度從2025年1月1日起實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彈性退休制度。相關《辦法》規定職工可以選擇申請提前三年或者延后三年退休,提前的話不能比延退政策實施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早。
這一制度的實施給了職工充分決定何時退休的權利,那么該如何選擇呢?我們以1975年出生的職工為例進行分析,先來看下這一年齡段的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多少。
不同類型的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不同,男性職工原本的法定退休年齡均為60歲,女性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均為55歲,女性企業職工均為50歲,延遲后三類人的退休年齡分別如下。
1975年出生的男性職工:法定退休年齡延遲至62歲零7個月至62歲零9個月
1975年出生的女性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延遲至56歲零4個月至56歲零6個月
1975年出生的女性企業職工:延遲至50歲零1個月至50歲零6個月
這是法定退休年齡,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既不申請提前退休又不申請晚退休,那么該年齡段的三類職工就是在到了相應的法定退休年齡后辦理退休手續并領取養老金。
然而,彈性制度實施后給了大家更多的操作空間。根據規定,提前退休最多提前三年,這意味著三類職工的最早退休年齡和延遲退休政策實施后一樣,分別為60歲、55歲和50歲。
與此同時,愿意再多干幾年的職工可以和單位協商,在得到單位同意后在法定年齡的基礎上再晚退休幾年,最多晚三年。
因此,該年齡段的男性職工最晚可以在65歲零7個月至65歲零9個月時退休,女性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最晚在59歲零4個月至59歲零6個月時退休,女性職工最晚在53歲零1個月至53歲零6個月時退休。
現在來回答如何選擇退休年齡的問題,在我看來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身體狀況。不同職工的身體狀況差異很大,有些人50歲過后就感到身心疲憊、精力不足,甚至遭受各類慢性疾病困擾,特別是男性職工,熬到60歲已經很不容易了,這類人適合早點退休。相反,有些人身體素質出眾、精力旺盛,退休了也停不下來,忙里忙外,可以考慮多工作幾年。
第二,工作情況。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不適合年齡較高者從事,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對身體的損傷都不利的。腦力勞動可能倒是越老越吃香,典型如醫生、大學教授等,豐富的工作經驗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家庭收入。退休后領取養老金,大部分情況下的養老金是低于在職工資的,一般而言養老金的替代率在40%左右,即最后一個工作月的薪水是1萬元的話,退休后的養老金就是4000元,差距還是很大的。對于家庭經濟與支出壓力較大的人而言可能會選擇晚點退休,至少不會申請提前退休。
除了上面三個因素外,還要考慮家庭狀況。比如,第三代出生,作為奶奶或者外婆可能要承擔起帶孫輩的重任。這時,哪怕身體好、體力工作強度小、養老金不高也只能早點退休,畢竟請月嫂或保姆帶孩子的支出可能更高,而且還不放心把孩子交給別人帶。
總的來說,1975年出生的女性企業職工是第一批“享受”延遲退休的人,法定年齡延至50歲零1個月至50歲零6個月,相對于另外兩類人而言依然是比較早的,應該不用考慮申請提前退休,情況合適時甚至可以與單位協商,再多工作1-3年。
女性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男性職工主動申請再晚退幾年的人數應該很少,尤其是1975年出生的男性職工,法定退休年齡延遲至62歲以上,不僅不太會申請晚退,不少人反而會申請早退,在60歲或61歲退休。
當然,正向前面說過的那樣,大家還是要結合自身情況,充分考慮與延遲退休有關的幾個因素后再做出決定,每個人的情況和決定可能都是不一樣的。這不是做數學題,沒有特定的公式可以代入得出確定的答案,只能給大家提供決策的思路。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