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洪學智,在他年老之后,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躺在家里的搖椅上曬曬太陽,順便拿起一張報紙看看最近發生的大事,倒也算的上悠哉游哉。
不過某天,他的這份平靜卻被打破了。原來這天剛剛好是自己的兒子洪虎回到北京述職。交代完組織上的任務,洪虎的第二件事,當然就是回來看看自己的父親最近身體如何。
其實說起來,洪虎的人生經歷也算是非常豐富。當年上學的時候學的就是化工專業,但是到了畢業后,洪學智上將卻親自找到了洪虎的學校,安排去了一個普通的化工廠,當最基層的技術員。
當時洪學智周圍的不少人,其實都不太理解他的做法,他們覺得洪學智這么做,未免對自己的兒子有點太過于不近人情了。
可洪學智聽到了這些議論后,卻直接說:“我的兒子,如果能行就自己努力,如果不行就干脆別干,從來沒有什么‘靠他老子’這回事!”
而也就是在洪學智的這種要求下,洪虎反而在最基層的崗位做出了屬于自己的天地,幾乎他任職的每一個崗位上,洪虎都能出色的發揮自己的才華,將崗位上的許多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
在化工廠干了幾年時間,洪虎不僅學到了一身出色的技術,同時還對化工行業本身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甚至在心中都有了一套改良當前化工技術問題的方案。
可就在洪虎以為自己終于可以大顯身手的時候,洪學智的另一個要求卻傳來了,那就是國家在青海地區新建設了一個化工廠,而這個化工廠本身缺乏人才,于是洪學智便主動推薦了自己的兒子去了青海。
這個消息傳來,很多人都不理解,畢竟如果說是要對自己兒子嚴格要求的話,那么洪虎之前已經在基層有過很長時間的實習經歷了,他積累的經驗也已經足夠多,完全可以勝任新的管理崗位。何必要再去青海的高原上,吃二茬苦呢?
可是洪學智一句話就回答了想要勸說自己讓兒子留下的人:“高原的化工廠,再苦能苦到哪里去?如果我的兒子都不去,還能要誰上呢?他作為共產黨員的孩子,就應該哪里困難,搶著去哪里干!”
洪虎也不愧是洪學智的兒子,在接受了組織上的任命后,很快就收拾起了行囊和包裹,一刻也不停地來到了青海,并且在青海扎下了根,對他來說這不僅僅是組織上的信任,更有一份發自內心的,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
就這樣,洪虎在青海省的高原化工廠,將自己學到的技術和建設化工基地的能力,全部傳授給了這里的工作人員。以自己的力量,極大的提升了青海高原化工廠的技術水平,為將來他邁進全國一流奠定了基礎。
當他回到北京后,經過中組部的審核和檢驗,洪虎的工作業績和工作水平,得到了極大的肯定,于是中組部最終決定將洪虎調到吉林,擔任吉林省的省委副書記,而在臨走之前他回到了家里,準備跟父親告個別。
看到父親日漸衰老的面龐,洪虎有幾分感慨,這么多年以來,自己一直沒有能夠在父親身邊盡孝,可能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子,可洪學智仿佛看透了洪虎心里的想法,安慰他說:“忠孝不能兩全,我現在身體還好,你要做的就是報效國家。”
洪學智又跟洪虎說了很多,大概就是去了吉林之后,應該怎樣發展當地的經濟,建設當地的秩序。而洪虎將洪學智的這些話,都聽進了心里,到了吉林擔任副省委書記的幾年,將吉林當地的經濟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后來,當有人將洪虎在吉林的成就告訴洪學智后,洪學智也只是淡淡笑了笑說:“這是他應該做的,如果在官員的位置上,不能為國家做事,為人民百姓做事,那么他這個官兒當的還有什么意義呢?”
這或許也是那個年代,革命元勛對自己子女最基本的要求方式。洪學智并不是個例,但是他的要求卻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典范。
直到2004年,洪虎離開吉林,當地的人民百姓對其念念不忘。畢竟他在吉林的政績,和發展吉林的功勞,都是有目共睹的,而這一切的背后核心,都是父親洪學智曾經對他的教導和啟迪,洪虎也牢記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