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2月20日全面接任阿里三個集團CEO后,吳泳銘成為一號位已有一年多時間。這一年,吳泳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所有的子彈投入核心業務中。對于非核心業務,這位人狠話不多的阿里元老,則果斷地進行了斷舍離,哪怕是巨虧也要止損。
吳泳銘是阿里004號員工,最年輕的“十八羅漢”。
自1996年入職阿里成長為核心技術人才,到2015年自立門戶當起了投資公司老總,再到2023年重回阿里坐上一號位,吳泳銘跨過了27個春夏秋冬。
在吳泳銘離開又回來中,阿里的命運也浮浮沉沉:霸榜行業一號位很多年,又因內憂外患陷入兩難境地。目前,單單在國內,阿里就強敵環伺:前有京東,后有拼多多;左有抖音,右有快手。
也是在這樣的格局里,自2023年12月20日全面接任阿里巴巴集團、淘天集團、阿里云智能集團三個CEO以來,吳泳銘已帶領阿里打了無數硬仗。
盡管2025年的鐘聲已經敲響,但回望過去的一年,種種跡象表明:在吳泳銘的掌舵下,無論是聚焦核心業務的全面發力,還是對非核心業務的斷舍離,阿里這艘巨輪正艱難掉頭。
作為阿里創始人馬云“最信任的人”之一,吳泳銘這一年具體做了哪些事?阿里因此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01、做事很果斷,敢于取舍
“敢于做取舍,要什么不要什么,都明確說清楚了。”當復盤吳泳銘掌舵阿里一年多的表現時,接近阿里的馮瀟向《財經天下》總結道。
這一年多來,在“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的思路下,3大類核心業務,即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4個創新業務,即“阿里四小龍”1688、閑魚、釘釘、夸克,被吳泳銘放進了阿里的購物車。
不僅如此,吳泳銘將手上所有的彈藥,用于一些能創造價值的“關鍵戰役”。重中之重的是電商、云計算,策略走向是:淘寶天貓以用戶為先,阿里云堅持“AI驅動、公共云優先”。至于阿里另一重點海外業務,則可以“犧牲短期盈利,換取戰略性收入增速”。
正所謂有取必有舍,“其他與主營無關的業務,都要背財務指標,要么盈利,要么賣身。”馮瀟對此并不意外。畢竟,阿里被外界稱之為“巨輪”并非虛名,其具有業務板塊眾多、產業鏈覆蓋廣,以及業務地域跨度大等特性。
過去一年多,吳泳銘放棄了云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也叫停了盒馬、菜鳥的上市計劃。“如果子公司進行分拆,大家要花很多精力處理系統間的交割,不同部門之間溝通也會不順暢。彼此有很長時間的申請鏈路,轉崗也不行,只能離職再入職。”阿里云員工李季很高興吳泳銘的這個決定。
顯露出吳泳銘斷舍離決心的,是阿里花了一年多時間,逐步減持或清倉了B站、摯文集團,以及小鵬汽車、光線傳媒等公司股票。“不賺錢或沒有前景的項目,都是直接砍掉。”馮瀟認為,2025年阿里也會延續這樣的做法。
對于非核心業務,哪怕巨虧阿里也要出清。比如阿里在銀泰百貨、高鑫零售這兩家公司上,最終以虧損472億元的代價賣掉。“1+6+N的分集團,也按此邏輯執行。”馮瀟說。其他留下來的非主營業務,雖然沒有被清倉大甩賣,但也背負著巨大的業績壓力。
《財經天下》了解到,吳泳銘給到一些業務板塊的關鍵考核時間節點是“2025年3月31日”,“要盈利是硬性指標”。為此,各大業務板塊使出渾身解數,只為在331這個時間節點到來前,完成定下的業績目標。
以阿里大文娛旗下的優酷為例,馮瀟說:“以前優酷在劇集采購上出手闊綽,甚至曾用上億元購買劇集,現在思路全轉變了,更傾向于精簡項目,綜藝制作和劇集采購都更為謹慎。”
實際上,不僅僅是阿里大文娛,整個阿里集團都在降本增效:單單2024年上半年,就少了2.1萬人。而隨著高鑫零售的出售,阿里更是能一下子少8.5萬人。
阿里人員與組織結構大優化的同時,吳泳銘也在推行團隊年輕化,“四年內,要讓85后、90后作為主力管理者”。為此,淘天集團迎來了吳嘉、處端、家洛、一漫、少游、道放這6位年輕管理者,阿里本地生活板塊,比如餓了么董事長和高德CEO,也分別換上了80后吳澤明、韓鎏。
各業務板塊的一些具體管理崗,也一并實現了團隊年輕化。前阿里員工張清就發現,仍留在阿里的一些80后、90后前同事,有不少升職了。在各業務板塊肩負財務指標壓力下,一些被委以重任的年輕管理者,考核周期縮短成以季度為單位了,“很多沒有完成目標的,或平級調整或降級”。
無論如何,吳泳銘上任后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就像突然扔下的一塊大石頭,在阿里這個原本缺乏活力的湖面,掀起了大大小小的水花。“要說這一年最大的變化,還是在阿里大本營杭州那邊。”馮瀟告訴《財經天下》,很多被提拔的年輕干部,在激勵措施中干勁十足,哪怕股票不能很快兌現,需要一定時間予以行權。
“聚是一團火”的邏輯下,經過一年多的聚焦與收縮,“吳泳銘這一年整體目標完成得還不錯。”馮瀟對阿里的現狀,表現出樂觀的態度,“以淘天集團的付費會員服務88VIP為例,2024年會員數已經創新高了。”這并非空穴來風。早在2024年天貓雙11發布會上,淘天集團公布,淘寶88VIP會員規模已超4200萬。
02、燒的幾把火很有效
多名阿里員工一致認為,吳泳銘做的這些努力沒有白費,阿里的確發生了不小的化學變化。至少,從最新的2024年第三季財報來看,阿里的核心業務淘天集團、阿里云的營收,均實現了不小幅度的正向增長。其中,阿里云中的公共云產品收入,實現雙位數增長;AI相關產品收入實現三位數增長。
不過,對阿里員工而言,吳泳銘燒起來的幾把火,讓他們的心情猶如坐過山車。最開始的幾個月,經歷多輪組織架構調整后,不少阿里員工都知道公司要變,但不知道怎么變,以及為什么要這么變。
他們擔心的還有:如果毫無準備便動手變革,公司會面臨很大的風險。也因此,很多人并不認可這些變革,于是,他們就一直在觀望。“畢竟,一切都感覺朝令夕改,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下周要干啥。”回想起最初的那幾個月,阿里系員工南煥仍記得自己當時的茫然。
還有一些人,只要薪資給的滿意就成,對阿里的大變動,沒有明顯的情緒波動。張清曾跟這類人群聊過:“他們反而更關心手里的股票,阿里股價什么時候能回到100美元以上。”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一次又一次的調整中,新掌門吳泳銘的個性特征,以及為人處世風格,在員工心中逐漸明晰了起來。
在2015年離開阿里之前,吳泳銘在內部被稱為“吳媽”,即便他的內部花名為“東邪”。據說,是當年跟隨馬云北上時,大家分的宿舍都有一個“媽”,吳泳銘也管了一個宿舍,因此被稱為“吳媽”。
他之所以被馬云重新召回,是阿里面臨著棘手的問題:內憂——戰略定位失誤、公司管理問題,外患——市場競爭激烈、宏觀經濟調整。在外界看來,懂技術、通資本,還知道怎么將技術打造成產品、變現為營收的吳泳銘,是眼下最適合幫助馬云帶領阿里打仗的人。
接觸過吳泳銘的人,對他的評價大同小異:性格溫和、實在、講義氣、敢于嘗試新事物,“既有技術人的專業眼光,也有企業家的想象力,還有風投人的氣魄和膽識。”隨著阿里的持續深度調整,就連之前不熟悉吳泳銘的阿里員工,也更了解這個新任掌門人了。
“吳泳銘看起來是干實事的人,阿里內部這一年多對他的評價還不錯。”馮瀟也認可吳泳銘。澎湃新聞曾報道稱,吳泳銘本身有著“抓大放小”的管理哲學和經驗,這是一個跟財務出身愛摳細節的前任截然不同的特性。
這也成為一些員工擁護吳泳銘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那些被重用的年輕干部。為了完成上頭交給他的任務,他們在過去一年很拼很卷。一些不看好阿里發展前景的人主動離開了。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中,他們很難說服自己,阿里還能重回到一家獨大的時代。
也有不少人被迫離開了,孫靜就是其中一個,她是阿里旗下物流公司菜鳥北方某城市的前員工。2024年11月的某一天,她被開除了,人力告訴她:“公司效益不好,你所在的崗位被撤掉了。”她明顯感覺到,此次裁員跟往常不一樣,賠償少了不少。
眾所周知,阿里對待員工素來大方:不僅假期多,工資可觀,就連裁員大禮包也頗為豐厚。但這一次,人力并沒有跟孫靜協商,而是說已給到最大賠償權限了。
也就是這樣的背景下,阿里開始抓考勤了。以國際供應鏈、淘天等部分部門為例,從12月底開始,“通知9點半打卡了。”阿里云最近也變了,“之前工位10:30才能坐滿,現在9:30就要到位置。”李季也明顯感知到阿里云的這種變化。
在多名阿里人士看來,吳泳銘上任這一年多,阿里確實是變了。
03、“難回一家獨大的時代”
上任一年多,吳泳銘公開露面的次數,屈指可數。
阿里的業務線太多了,即便每周都拉著“1+6+N”的管理層開會,吳泳銘也忙不過來。并且,新掌門上任只有短短一年多時間,很多業務板塊除了降本增效或穩住現有業務外,并沒有更多進攻性業務。
即便有,也沒那么快見成效,比如阿里大文娛,“優酷的一部劇,周期就是3~5年。”張清說。此外,吳泳銘啟用年輕化團隊,原本是一件好事,但這又給內部管理,增添了一些煩惱。
年輕干部也得培養自己人,他們被委以重任后,往往會從一些部門挖來心儀的人,“這也導致一些部門人越來越少,缺人手的情況下一個人當幾個人用。”張清坦言,即便是這樣,也不見招新人進來。
就算招了新人進來,阿里也要花不少心思培養,新人的日子并不好過。比如曾在阿里電商某業務板塊擔任銷售的莫森。他的工作職責是邀請商家交年費開店。“業績要求高,天天打電話,電話都打爛了,也開不了單。新人三個月能有一兩個單子,算不錯了”。
在莫森看來,他之所以開單難,一方面是阿里做電商很多年,市場被開發完了,也就是業內所說的“客戶增量見頂”了;另一方面,莫森所在的部門,客戶資源集中在老員工手里,他們通常在阿里待了十幾年,“手上的客戶數量,能抵得上十個兩年內的新人。”無奈之下,莫森在2024年11月離開了阿里。
作為另一核心業務板塊的阿里云,在經過幾輪人員優化后,留下的幾乎都是技術好的人,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有些迷茫。畢竟,自2019年以來,從創始人王堅到胡曉明、張勇,再到吳泳銘,阿里云經歷了四次CEO更迭。
盡管吳泳銘一直在強調AI,阿里云也被他視為不計成本要投入的核心業務,但在李季看來,CEO的頻繁調動,在阿里云已經趨于常態。他的心態從開始的擔心緊張,到現在的波瀾不驚了。“換誰都無所謂了,只要自己保證工作效率,公司能按時發放工資就行”。
擁有這種想法的人,在阿里云有不少。“阿里云真沒傳說中的那么卷,不信你周末去看看園區,有幾個人在辦公?大部分人都在遛娃,他們平時就將班加完了。”對自己在阿里云的現狀,李季也頗為滿意。
無論如何,這種精神面貌倒是與阿里的企業價值觀——新六脈神劍中的某一點吻合了:認真生活,快樂工作。除此之外,新六脈神劍還有其他一些價值觀。
比如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時此刻,非我莫屬。馮瀟說:“企業價值觀一直沒有變,現在還掛在阿里內網上。”這是馬云創下的企業文化。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財經天下》了解到,對于2025年的發展重心,阿里大概率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推動國內和國外電商的融合,提高用戶需求和消費頻次,帶動GMV增長;第二,聚焦AI在電商場景化的應用、結合,加大研發投入;第三,擴大優質低價的供給,對88VIP進行升級,豐富權益政策。
這也意味著,2025年阿里所要做的事,是在2024年的基礎上持續深化。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未來依然沒有顛覆性的創新業務出現,比如像騰訊推出了微信,阿里還是難以重回一家獨大的時代。”一名資深電商人士告訴《財經天下》。
在該名電商人士看來,馬云選中的人,都有一個特色,就是無條件執行馬云的決策。“阿里十八羅漢” 之一的彭蕾曾說過“無論馬云的決定是什么,我都讓它成為正確的決定”,戴珊也曾公開表達過馬云指哪兒,她就打哪兒。
有阿里人士曾告訴虎嗅,吳泳銘是馬云最信任的人之一,他二十幾年來一直堅決貫徹馬云的戰略。這意味著,吳泳銘的“絕對忠誠”,將極大限度落實馬云的各項決定。“但馬云的所有決策,就都是對的嗎?”這個問題是很多阿里人,包括張清藏在內心深處,敢想不敢說的疑惑。
不少阿里人還記得,2019年,在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阿里舉辦的那場20周年年會,隆重而又張揚。數萬來自全球各地的阿里人齊聚于此。盡管很多人并沒有抽中大獎,但對他們來說,作為阿里人,參加過如此盛大的年會,就沒有什么遺憾了。
然而,自2020年1月13日,舉辦一場主題為“夢想開啟未來”的年會后,阿里就變得低調了起來,“至少三年沒有辦過年會了。”不僅如此,2024年,阿里還停辦持續了12年的雙11晚會。在阿里人的印象里,“年會、晚會還是要有的,它們是公司基本面的晴雨表。”末了,李季拋出這么一句話。
(文中人物李季、孫靜、馮瀟、張清、南煥為化名)
(作者 |易浠,編輯 |吳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