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無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覺氣如霜。
這是明末學者、詩文家劉宗周題御史臺聯,選自清·梁章鉅《楹聯續話》卷一。
上聯是說,沒有貪欲,心地就像水一樣純潔清澈。這里的“無欲”,指沒有貪欲、貪求。《論語·顏淵》:“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意思是說:假如你無貪欲,就是賞民使之為盜,民亦知恥而不竊。
上聯講無欲則剛,下聯則講直言正諫,自覺有霜潔一般的剛正威肅之氣。劉宗周以此聯自警,掃除私欲,讓自己淡然無欲,使外物不能動其心。只有這樣,方能言之鑿鑿,剛直不阿。
此聯語帶禪機,警世惕厲。“心似水”“氣如霜”的比喻,形象生動,可視為修身養性的格言。
02
怒氣伏寬,用寬自然少怒;
勞心喜逸,處逸慎勿忘勞。
上聯的“怒氣”,指憤怒的情緒。“伏”,通服,指降服、屈服、服從。“寬”,指寬厚,度量寬宏,宋代晁說之《晁氏客語》:“惟有德者能以寬服人”。
上聯意謂憤怒的情緒能被寬闊的胸懷所降服。
下聯的“勞心”,指動腦筋、費心思。“逸”,即安閑、安樂。“勞心喜逸”,意謂勞心的人喜歡安閑,“心逸,則日休(歡樂)也”.
下聯提醒人們,勞心者固然喜逸、要逸,但處逸忘勞或勞逸過度都是不利的,勞逸要結合,勞苦與安逸都要適度。
03
積極樂觀為身心自強要道;
陽光清氣乃造化所賜補方。
上聯從主體的意志品質和樂觀情志方面道出了“身心自強要道”。意思是說,勤奮工作不怕艱苦,有堅韌不拔之志又積極樂觀,不僅能成就事業,也是身心自強之道。
下聯則從欣賞自然美景,傾聽自然界聲音,采納陽光清氣等方面指出了補益妙方。下聯的良辰美景、天籟之聲、和煦陽光、清新空氣,正是大自然恩賜人類的健康補方。充分利用優良的自然環境,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意志品質,加上科學的飲食起居,這就是書法藝術家費新我在聯語中為我們介紹的“身心自強之道”。故他說:“藥補不及食補,食補不及動補,鍛煉還須樂觀,獨樂何如眾樂。”這是他多年養生健身、壽享遐齡的深切體會。
04
至樂莫過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寡智乃能習靜,寡營乃可養生。
上聯語本《史典·愿體集》:“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意即不僅把讀書視為最大的快樂,還把教育子女當作最要緊的事情。柳屯田《勸學文》說:“父母養其子而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是亦不愛其子也。”無論古今,都應把教育子女當作“至要”之事,予以重視。
《孟子》云:“養心莫善于寡欲”,下聯即由此而來。“寡智”即智謀少、嗜欲淡,利于習靜,排除雜念,靜養修性。“寡營”,即欲望少,不為個人營謀打算。唐代韋應物《與韓庫部會王祠曹宅作》中有云:“守默共無吝,抱沖俱寡營”。少思慮、少鉆營,保持心安體靜,自然有利于健康,明人劉肇淛就說:“余見高壽之人多能養精神,不妄用之,其心澹然,無所營求”。
05
無求便是安心法;
不飽真為卻病方。
這是一副書齋聯。曾有人誤以為此聯為張之洞所撰,實際上比張之洞早出生120年的清代文學家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卷六中已經收入了此聯。
人生在世,食衣住行,不能無所需求。上聯的所謂無求,是指對財富、物質享受、地位、權勢等方面,不應作非分或過分的追求,即所謂知足,做到這一點,自然心安神泰。
下聯語出《論語·述而》“君子食無求飽”和《呂氏春秋》“凡食之道,無饑無飽,是之謂五臟之葆。”吃飯不貪食,達七八成飽即止。寡欲以安心,節食以卻病,此乃養生之妙方。
06
每聞善事心先喜;
得見奇書手自抄。
這是明代書法家、文學家祝允明的書齋聯。
大禹聞善言則拜,作者聞善事則喜,足見作者有“見善思齊”之志;見到奇書,即不辭勞苦,親手抄寫,足見作者學習刻苦。
明初有一代文宗之譽的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曾談到他嗜學抄書的情景:“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此聯同樣表現了作者修身治學的良好心態和進取精神。重視好的見聞,培養自己健康的情感,這是應該有的良好心態。本聯盡管文字平淡,卻是勸人為善和培養高尚情趣的名言。
07
矜名不若逃名趣;
練世何如省事閑。
此聯選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上聯的“矜名”,即自夸或妄自尊大自己的名聲。《后漢書·袁術傳》:“術雖矜名尚奇,而天性驕肆,尊己凌物。”
下聯的“練世”,即熟諳世事,閱歷豐富,通曉世故人情。
聯語是說自夸名聲倒不如隱姓埋名、多干實事富有情趣;諳熟世事而又通達人情世故不若省事恬靜修身養性清閑。
08
盡力量為善;
養精神讀書。
上聯是說要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做好事。古話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經 常為善的人,心緒安寧,心胸坦蕩,在受到人們尊敬與愛戴的同時,自己的身心會得到慰藉,精神也會感到愉悅。
下聯說說讀書,讀書是美好的事情,因為“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
09
眼里有塵天下窄;
胸中無事一床寬。
上聯是說一個人若心胸狹窄,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即使給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覺得得到太少,有諸多不滿。
下聯說一個人若心胸寬廣,對任何事物都不執著,即使他生活簡陋,屋里只有一張床,他依然覺得天地很寬,心懷感恩。
10
積善家方慶;
心閑體自舒。
上聯出自《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說,多做好事、樂于助人的人闔家幸福,并且會恩澤及于子孫。
下聯是說人的心情閑適,身體也覺得舒展、平安。《禮記·大學》有“心廣體胖”一詞,下聯即由此引申而來。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