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達摩財經
1月10日,據財新等多家媒體報道稱,中信建投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常青即將到任退休,目前中信建投內部已經宣布新任黨委書記的任命,由中信銀行行長劉成接任,后續在履行相應法定程序后,劉成或將接任中信建投董事長職務。
王常青現年63歲,上世紀末加入中信證券,曾任中信證券上海投行部總經理、投行總部副總經理、投行業務行政負責人、董事總經理等職務。 2005年,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共同出資籌建中信建投,以實施對華夏證券的重組,王常青被派往中信建投出任副總經理。
中信建投成立兩年后,首任董事長黎曉宏離任,時任總經理張佑君接任董事長,王常青則升任公司總經理。 2011年12月,張佑君被調回中信集團,王常青成為中信建投第三任董事長,至今已逾13年。
事實上,2023年6月,王常青就已到達退休年齡,如今已超期一年半。彼時,原中信建投總經理李格平被監管帶走調查,王常青不得不暫代總經理一職。直至去年11月,原中信證券投行老將金劍華調任中信建投,才填補上公司總經理的空缺。
中信建投黨委書記接任者劉成今年58歲,曾長期就職于國家發改委、國務院辦公廳,具有豐富的發展改革、財政金融相關工作經驗。2018年4月,劉成調任中信銀行,先后擔任公司監事長、常務副行長、行長。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王常青在中信建投所獲的稅前報酬總額(包括遞延部分)分別為650.26萬元、595.06萬元、451.03萬元。劉成的同期薪酬分別為531.75萬元、557.99萬元、235.25萬元。
投行業務下滑
自王常青掌舵中信建投后,中信建投成功實現了股份制改革,并在2016年和2018年先后登陸港交所和上交所。截至2024年6月末,中信建投以5251億元的資產規模在券商中排名第七位。
2009年,受制于證監會對證券公司實行“一參一控”,中信證券轉讓所持有的中信建投證券股權,北京金控成為中信建投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為第二大股東。截至2024年9月末,北京金控持有中信建投35.81%股份,中央匯金持有30.76%股份,中信證券持及其一致行動人鏡湖控股合計持股約9.47%。
當初中信集團與北京金控曾簽訂股權代管協議,因此中信集團仍對中信建投實際行使大股東權利。在中信集團的官網上,中信建投目前依然屬于集團綜合金融服務板塊之一。
投行領域一直是中信建投的優勢業務之一。自2011年以來,中信建投在股權承銷市場排名穩步上升,從最初的前十名提升至前五名。2022年和2023年,其排名一度躍至行業第二,僅次于中信證券。
盡管排名有所提升,但由于行業競爭加劇和投行環境的變化,中信建投的投行收入增長已不及此前,被經紀業務反超。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14.97億元,同比下滑61.55%。
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建投實現營收143.15億元,同比下降22.13%;歸母凈利潤為42.97億元,同比下降24.49%。自營業務現已成為中信建投的業績主要支撐,報告期內,其投資業務收入為53億元,同比增長4.7%,占營收的比重接近40%。
不過中信建投的投行業務排名依然較為穩定。根據中信建投投行委發布的2024年投行業務回顧,該公司在保薦戰略性新興產業IPO方面表現突出,共保薦11家,排名市場第一。同時,保薦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IPO9家,也位居市場第一。在債券承銷方面,中信建投全口徑債券承銷家數及金額均排名第二。
中信建投證券2025年資本市場投資峰會上,剛剛上任的總經理金劍華表示,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作出了“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重大部署,這既是前所未有的戰略發展機遇,也是頭部證券公司肩負的重大責任,為中信建投證券加快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信銀行增長穩健
隨著劉成的調任,中信銀行也將面臨行長一職的空缺。 目前除 劉成之外,中信銀行的高管包括 董事長方合英 ,五 位副行長胡罡 、謝 志斌 、呂天貴 、賀勁松、 谷凌云。
近兩年,由于凈息差的持續下行,銀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23年,中信銀行罕見增利不增收,錄得自2009年來首次營收下滑。
但以穩健著稱的中信銀行仍沒有太過急躁。劉成在中期業績會上曾表示,中信銀行上半年經營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均衡性、穩健性、持續性。當前銀行業面臨的形勢依舊嚴峻,但經濟的新動能也正在不斷涌現,為銀行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空間。預計中信銀行全年經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趨勢。
中信銀行三季報顯示,截至2024年9月末,中信銀行資產總額9.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8%。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622.1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3%,實現歸母凈利潤518.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76%。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期,中信銀行的歸母凈利潤錄得同比下滑1.6%,經過第三季度的經營后,也使得凈利潤再度回到增長軌道。
從業務上看,非息收入為2024年的業績做出了不小的貢獻。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1099.7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67%,非利息收入522.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17%。其中,投資收益為220.44億元,同比增幅45.13%。
中信銀行業績穩健增長的同時,其近年來努力發展的零售業務卻對業績起到一定的拖累。
2021年,中信銀行首次系統闡述了新零售全景圖,表示正在構建以財富管理為主體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價值鏈,試圖將曾經“短板”的零售金融業務變成新的發展引擎。
從中信銀行的零售金融戰略上看,經過近幾年的調整,確實有著明顯的增長。截至2023年末,中信銀行零售管理資產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私行管理資產站上萬億元臺階。
2024年上半年,中信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壓力開始顯露。營業收入為434.64億元,同比有所下降,占總營業收入的39.9%。相比之下,零售銀行業務的稅前利潤下滑更加嚴重,從去年的112.38億元下降至26.74億元,下降幅度達到76%。
零售業務稅前利潤大幅下降主要是因為承擔了更多的信用減值損失,2024年上半年,中信銀行零售業務信用減值損失達到255.37億元,占全部計提減值準備的74%。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