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有很多操作系統,比如用于桌面的Windows xp/7/8/10,用于服務器的Windows 2008/2012/2016/2019,用于手機的Windows Phone,用于嵌入式設備的Windows CE以及后來的Windows XP Embedded;蘋果也有很多操作系統系列,用于桌面的Mac OS,用于平板的iPad OS,用于手表的Watch OS和用于手機的iOS。
由于這些操作系統面向的設備在屏幕尺寸、內存容量、CPU指令集、外設擴展性等方面的差異巨大,所以這些操作系統其實無論從內核還是用戶界面區別都很大。
微軟曾經試圖統一手機和PC的操作體驗,結果被用戶強烈抵制,最終失敗了,這就是不同適用場景操作系統分別開發分別命名的原因,你看不到微軟和蘋果宣傳他們只有一個操作系統Windows 和iOS。
實踐證明,一個操作系統包打所有應用場景是不現實的。完全可以把針對不同場景的操作系統給予不同的名字,這樣既有利于公眾區分,也有利于維護。
鴻蒙是什么?
用于嵌入式設備的是LiteOS,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這樣的系統國內有幾十種,其中RT-Thread市場占有率最高,用于手表的是LiteOS,
開源鴻蒙OpenHarmony,實際上是縫合LiteOS和Linux的大雜燴。
用于手機的也是基于AOSP的二次開發。修改增加安卓的部分功能模塊,國內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OS、魅族的Flyme莫不如此;
上述操作系統統稱鴻蒙。
一直以來,很多做法很容易讓人懷疑是不是在故意混淆OpenHarmony和手機操作系統Harmony。
OpenHarmony 2.0 Canary于2021年6月1日更新,Harmony OS于2021年6月2日更新,由于更新時間很近,這很容易對大眾造成混淆。
恰恰如此,在官宣時候以鴻蒙一以概之,從不做說明和區分,這很容易讓人懷疑是有意為之。
此前,純血鴻蒙被熱炒,其實就是變相承認了此前的鴻蒙是混血,是基于開源軟件的二次開發。
事實上,基于開源軟件做二次開發并沒有什么問題,比如蘋果的IOS就基于BSD二次開發,Redhat、Debian都是基于Linux二次開發,安卓也是基于Linux二次開發,Ubuntu是基于Debian的二次開發,國內麒麟OS基于Fedora二次開發,UOS基于Debian二次開發......基于現有開源軟件二次開發并不丟人,甚至還不乏“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例子。
問題的關鍵在于必須說清楚,比如操作系統明明是基于AOSP進行修改,偏偏要在宣傳中用含糊其辭的宣傳,讓大量自媒體去鼓吹所謂“自研”、“自主”進而誤導大眾。
總結一下,基于AOSP進行修改不丟人,真正丟人的是拿了開源代碼卻誤導國人宣傳自研,激發愛國熱情搞輿論綁架,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紅心瀏覽器。
就開源鴻蒙而言,本身也像一個縫合品,在輕量系統、小型系統可以選用LiteOS;在小型系統和標準系統上可以選用Linux。
其實,這就是兩個操作系統,一個是LiteOS,另一個是Linux,只不過都套上了開源鴻蒙的帽子。
Linux是開源軟件無需多言,LiteOS并非從零開始自主研發,而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匯集了大量開源軟件的代碼,最有意思的是,文件系統源自Nuttx。
可查看原文件zh-cn/readme/內核子系統.md · OpenHarmony/docs - Gitee.com
NuttX是一個成熟的實時操作系統,于2007年由Gregory Nutt正式開源,2016年被三星選為TizenRT操作系統的內核,2019年在小米的推動下正式進入Apache基金會,經過開源社區多年的不懈努力,NuttX功能豐富,性能穩定,商業化成熟度較高,Fitbit最近兩代的手環產品和索尼多款消費級產品都是基于NuttX開發的。
早在多年前,小米對NuttX代碼貢獻已經超過了30%,如今,NuttX主要就是小米員工在維護,小米貢獻超過50%的代碼,Gregory Nutt曾被小米聘請做技術顧問,小米基于NuttX開發了Vela操作系統,應用于IoT平臺。
可以說,開源鴻蒙正如其名開源,是縫合了Linux、NuttX等開源軟件的大雜燴,除非將來開源鴻蒙把源自NuttX的代碼全部刪除,否則就很難擺脫與小米的糾葛和烙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