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驅動,理念成就,才是《詠春》背后的“文化深圳”密碼。
從開年的方式,可以看見一座城市的稟賦。
2025的深圳,是以文化開年。
當成色十足的文化大年2024完美定格,新年伊始,以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回家”連演6場的新年城事,再次拉開了文化深圳的示范。
“詠春”賀歲,文化開年
城市以何開年?
深圳的一個亮色答案是:“詠春”賀歲,文化開年。
這是妥妥的新年城事,1月10日至13日,《詠春》將在深圳大劇院連續演出6場。
昨晚6時許,就有觀眾陸續進入深圳大劇院,或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或舉家出行共赴“新春詠春”之約。主演常宏基透露,10日當晚的演出是他個人的“第200場演出”。
這是繼出海英國、法國,2024年底又新添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榮譽之后,《詠春》的“回家首演”。
《詠春》“回家”演出,深圳觀眾再次展開雙臂熱情擁抱:本次6場演出門票,一經開票,火速售罄。此前,《詠春》曾于2024年6月28日至7月7日在深圳演出10場,場場爆滿,熱鬧非凡。
數據顯示,自2022年12月在深圳開啟巡演以來,《詠春》已在國內外47個城市演出236場,累計觀演人次近33萬,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股“詠春熱”。此次深圳站6場演出結束后,《詠春》總演出場次將刷新至242場。
本次演出時值春節前夕,演出方特別策劃了“詠春賀歲,游園共慶”主題游園會,《詠春》主演常宏基、陳賢哲、許天慧、王沅琳、陳席倫等紛紛來到詠春新春主題游園會與觀眾們一起寫“福”字、投壺……觀眾在觀看《詠春》享受藝術之美的同時也提前感受濃郁的春節氛圍。
本次演出還吸引了英國知名紀錄片導演柯文思到場拍攝、記錄。據悉,柯文思團隊正在拍攝一部以舞劇《詠春》為主題的紀錄片。
舞劇《詠春》誕生于深圳、首演于深圳、巡演從深圳出發,早已成為一張深圳文化名片。
2024,深圳是文化大年
回望2024,是深圳成色十足的文化大年。
這一年,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等3部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打響“深圳出品”文藝精品屢攀高峰,出圈出海。
《詠春》背后,作為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站在世界聚光燈下的深圳,城市文化魅力愈發彰顯,多面齊發。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倫敦受熱捧。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攝
這一年,舉辦的“嶄新城市 精彩演繹——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深圳圖片展”,全景式再現深圳“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的偉大成就和歷史變遷;萬架無人機為祖國慶生驚艷各方,刷新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受到海外社交平臺廣泛關注。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這一年,文博會市場交易再創新高、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盛況空前,強力賦能高質量文化強市建設。第20屆文博會吸引60個國家和地區的6015家企業機構線上線下參展,52個分會場鋪展全城,主會場、分會場總參與人次達174萬,主會場單日參觀人數突破14萬人次,再創文博會史上新高。
這一年,吾城吾歌、讀書月等文化品牌活動精彩紛呈、市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第25屆深圳讀書月2500場活動點亮全城,吸引群眾超千萬。打造“永不落幕的深圳設計周”,舉辦環球設計大獎“鯤鵬獎”,“深圳設計”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邀請20多個國家近千名藝術家來深,為市民奉獻一系列高水平文化演出。深圳科技館新館、深圳書城灣區城建成,歡樂港灣歡樂劇場開工。
舉辦“創意十二月”“鵬城金秋”市民文化節等高質量文化惠民活動,滿足市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深圳連續四年獲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評價第一。
第二十五屆深圳讀書月深圳書展人氣火爆。
深圳特區報記者 胡蕾 攝
這一年,面向世界深入推進“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計劃,攜手港澳共建人文灣區展現新氣象。5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數百批次外國媒體、機構和企業負責人來訪深圳;城市形象片《敢為人先》廣受贊譽,獲第六屆“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最佳作品獎”。
這一年,嶺南書院·深圳鶴湖書院煥新啟用,1000余場“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深圳市民石欣當選第八屆廣東省道德模范,并與郭麗英一同被推薦參評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3人獲評“中國好人”……
市民參加嶺南 書院·深圳鶴湖書院舉辦的文化活動。
書院供圖
這一年,深圳出版《網絡文明藍皮書:深圳市互聯網企業網絡文明建設報告(2024)》,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互聯網企業網絡文明建設評估指標體系。
這一年,深圳發布了“深圳City Walk打卡線路電子地圖”,這是深圳首次以線路地圖的形式,權威推薦一批有活力、有人氣、有流量的“網紅”打卡地。“電子地圖”上線后,社交平臺上多個打卡話題持續吸引眾多網友互動創作,活動有關內容總瀏覽量突破4億。
細數這一年的深圳文化大事、文化盛事、文化創新,可謂不甚枚舉,立體展現出深圳在宣傳思想文化佳音頻傳的2024圖景。
原創《詠春》背后的“文化深圳”密碼
今時深圳何以頻傳“文化佳音”?
一直以來,世人多知道“悶聲搞錢”的深圳,卻少聽聞“悶聲搞文化”的深圳。
看這些年深圳在文化這件事上的崛起路徑,會發現,今日深圳在文化上展現出的“深圳作為”“深圳樣本”,不是一時之興,而是主動謀劃下長期主義開出的必然之花。
深圳早在2003年就在全國率先確立了“文化立市”的戰略目標。20年來,深圳的文化創意產業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長速度,在2022年首次突破了2600億元,占深圳全市GDP的8%。文化產業在深圳市擁有超過100萬從業人員,如今的深圳深圳早已是為人熟知的時尚之都、設計之都。
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圖書館(室)779個,各類自助圖書館307個。數據顯示,深圳人在讀書這件事上連續32年保持人均購書量全國第一,市民閱讀日均時長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多……
2024年,以原創舞劇《詠春》為代表的“深圳出品”的文藝精品更是屢攀高峰,出圈出海。從文化建設到文化產業,從文化產業到文化城市,其路徑清晰可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月10日上午,第二十二屆深圳關愛行動啟動暨“心光大道”項目首發活動在寶安區歡樂港灣沿海步道觀景臺舉行,用愛點亮,溫暖啟航。
有人說,文化是城市綜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體現。比建設更重要的,是背后的那些深圳觀念深圳理念。
深圳觀念不斷形成和持續輸出,是正在發生的深圳文化現象。觀念驅動,理念成就,在這種土壤呵護下,文化之根在深圳得以枝繁葉茂,這些才是一系列原創《詠春》們背后的“文化深圳”密碼。
市民留言“表白”深圳。深圳特區報記者 葉雨楠 攝
深圳不僅形成其“文化方法論”,更重要的是深圳在持續為這種方法論提供土壤和環境: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始終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當“文化大年”成為2024深圳一種年份標簽,2025以文化開年的深圳,則在文化這件事上繼續著新的示范和常態。
文|深圳客編輯部
圖片來自網絡
你最喜歡深圳什么文化活動?
留言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