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用鮮血澆灌革命的一大維新人物,譚嗣同的死亡很是壯烈。在他被殺當(dāng)天,看過行刑的百姓都不由同情和感慨,表示這些革命人物下場實在可憐,這哪是砍人,分明就是拿著鋸子在鋸頭。
當(dāng)時,為了推動變法,康有為、譚嗣同等人奔走呼號,渴望能喚醒中國人血性的一面。然而,在清政府的打壓下,這些革命人物跑的跑,死的死。其中,康有為早一步感受到危險的接近,立刻選擇避避風(fēng)頭,其他六人可沒這么好運,紛紛人頭落地。
據(jù)史書記載,譚嗣同本身是有逃跑的機會的,可在關(guān)鍵時刻,他卻不愿逃走,想要用淋林鮮血來喚醒國人的認知,因此果斷留了下來,立刻被清政府抓獲。在行刑場上,六君子身處斷頭臺上,望著底下黑黝黝蠕動的人頭,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臺下的百姓最愛看砍頭的場面,一堆人簇擁而上,仿佛在看一場戲,卻不知這六人到底在為誰感傷,為誰獻身。
這六人里,要數(shù)譚嗣同死得最為慘烈。畢竟,康有為等人抓不到,譚嗣同就成了首犯,被慈禧看作成自己統(tǒng)一江山的一只攔路虎,唯有死能泄下自己的心頭恨。為了體現(xiàn)譚嗣同犯下罪行的嚴(yán)重性,上頭提前給劊子手打過招呼,明確表示要好好用刑。
當(dāng)時的劊子手扛著一把無刃大將軍刀,在砍死其他五人時僅用了五六刀,可在對付譚嗣同的時候,卻整整砍上三十刀,血流成河,紅了百姓的眼。盡管如此,譚嗣同在還喘著一口氣之時,仍對天疾呼著死得其所,著實是一條漢子。
圍觀的百姓并不知道譚嗣同在堅持什么,但悲壯的氛圍和壓抑的情緒仍是撲面而來,感染了所有的人。后來,有一個圍觀老人回憶此事,感慨表示,這哪里是在砍人,分明是在鋸頭。
從老人的言語之中,我們?nèi)阅芨惺艿疆?dāng)時場面的慘烈,譚嗣同雖死了,但他仍活在人民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