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瞬間被定格,成為永恒。1934年,疊溪大地震震撼了整個四川,而在這場災難的第二年,一位名叫莊學本的攝影大師踏上了探索羌寨的旅程。他的鏡頭,不僅記錄了一段段被遺忘的歷史,更捕捉到了羌族人民最為純真本色的一面。
莊學本,這位中國影像人類學的先驅、紀實攝影的大師,將與他相遇的羌人視為“隔離較遠的兄弟”。這份深厚的尊重與理解,使得他的鏡頭下的羌人肖像充滿了人性的溫度與真摯的情感。在拍攝肖像時,莊學本不僅捕捉人物的正面,還細致入微地拍攝了側面和背面,全方位地展現了羌族人民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風貌。
在他的鏡頭下,無論是平民百姓、貴族階層還是統治階層,都顯得如此自然、直接和樸素。背茶包的羌民、咂酒的漢子、震后在懸崖邊重開路的勇士、茂縣城內繁忙的街道、羌民老倆口的溫馨、羌族婦女的勤勞、九子屯羌婦背孩的艱辛、水塘寨羌民家庭父子倆的親情,以及那些應該參軍的年輕孩子,都被他一一記錄下來。這些畫面中的羌人,沒有刻意的擺拍,沒有虛假的笑容,只有最真實的情感流露。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莊學本不僅記錄了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還通過他的鏡頭展現了羌族社會的多元面貌。九子羌女的美麗、羌族老嫗的慈祥,都讓人感受到了這個民族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這些照片,如同一扇扇窗戶,打開了外界了解羌族的通道,讓更多的人得以窺見這個古老民族的真實生活。
1941年,莊學本在成都、重慶、雅安舉行了一場轟動一時的“西康影展”。這場影展的照片拍攝地點遍及23個縣,歷時3年,以真實的形象介紹了西康的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莊學本的鏡頭,如同一部生動的歷史紀錄片,將西康的壯麗風光與羌族人民的淳樸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當我們再次審視這些經過后期上色的照片時,仿佛穿越了80多年的時空隧道,親眼見證了那個時代的羌族風貌。莊學本的攝影作品,不僅是對羌族文化的珍貴記錄,更是對人性、對生命、對歷史的深刻思考。他的鏡頭,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系,更加珍惜那些平凡而又真實的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