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良其
經驗主義哲學家認為,人類的感知器官是為人的生存而設計的(有哲學生物學認為,人的感知能力是由DNA先驗規定好的),對世界萬物的感知能力有限,而且人類所感知的世界只是表象的。由于人類感知能力的局限性,其對世界的本質是無法知曉的,也是“不可知”的。經驗主義在近代哲學中以英國的培根、洛克、休謨等哲學家為代表,他們不相信宇宙世界存在一個人格化的“神”,休謨甚至認為,人類根本沒有必要因為害怕死亡而去尋找一個“上帝”來對自己進行安慰。
而理性主義哲學家認為,世界是有秩序運轉的,是有善的目的,并且認為宇宙世界最終存在一個“終級力量”——經院主義哲學認為是“上帝”,黑格爾認為是“絕對精神”,叔本華認為是“絕對意志”。經院主義認為,上帝是理性的,是有善的目的,而人類是上帝的副本,所以人類也是理性的。與之相應,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 (也可理解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開拓了“歐洲大陸理性主義”哲學,成為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笛卡兒通過“數”的規定性、解析幾何(他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并創立了著名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因此他還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等數學邏輯方式不僅成為近代科學的始祖,也證明通過邏輯理性方法可以認識和理解宇宙世界。
德國康德通過《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三部著作,調和了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培根的經驗主義之間的分歧,并以“敬畏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為墓志銘。康德認為,經驗在可感知的世界發揮作用;理性在可感知的世界之外發揮作用。
竊以為,經驗主義系“無神論”者,不相信、不承認世界有終極力量,也不相信有任何權威,“經驗之外無物存在”的思想,最終形成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法哲思想,而英國也確確實實是“王在法下”。而理性主義系“有神論“者,相信存在終極力量且有善的目的,故能產生“社會主義”法哲思想——叔本華曾經罵他的老師黑格爾是”騙子“,沒有把人類受不同意志支配所產生的痛苦之真相告訴人民。
為什么英美法系實行的是“判例法”、德法等國實行的是“成文法”?竊以為,這應該和英美國家與德法國家所建立起來的哲學思想體系不同有關。
在英國,培根、洛克、休謨等實證主義哲學家崇尚實證主義,他們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來自于經驗,經驗之外無物存在,對經驗以外的事物人類無法知曉,在這種哲學思想指導下,英國及英聯邦囯家在法律體系上自然選擇采用以遵循先例為主的“判例法”法律體系。而德國、法國等大陸國家在以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等為代表的哲學家們,他們崇尚人類理性,認為人類通過理性邏輯思維可以推導出正確的認知,即他們首先確立思想“支點”,再向周圍散開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德國、法國等大陸國家自然會選擇以“成文法”作為自己治國理政的法律體系。
經驗主義、唯理主義分別是判例法體系與成文法體系產生的不同哲學思想根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