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大家都在關注一年一度的CES展,今年的主題是“DiveIn”,大概意思就是讓大家深入探討AI的底層技術與實際應用。
CES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展覽之一,不單有前沿技術,還有產業落地,不管軟硬,不去的話同行都看不起你,所以最終的場面是展位費用連年上漲,就連周邊酒店展會期間也都價格暴漲。3倍5倍很常見,大星還看到一個漲了50倍的酒店。
2022年參加CES的中國企業是210家,2023年差不多是500家,2024年是1000家,占全部參展商的四分之一。今年是1339家,僅次于美國,是2022年的6倍多。
看看這個速度,不漲價就奇怪了。
展會上最耀眼的人肯定是黃仁勛了,媒體報道很多,大星覺得一個英語流利的東亞面孔領導AI潮流真是一個完美的符號,代表著東亞和美國的競爭與合作催生了世界電子消費的繁榮景象。
既然是消費電子展,只要看看中央展館的競爭就知道世界上誰掌握了消費者。畢竟什么家用核反應堆啥的那都約等于是賈會計的PPT,大批量工業生產并且暢銷全球的那才叫消費品。
以前這里是日韓廠家的天下,今年,這里是三星和海信的戰場,在最核心的電視領域,這倆是第一和第二。
曾經的競對LG電子,社長趙周完只能靠提醒大家警惕中國企業的強勢增長上上媒體,索尼更是連聲音都沒了。
即便是第一名的三星,也被海信追得喘不過氣。以美國市場為例,在87英寸及以上的大屏市場,2024年海信電視銷售量和銷售額位居第一。來自Omdia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海信100英寸電視全球出貨量占比高達63.4%,穩居第一。三星領導在CES演講時說,將以差異化技術鞏固全球領導地位。
差異化技術是什么意思?要是真有信心那肯定說我全面遙遙領先,提差異的意思就是原有賽道我撐不住了,看看有沒有別的賽道。
我看了看,他們的媒體對比了中韓兩國的大學人才培養,企業研發投入和政府政策支持,預期比較悲觀。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呼吁為了和中國競爭,請放開:
52小時周工作時長限制。
要知道,這可是文在寅在任時的付出多少努力爭取的牛馬福利啊,每周68小時降到52小時這才幾年,又要改回去了?
海信今年到底拿出了什么東西,為什么韓國人這么緊張?我研究了一下海信今年的展館,主題是AI your Life,最主要的展品是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116英寸RGB-Mini LED電視。
我聽了一下海信發布演講,大概意思是之前20年,電視行業顯示技術一直是黑白控光主導,然后他們現在搞出了RGB三維控色。
簡單來說就是以前的普通液晶電視用白色LED背光通過濾色片生成紅綠藍三色,最新的QD-OLED電視用藍色OLED光源通過量子點轉變為紅綠兩色。
紅綠藍這三個基本色混合后的變化以及人眼的可見顏色范圍系統,內涵1670萬種顏色,共同作用在電視上,就是我們能看到的畫面了。
海信這次的RGB三維控色采用紅綠藍三色LED背光,去掉了二次轉換環節,直接輸出三原色。換句話說: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這完美解決了目前主流的QD-Mini LED色域、精細控光、節能不行和QD-OLED峰值亮度和節能不行的一系列不行。海信的RGB 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不僅比他們色域寬、純度好、亮度高,甚至還節能20%。
對于大星來說,這其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LED紅光可以治脫發,藍光可以治痤瘡(更多功效可以自己查查),我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用什么姿勢看這臺電視了!
RGB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以及RGB-Mini LED芯片。這兩個芯片是rgb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的核心和難點,也是海信能夠領先行業實現突破的關鍵。
看發布會的時候我還在想,既然AI能控制復雜的顏色系統載體電視,能不能控制別的家電。
結果他們在展會上拿出了AI保鮮技術的冰箱,還具有智能存儲和食譜推薦等功能;根據衣物材質等智能調節洗滌參數的AI洗衣機;智能調整溫度、濕度,并無縫鏈接到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中的AI空調,這些智能設備都是海信ConnectLife智能家居的觸角。
這幾年中國品牌的發布會活動都會羅列很多數字和百分比細節,很多大家根本聽不懂,比如這次海信的CES發布會上,他們提到了一個數字——采用 3 倍厚度高致密 PV 層,讓芯片在高濕環境下壽命延長:
66%。
這股風氣是從喬布斯時代的蘋果開始的,領導們都覺得發布會上講數據有逼格,你看看這些數字,一看就是工程師們提煉的,只有他們知道是啥,比如這個66%,一看就是反復實驗的數據,講出來就很有牌面。
這是什么不關鍵,這些數字為什么頻繁出現才關鍵。
大星也給大家貼幾個數字,從2000年到2020年,中國培養了多少工程師呢?
6000萬。
別說美日德印韓工程師加起來沒我們多了,中國工程師單獨建國人口都超過意大利。就這種恐怖的實力之下,官方報告說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工程人才缺口3000萬,制造業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占比為3.55%,低于德國23.2%、歐盟14.2%的水平。你們啊,差不多得了。
翻回頭看看,三星的領導真不是在捧殺。任何天馬行空的想法,無論軟硬,最后都要靠工程師一點點實現,制造業這個賽道上,給中國足夠的時間,早晚得把所有對手跑死。
就像海信,低頭看看自己員工10萬,研發人員1萬多,高于歐盟,低于德國,是不是覺得自己還得努力?
關注星球視頻號,熟知寰宇人間事
加乃悟微信:yangnw0705 備注公司-職業
給我一個在看,我能撬動整個星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